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配置与管理论文_王琼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配置与管理论文_王琼

王琼

(国网黄石供电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保护技术优化配置与管理的相关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促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优化配置;管理;继电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这势必给继电保护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比如用于“点对点”连接的电缆用光缆代替,微机模拟信号用GOOSE网传输的数字信号代替,常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用相应软件代替。这些技术上的变化不仅优化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还给其管理模式也带来了相应的变革,在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设备的特点,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配置与改进[1]。

1.智能变电站建设各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1.1 工程实施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在变电站建设实施阶段的过程中就要开始继电保护相关优化配置与管理工作,此阶段的管理工作统称为实施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应该以继电保护工程管理单位为核心,设计、调度、运行、调试等其他单位应密切配合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以完成继电保护的设计目标为目的,对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障继电保护的安装质量。

调度、运行、设计、调试等单位均应一同参加继电保护设计联络会和保护装置出厂验收等工作,在设计初期,各方应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并应共同审核继电保护装置的出厂报告,并进开展必要的实验验证工作,共同做好继电保护设备进场验证工作,确保设备功能的完整性。在实施阶段的整个过程,各单元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障工程安全、顺利的实施。

1.2 运行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阶段,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优化配置与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在此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方面建议注重以下几点:

(1)在设备巡视方面。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更加强调注重对电气量采集是否有效、信息传输是否准确、跳合闸命令是否迅速得当等方面的实现效果来达到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全站监视的目的[2]。

(2)在工作人员运行操作方面。工作人员应坚决执行“交接班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当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清除、及时汇报,以保证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3)在运行制度方面。应贯彻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等安全的组织措施。

1.3 检修阶段的优化配置与管理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检修管理,不仅能排除保护设备的故障,还是保障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应注重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在检修管理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在检验仪使用方面。主要是通过采用检验仪来对装置进行检修,与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所采用的检验不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采用数字化的检验仪进行检修,这种新型检验仪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性高。

(2)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检修方面。考虑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配置的高度集成化和一体化,在申请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检修时应注意须按一次设备检修流程申请检修,而且在检修计划申报时还应注明检修内容包含测控功能。

(3)在双重化配置检修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则上当单套装置出现故障时,另一套装置不应考虑陪停,但应加强现场的运行监视。

2 继电保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专业人员的管理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上的使用,并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国际化的思想,国际标准、进口设备的使用使智能变电站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路线前进,这势必会给智能变电站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在发展智能技术的时候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关专业人员不足,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显得十分重要,电力系统应加强专业人员的管理,企业也应对员工进行系统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员工自身也应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实际工作中主动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适应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的需求,提高自身水平,为智能变电站朝着高新尖的发展方向而不断学习。

2.2 专业管理的界限问题

智能变电站综合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特别是继电保护技术与综合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界限由此而变得较为模糊,这给专业管理的界限划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在传统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以“遥信”、“遥调”、“遥测”、“遥控”为工作核心,而继电保护以“电网故障的处理及分析”为工作核心,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以信号输出端口、测控回路及端子排等为划分界限。相对而言,在传统变电站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两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3]。而智能变电站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站内通信均通过光纤来完成,不存在端子排等概念,因此建议应以光纤端口为界限来区分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但是两者的管理目标与常规变电站基本相同。

3 信息一体化在继电保护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在我国变电站保护系统开发方面,许多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开发了许多保护和测控系统,比如DFR、TMR、CBM等,就其本身而言,这些系统都能很好的完成其自身的任务,但是它们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通信接口也不统一,造成各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协同作用,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沟通,严重阻碍了信息的全站式共享。而智能变电站统一采用IEC61805标准,并建立了信息一体化平台,使测控、保护、录波、状态监测等数据能够统一接入该平台中,从而建立一个能实现统一控制的变电站全景式的数据平台。

对于继电保护而言,通过采用信息一体化平台,使各项资源与设备在一体化平台上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以实现实时提供全站与继电保护相关的数据,并可以即时的查看变电站系统各个设备的状态信息,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可以将自身的数据传输到该平台上,经平台上有关系统进行多数据多信息的融合诊断,来实现对各装置的运行状况、是否出现故障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从而采取跳闸等保护措施。

4 结语

为了加深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继电保护技术优化配置与管理等工作展开了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

(1)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既是保障继电保护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又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对继电保护相关软硬件的优化配置并加强相关管理工作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建设、划分专业管理界限,并重视网络安全及稳定的管理,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的促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

(3)加强对信息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化配置,促进改善继电保护管理能够更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高鹏宇,游大海,刘国民,符合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内部通信的实现,继电器,2006,34(12):69-72.

[2]王松,陆承宇.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GOOSE网络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J],2009,33(3):51-54.

[3]刘凯里.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配置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琼(1979-),女,浙江宁安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继电保护工作。

论文作者:王琼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配置与管理论文_王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