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就业关系研究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就业关系研究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就业关系研究

郭振东

(锦州市委党校,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以供给质量为基础,通过国家进行全面改革的形式为办法对我国各项发展因素进行全面的改革,其中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其中劳动力是改革的重点内容。劳动力指的就是我国的人才资源,现今我国的人才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这就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不明朗。基于此,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就业关系的调整进行研究,并以当前人才资源中的主力军大学毕业生为例,浅谈现今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主要矛盾,并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使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我国的就业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飞速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学生就业;主要矛盾;有效办法

1 我国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

1.1 大学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

1.1.1 高校毕业生人数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入学人数的扩招,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便逐年增加,并且每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到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560万人,经过10年的发展,现今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突破800万大关。我国相关机构对于2019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进行统计,预计2019年我国毕业生人数还会有所上升。在此情况下,虽然高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质,但近两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趋于平缓,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要求数量转变为现今的要求人才的总体质量,这就使得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渐渐减少,对于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上升。而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距离优质人力资源还存在着很远的距离,因此如何解决庞大的毕业生结业人群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问题。

1.1.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这里所指的就业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就业率,主要是毕业生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三方协议来进行数据计算的,一般就业的单位是我国的国企、名声远扬的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也是所有大学毕业生所向往的“好”工作。另一种是一般就业率,除了协议劳动率以外的就业形势都包含在此内,其中便包括灵活就业率、自主创业率等,这其中包括个体、私营等企业。这两个就业率是当前各大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就业率高的院校也不是永久性的,尤其是学校科目偏向于传统的工科类院校,当前很多传统行业都应使用机械化手段进行生产,而且在机械自动化的方式之下,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使得在各大高校的原来的热门行业面临着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这就使得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发生变化。

1.2 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毕业生会首先选择到一线、二线的城市进行就业,除了十分火爆的北上广深以外,沿海的各大城市也是毕业生的主要前往方向。这些城市的集中特点便是房价较高,生活水平高,一般毕业生的薪资不足以支付自己的生活支出。房价上的问题是影响学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外部因素,其最根本原因还是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是最大的障碍,这些新一线城市没有完全按照供给侧机构的发展需求来规划,使得毕业生只能前往当前已知较好的工作地点。

大学生就业的效率是受一定的内外因影响的。外因主要是现今社会当中所提供的就业环境与就业岗位;内因便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水平,尤其是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就现今学生的研究来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当中,应该包括道德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求职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在学校方面来看,想要促进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便应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分析

2.1 供给侧不平衡引起的就业供需矛盾

截止到2018年12月31号,我国的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在850万人,再加上社会当中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失业人群,总数高达1600万人,但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所提供的总就业岗位数量来看,完全不足以供给这部分人进行就业。这主要是因为供需侧不平衡所造成的,虽然我国经济增速的不断减缓,但是我国依旧有很多行业是热门行业,而且在就业当中还存在很多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但是在我国的供给侧上没有做出相应的结构性调整,使得需要劳动力的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缺失,而其他饱和型的行业还有大量的滞留劳动力,这就产生了就业供需上的矛盾。

2.2 区域发展引起的就业供需矛盾

她看见我,也不惊慌,也不躲避,只是冲着我微微一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赤身裸体的女人,一时感觉既害羞,又不知所措,于是忙侧过脸去对她说:“你先吃饭吧。”

3 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

素质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当前在教学当中的主要培养方向。

3.1 学校方面:就业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

其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校能力对于学生进行直接影响的部分,也是学生在就业竞争当中的与他人进行对抗的根本。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严抓:

3.2.1 促进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当前我国就业供需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大多是沿海城市,环境优美,人口众多,在思想上也较为先进,本身的发展便较为发达,所以在这类城市当中对于各种劳动力的需求早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饱和,近些年已经难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再加上东部地区的整体建设也较好,机会十分丰富,这就使得毕业生都纷纷涌向东部地区。而与之相对的,西部地区由于多是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方面、环境方面、资源方面都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选择东部地区。

科研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学校主要是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学生在当前社会中竞争的基础,想要更大程度地降低学生就业上的压力,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职能,做好就业的引导、咨询和服务工作,从学生的就业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从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促进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该从政府、学校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能够完成就业活动。

实习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到企工作。

3.2 政府要做好就业的引导、咨询和服务工作

自2017年底,韩妆便开始呈现回暖之态,如今大有再度升温的势头。据韩联社消息,2018年6月赴韩中国游客同比大增49%,以乐天免税店为代表的韩国零售商正加快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此外,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韩妆企业也迎来在华业绩的全面复苏。国际关系对企业在华经营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关系缓和后所带给企业的并不单单是业绩的恢复,经过一轮洗牌,韩妆竞争格局势必也会产生新的转变。

学风方面: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增强学生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快速的使用专业知识投入到工作当中。

经济发展增速便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也就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第三产业与中小微型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毕业生在社会当中有了发挥的平台,便能够促进我国创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中小微型企业与第三产业与毕业生进行接触,或者是为双方的接触提供平台,引导毕业生前往更适合与自己的岗位就职。

OA学术资源收录的广泛性、整合的科学性、更新的时效性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情况。军队院校各图书馆应积极借鉴地方高校OA学术资源利用技术与经验,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与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与设施,优先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全面提升OA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包括OA学术资源前期发现与收录、中期组织与管理、后期宣传与维护三个方面。

3.2.2 加大财政扶持,促进政策引导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与进度、质量、成本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力度,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我国目前鼓励大学生到国家期望地区和行业就业,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引导。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到这些条件相对艰难的地区就业,具体做法有: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政府可以对有创业计划的大学生为其评估计划的可行性再为其提供担保,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于下到基层或艰难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应提高其待遇水平,完善基础就业的福利制度,对志愿者服务期满的去向问题做出合理的安排等。

【参考文献】

[1]张成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与就业关系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51):46-47.

[2]王晓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绩效评价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3):47-52.

[3]崔宇,唐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研究 [J].经济问题,2018(08):74-78.

[4]薛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大连:大理大学,2018.

[5]常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升级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2):88-90.

[中图分类号] D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07-0209-02

标签:;  ;  ;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就业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