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规制的局限性_市场经济论文

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规制的局限性_市场经济论文

论经济转型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调节论文,转型期论文,局限性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可能很快地有效地展开,社会经济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人们的心理要承受转型期巨大的压力。对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是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要经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要对经济转型期的市场调节抱合乎实际的期望,要做好经济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思想准备。

一、市场调节功能及其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础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由于市场对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引导、各个经济行为主体对市场信号的灵敏反映而改变自己的经济行为方式而完成的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指的是在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价格、竞争、供求等各种市场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自行协调、自行组织的有机体系,它是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主体和各类市场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市场上各个主体和各类市场要素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客观上形成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也称为市场调节机制或市场调节功能。

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通过市场内在调节机制有机结合协调统一而发挥的。市场内在调节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要认识市场调节的整体功能,必须首先了解各个内在机制的调节功能。

(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商品市场(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在机制,在整个市场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市场价格与商品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价格机制通过市场供求变化与价格涨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为调节,来引导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例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供大于求,由于卖方之间的竞相出售,使市场价格下跌,价低利小,引起生产者缩减生产规模,供给量减少。而价格降低又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多。反之,供不应求的商品,由于买方之间的争相购买,使市场价格上涨,价高利大,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供给量增加,而价格上涨会使需求量减少。价格机制正是在这种供求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中,引导供求趋于平衡。

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市场价格信号要真实,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的反映要敏捷。这样,价格信号才能正确引导供求。失真的价格信号会误导供求,导致经济运行混乱。

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功能,主要有:

1.传递信息。价格是市场经济信息源中最重要的信息,其他经济信息主要通过价格来传递。生产者通过价格信息来了解市场供求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生产结构做出相应调整。消费者通过价格信号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

2.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从微观经济活动看,企业和个人依据市场价格信号确定资金投向和投资规模。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价格是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价格总水平的波动,为国家调节总供求,实现总量平衡提供依据;价格比例的变化,为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局部平衡提供依据,无论是总量调节还是局部调节,其实质都是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使资源从供过于求效率不高的部门流向供不应求效率高的部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3.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作为一种竞争手段,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为了以价廉取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努力降低劳动消耗,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利益的分配。价格变动虽不会增减国民收入,但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影响到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供求机制

供给是指一定时期投入市场或能提供到市场上来的商品总量,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即社会购买力总量或买者可以从市场取走的商品总量。价格机制就是通过市场上商品供求之间的矛盾运动与价格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的一种调节机制。

市场经济中,商品供求矛盾的运动总是与价格运动联为一体的,只要存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涨落,商品价格的涨落,反过来又调节供求。正是在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互为调节的运动中,供求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新的不平衡的周期运动中,来实现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三)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指的是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主体为达到自身利益目标而展开的竞争,并由此联结起来的经济内部的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

竞争机制充分展开的前提条件是各市场主体自身利益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因就在于各个经济行为主体受自身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为失去自身的经济利益被市场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所排挤的压力。市场竞争可以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展开,主要表现在:①生产经营者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展开的购买竞争;②消费者为争取使用价值最大化而展开的购买竞争;③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为得到各自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竞争。

有效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可以增强经济行为主体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适应市场的经济行为主体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不适应市场的经济行为主体被淘汰,从而优化经济机制的经济行为,提高经济运动效率。

(四)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是金融市场(包括资金、外汇、证券市场)的主要机制,反映了信贷资金的供求与利率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说价格机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那么,利率作为信贷资金的价格,利率机制可以调节信贷资金的供求,在金融市场完善,其他政策配套的情况下,利率的升降,引起存、贷款双方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从而自动调节信贷资金的供求。

利率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诱导信贷资金的投向,控制贷款规模,提高信贷资金供用效率,并配合价格机制共同调节市场供求平衡。

(五)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机制,反映了市场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工资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规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引导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刺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激励劳动者自觉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工资机制作用发挥的条件是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劳动者在工资导向下,可以随机择业和自由流动。

以上分别分析了市场内在的几个重要调节机制的具体作用。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每一种机制都不能单一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而必须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配合协调,来发挥市场机制整体的调节功能。

市场机制的调节过程和机理是这样的:

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进入市场,形成一个既定的由市场供求双方及联系供求双方的价格而形成的市场状况。由于市场供求平衡的相对性和不平衡的绝对性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供求双方各个主体受自身独立利益的驱动而展开竞争。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相互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上下涨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利率(贷款利率)和工资下降,资金和劳力外流,生产规模缩减,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供求趋向于平衡。反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利率和工资上升,吸引资金和劳动流入,生产规模扩大,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供求趋向于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这里描述的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在和谐的市场调节过程。

二、市场调节机制的特点

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具有整体调节功能,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主要有:

第一,利益诱导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主体经济利益的诱导来发挥的。例如:价格机制对供求能起调节作用,就是因为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到供求双方经济利益的增减。在各个市场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下,供求双方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缓解供求矛盾。

由此看,承认各个市场主体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如市场主体没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也就不会为失去利益而产生压力,为谋取利益而产生动力,对各种市场信号(价格、利率、工资等)反应迟钝,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会呆滞。

