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小胜

基层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小胜

(甘肃省白银市靖煤总医院王家山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13)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PFNA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随访我院自2014至2016年,采用闭合复位、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评价患者疗效及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至24个月,未出现骨不连及延迟愈合,无髋内翻及短缩畸形。有2例一例患者8月后内固定移位股骨头置换术。1例因患者为肾肿瘤骨转移内固定移位行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4.52%。结论: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等优点。符合骨折微创治疗的理念,可以缩短卧床时间,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PFNA;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237-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一半,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保守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内固定主要有动力髋部螺DHS、解剖钢板为代表的髓外以及、Gamma钉、PFN和PFNA等。PFNA以其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以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认可。

我院自2014至2016年,采用闭合复位、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4.52%。现报告如下。

1.材料及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84例,男25例。女59例。年龄56~92岁,平均年龄73.5岁,骨折根据Ttronzo-Evans分型Ⅱa14例,Ⅱb25例,Ⅲ型32例,7例,逆转子间骨折6例,受伤原因:跌倒58里,交通事故17例。其中合他损失着9例,合并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0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9例,合并心律失常18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3例。胸椎骨折截瘫患者1例,为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h-7d。平均5天。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评估能耐受内固定手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全面情况的评估。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合并症及内科合并症。1例因患者为肾肿瘤骨转移内固定移位行股骨头置换术,应引起基层医生的高度重视,尤其糖尿病血糖应控制在8~10mmol/L,口服拜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应提前1周停药。手术开始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抗生素使用3~5天。

1.3 手术方法 腰麻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身体外展位,常规消毒及铺巾,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保持肢体与躯干10~15度内收,并轻度内旋,略垫高患侧臀部,以校前傾角。肢体牵引复位,手术入路位于股骨大转子顶向躯干近端作长约4~6cm的纵切口,臀中肌、臀小肌分离,暴露大转子,进针点与股骨大转子顶点中央,侧位片位于大转子前1/3进针点应向内偏斜。插入导丝。C型臂透视导丝位于髓腔内。三棱锥在导丝引导下近端扩髓,沿股骨髓腔为置入PFNA针,C型臂透视主针的深度和倾角的调整。C型臂透视下经旋转刀片大钻头导向器套筒插入导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针正位应位于股骨颈的中下1/3,侧位在股骨颈的正中位,深度达关节面5~15mm的位置,打开股骨外侧皮质后沿套筒插入螺旋刀片,并锤击至深处,顺时针旋转插入器使PFNA螺旋刀片在锁定状态。在远端锁定装置的指导下安装远端锁定螺丝钉,一般要求2枚。最后装好主钉尾钉帽,C型臂透视。冲洗缝合。放置引流管。术毕。术后常规心电监护,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同时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术后2d开始使用抗凝剂10d。开始踝关节活动和股四头肌锻炼。

1.4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手术应在骨科牵引床上牵引复位。力求解剖复位,但尽量避免切开复位。摄患髋关节CR及髋部CT,了解骨折内型,髓腔大小,大转子骨折程度决定主钉的长短及粗细。对分离明显的骨折要予以复位,小转子一般不强求复位。进针点的位置也非常重要,通常位于大转子顶点,或稍内侧,偏差过大会导致主针与髓腔不匹配,从而导致骨折移位,进针困难,术中骨折问题。螺旋刀片应旋松后一次性锤入股骨颈内,否则无法达到填压骨质的效果。对于严重不稳定的大转子骨折,的处理,可以采用电钻高速扩髓,避免骨折移位。2周后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根据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决定伤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出院后应每1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模糊可判断为骨折临床愈合。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60min。出血80~440ml,平均120ml。一般不需要备血,但术中应充分评估隐性出血。做好充分准备。术后住院时间5-14天,平均9天,12天左右拆线。术后均随访6~15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无髋内翻,股骨短缩,无感染,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经低分子肝素、溶栓及对症治疗后好转,内固定松动、失败2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即功能47分,疼痛44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52例,良19例,中11例,差2例。优良率84.52%,较保守及钢板治疗明显提高。

3.讨论

由于运动功能衰退,老年人的协调性下降,缓慢。容易跌倒受伤。同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微小的外力,走路或从椅子跌倒均可以引起,导致常见的发生率很高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转子内后经常粉碎,影响骨折的稳定性,骨强度下降。因此,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的选择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保守治疗因卧床并发症高,死亡率高达35%,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固定。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更多的品种。以动力髋部螺钉DHS、解剖钢板为代表的髓外以及Gamma钉、PFN为代表的髓内固定两大类。前者较适用于稳定性骨折,但暴露广泛,创伤大。后者更适用于包括不稳定性骨折在内的所有骨折。老年患者,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占绝大多数,尤其股骨转子间骨皮质变薄,骨折端梁稀少,血液供应差,采用固定的方法是容易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骨折移位,螺钉切割股骨头瑾,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导致操作失败。PFNA是原有PFN改进版,取代之前的近端的2枚螺钉固定。PFNA特点及优点,螺旋刀片在松质骨中起到填压作用,打入时有加压作用,主动提高松质骨密度及螺旋刀片固定稳定性,尤其适用骨质疏松患者。抗旋转及成角稳定性,PFNA螺旋刀片创新的设计自动完成稳固锁定,有良好的锚合性,有效防止了股骨头的旋转。同时具有成角稳定性,防止髋内翻的发生,尾端5度,外偏设计完全解剖设计。而且允许大转子顶点置入,避免角度过大引起大转子劈裂。主钉外侧平面削平设计及弹性尖端、凹槽设计,插入更方便。且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髓内固定因其杠杆力臂受到的应力较少,比髓外固定更稳定,而且闭合插入对骨折端的血运破坏小,术后可早期负重,早期活动,更符合微创原则,对老年患者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PFNA内固定可以很好的固定骨折端移位,旋转。达到坚强固定愈合要求。如果转子下骨折远端2枚动、静锁钉同时锁定。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股骨干中上端骨折患者可选择PFNA长针内固定。

综上所述,PFNA作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出血较少,操作简便,固定更坚固有效,并发症较少,髋内翻发生较少,符合微创固定理论,是目前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凡,陆海明等.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6);1265-1267.

[2]李金华,高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

论文作者:张小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8

标签:;  ;  ;  ;  ;  ;  ;  ;  

基层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小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