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邓爱玲

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邓爱玲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中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530107)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接下来,文章就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策略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而要想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还必须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什么是有效的阅读方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批注式阅读法较速读、跳读、细读等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在思考中深入探究,在探究中深度阅读,从而有效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并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一、批注式阅读法概述

所谓的批注式阅读法,就是指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阅读内容中的字、词、句乃至段落、章节产生了欣赏、疑问或批评的感受,然后在这些字、词、句或段落章节的旁边用简单的线条、符号或者是简洁的文字进行标注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是一种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阅读实践的方法,更是学生进行动态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想对文章进行批注,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认真地研读文章,从而和文章进行直接的、深入的对话,进而引发自身的感慨,与文章产生深刻的心灵共鸣,然后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勾”、“画”,以阐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发现及点评,注明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并促进自我的发展。简言之,批注式阅读就是一种促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式阅读的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法。

二、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批注文章的精彩语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首先应引导学生批注文章的精彩语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编排的人教版新教材,选边的文章内容是十分优美,且具有一定的深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将自己认为文章精彩的字、词、句及段落章节标注出来,然后阐述自己标注的原因,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这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句、乃至段落和章节进行批注,通过批注,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并籍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累积,为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批注文章的写作方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批注文章的写作方法。人教新版教材选编的文章,不仅语句优美,具有良好的题材,还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时候,还应对学生详细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并进行批注。通过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使用的写作方式主要有悬念设置法、前后呼应法、层层铺垫法以及夹叙夹议法,教师在教授这些文章时,就可以将对学生详细讲解这些写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在哪个地方运用了何种写作的技巧,并向学生阐明这种表达方式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新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运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明面线索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而暗线则是于勒十年的经历,或者说是于勒贫富的变化。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种明暗线索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然后在文中进行标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并扎实掌握这类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文章的结构,进而深刻认识这种写作的技巧。

(三)批注文章的内涵意蕴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学好的关键在于扎实把握文章的内涵意蕴,只有引导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内涵意蕴,才能促使他们感悟该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该文章的关键词句、语句和段落,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群策群力下,通过交流探讨,对文章的内涵意蕴进行批注,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人教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爱莲说》这篇古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批注作者表现莲花高洁品格的字、词、句,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这些字、词、句的内涵意蕴,从而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熏染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促使他们做一个品行高洁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批注文章的意象

根据文学理论,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应将作者的直观态度于客观事物描写相结合,实现意象的统一,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在针对初中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批注文章蕴含的意象,从而帮助他们更进一步掌握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领会该文章的额要义和主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课文的描述手法,从而帮助他们领会文章的意象。

比如,在教学人教新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白杨礼赞》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启发他们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中详细分析并批注文章展现的“白杨”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从而感悟作者如何借助这一平凡、普通的事物表达出来的不一样的感情和意义,进而总结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更象征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朴质、坚强及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继而透彻理解文章的意象,并受到相应的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阅读教学是提搞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手段,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积极采用这种有效的阅读手段,并不断探索使用的路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开龙.批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1):32-33.

[2]曾卓飞.高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策略[J].广西教育,2018(6):122-123.

论文作者:邓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邓爱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