第二,关联性。指市场内在各个调节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整个市场机制中,任何一个机制脱节,都会影响到市场调节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只有内在各个机制相互配合,紧密衔接,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整体调节功能。例如:价格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利率机制也就难以发挥调节信贷资金供求的作用。因为某种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仍居高不下,生产者仍会从高价中获取厚利,即使贷款利率再提高也不会使生产者利益受损,从而利率机制不能起到抑制资金流入、限制生产规模的作用。

第三,内在性。市场机制的调节机理是市场内在的运动规律,不是外部的强加,来自外部的干预和调控,必须要以不损害市场内在调节为前提。如:政府意图利用价格杠杆,从宏观上调节总供求,但价格调节的方向和力度,必须基于对市场状况的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而作出决策,并要在实践中受到市场的检验和及时矫正。

第四、市场机制的缺陷。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它并不是万能,它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主要表现在:

(1)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 带有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因为市场调节主要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供求的。但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定时间。在市场调节过程中,市场供求状况已发生或潜在地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待一个时期的投资活动全部转化为生产能力时。市场已饱和,但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很难马上转移,导致部分生产能力闲置,资源浪费,并且由于投资的急剧膨胀和收缩,使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

(2)市场调节不利于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所谓的外部不经济问题指某种经济活动会导致活动主体以外的其他人的利益受损。如: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因为治理外部不经济而付出的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不会得到补偿,因而单个企业是不会关心外部不经济问题,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外部环境恶化,要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干预。

(3)市场调节不利于公益事业和非盈利性产业部门的发展。 公益事业如国防、社会治安、教育、科学文化等,非盈利性产业部门如农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些部门都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并有风险的特点。因为市场调节主要通过利益诱导来吸引生产要素流入,对于具有较强自身利益倾向的微观经济主体,是不会也无力往这些部门投资,所以市场机制在这些领域里的调节会失灵,其功能难以奏效,只有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弥补。

(4)市场机制不利于解决收入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即劳动——工资,资金——利息,资产——租金等,由于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质量不均,起点不一,必定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三、市场调节作用发挥的条件

市场调节的特点与市场的条件密切联关:市场调节的特点只有在市场条件具备和完善时才能充分表现;市场条件又是市场调节特点的内在要求。具体讲:

第一:市场机制的利益诱导性要求合格的市场主体。按市场调节的内在机理,合格的市场主体应具备①企业产权明晰,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能按照自身利益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②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最终或最高目标,并能使企业资产在运营中不断得到保值和增值;③企业全部经济行为受到市场规则的制约和规范,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

第二,市场调节的关联性要求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各个内在调节机制相互配套,协调一致。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就是要使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市场调节要覆盖到一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这样市场调节的关联性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市场调节的缺陷要求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调节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不力的领域,国家必须要进入运用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来弥补调节的缺陷,即把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需要宏观调控解决的方面主要有:

①加快经济立法,制定和完善市场运作法规,确保法规的权威性。市场法规和其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市场经济成功地运行要依赖于一整套法律制度,没有一套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规则和制度,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就会泛滥,最终导致市场经济活动的紊乱无序。

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调节功能正常发挥的必备条件,因为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必定会造成失败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政府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失业救济金制度,来为破产企业的职工在待业期间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起到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的作用。

③对社会公益事业和非盈利性生产部门政府要实行保护政策,保证其正常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部门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投入。

四、经济转型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上面分析了市场调节功能发挥的必备条件,但这些条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期里还不具备,因而市场调节的功能在经济转型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国有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未真正确立,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还有不小的差距。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还有待于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可这个不是短期里就能完成的。因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两大难题:一个是企业自主经营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另一个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市场调节在当前对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来讲,都有局限性。现在存在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亏损面过大,负债经营,资源浪费严重而难以合理流动等问题都与市场调节在这一块上的局限性有关。

第二、各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不平衡,市场体系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市场机制整体调节功能还有局限性。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看,改革15年,市场的建立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比较发达,但其它生产要素市场相对滞后,使相关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即价格体制,金融体制,工资体制,财税体制,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都要相互配套,可见,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不可寄望于急功近利的。

第三、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缺陷的弥补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当前在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各级政府对经济直接行政干预还以不同方式严重存在;用间接的经济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活动,我们的经验还很缺乏;宏观调控体系内在的计划、金融、财政等体制改革不配套,综合协调的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的弥补作用,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矛盾。比如:过高的通胀率和物价上涨率,经济频繁的周期性波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泡沫经济”使社会经济效益受损;农业、教育等一些基础产业部分和非盈利性的公用事业落后的发展状况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社会分配不公、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腐败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逐步加以解决。

分析转型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目的在于充分认识建立一个规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整个经济转型期,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出现一些矛盾和困难是难以避免的,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也是为完成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要做好舆论导向,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经济转型期的市场调节。既要看到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加快建立新体制的紧迫性;又要看到经济转型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要抓住突出矛盾重点突破,向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循序渐进。

标签:;  ;  ;  ;  ;  ;  ;  ;  ;  

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规制的局限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