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论文_姜晓霞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论文_姜晓霞

姜晓霞 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 264319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化学科学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成这一目标,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恰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来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13-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正在逐步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国民对创新知识、应用知识的需求,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在新课程改革中受到极大的重视,并且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关于研究性学习,2000年1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确定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由此可见,社会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

研究性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研究的主题,并开展研究。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交互性。研究性学习是动态的,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教育信息载体提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进而对所研究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三是情境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首先,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往往是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实际的化学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提出假设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论证结果的能力。其次,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小型的科学研究,符合中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再次,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最后,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概念、获得原理的过程。发现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学生通过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猜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再通过实验确定其中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放式实践法

从根本上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学习,且研究的问题基本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还应当多与校外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体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开放式实践法作为为数不多的开放式学习方法,不受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上的限制,较其他学习方法而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比如,在学习有关铁的锈蚀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家中完成“铁片的锈蚀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铁片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油中的生锈情况,最后通过对比得出铁片生锈的条件。这种开放式实践法不仅能够减轻课堂压力,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其基本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事实——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问题研究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在分析新制氯水的成分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氯水为什么呈黄绿色,氯气会与水反应吗,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用什么试剂可以验证你的猜测。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和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测,最终得出氯水的成分。问题探究法需要设计好每个问题环节,环环相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运用问题探究法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法就是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并以任务的完成来进行结果检验、总结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一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尤为适用,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来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原电池”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开展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学案。在这种学习方法之下,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实验原理也会更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选择需要结合日常生活、当地生产实践、课外活动、化学教学。二是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激励功能,教学中以鼓励表扬为主。三是研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逐步深入地去探究。四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存在的。因为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的限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需要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此时教师应当遵循“道而弗牵”的原则。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可以转化为发现法、开放式实践法、问题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四种学习方法。这四种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深刻的化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李.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36):56-56.

[2] 杨丽.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J]. 新课程(下), 2016(2).

[3] 李新平.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7(9):80-80.

论文作者:姜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论文_姜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