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对比观察论文_热娜.艾尔肯,张芳,刘静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军人病区

【摘要】目的:观察CT与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对其接受X线检查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X线检查与CT检查得到的卫星灶、钙化、空洞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各类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下叶结核的诊断,CT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相比于X线更加准确的影像表现,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临床上将CT诊断结合其他诊断方式进行综合确诊。

【关键词】 CT检查 X线检查 肺下叶结核

肺下叶结核作为结核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需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才能够更好地采取相应诊疗措施,比如影像学诊断方式中,CT与X线均是较为常见的方法[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肺下叶结核患者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分析,了解了X线与CT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54岁到77岁,平均年龄(62.4±6.1)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穿刺活检进行确诊,有26例患者病灶位于左肺,有27例患者病灶位于右肺。所有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了咳嗽、咯血、盗汗、乏力以及胸部疼痛等等,经内镜检查、穿刺活检、痰液培养检查等方式综合确诊,患者均为结核,病灶均位于肺下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中所接受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资料中所获得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两种影像学诊断价值。主要方法如下:

1.2.1 X线检查

对入院的患者首先采用常规X线检查进行诊断,检查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取后前位以及侧位平片,X线扫查区域在肺尖到肺底之间,获得初步的病灶及其周围影像。

1.2.2 CT检查

采用螺旋CT扫描,扫查范围可参考常规X线。扫描层厚为10mm左右,层间相隔10mm。

在常规X线检查与CT检查中,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均主要包括了卫星灶、钙化、空洞、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类型,均为肺下叶结核的疾病指征。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肺下叶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发现,在初步诊断采用常规X线检查的情况下,卫星灶、钙化、空洞、支气管扩张等影像表现的出现比例分别为24.5%、11.3%、24.5%、7.5%;采用CT检查的情况下,卫星灶、钙化、空洞、支气管等影像表现的出现比例分别为45.3%、28.3%、52.8%、35.8%。X线与CT条件下得到的各类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肺下叶结核患者53例经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比较[例数(比例)]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结核是发病率较高,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的一种疾病,很多患者在没有得到及时确诊的情况下,非常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与加重,并最终威胁其生命。特别是肺下叶结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要让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早期的准确临床诊断十分重要[2]。

在实际临床诊断工作中,对于疑似肺下叶结核的相关症状患者,通常会采用X线进行影像学诊断。常规X线的应用时间较早,在我国有着较为丰富的应用经验,是很多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常规方法[3]。但在对疑似肺下叶结核患者的实际临床诊断中则发现,采用常规X射线进行扫查,所得到的图像中,各层次的器官图像交叉重叠在一起,从而致使得不到十分清晰的检查结果。如在王小建的研究中,采用X线检查所得到的结果,就与最终的确诊结果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卫星灶的表现比例上,X线得到的结果仅为7.5%,远低于实际情况[4]。

而在近年来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下,CT诊断技术得以研发并应用在临床中。虽然CT检查的本质同样是通过X线,但在检查过程中由计算机对X线进行更加精密的控制,使其可以增强扫描效果,对患者的病灶器官进行更加精密、立体化的扫描,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5]。以结合病灶中结核球出现的微小钙化为例,采用常规X线,通常图像中显示密度均匀,无明显差异,但在CT图像下,其钙化密度差异则可以较为显著地观察到。针对于目前单纯X线检查肺下叶结核常常出现误诊的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CT技术往往被应用更为广泛。

在本研究中,对CT与X线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均进行了分析。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CT检查能够更为精确地探查到患者的卫星灶、钙化、空洞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影像学表现,探查精度与常规X线相比,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肺下叶结核的诊断,CT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相比于X线更加准确的影像表现,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症状诊断、CT诊断、病理诊断等多种方法,早日确诊,保证对患者的良好治疗。

参考文献:

[1] 马玉杰.结核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23-24.

[2] 王敬,黄学锐,初乃惠等.肺下叶结核16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8):36-38.

[3] 王富山.中青年肺下叶结核患者误诊19例X线影像学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53-154.

[4] 王小建.肺下叶结核的CT及X线检查结果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6):69-70.

[5] 钟辉,夏巍巍.肺下叶结核64例临床X线特征及误诊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23):25-25.

论文作者:热娜.艾尔肯,张芳,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CT与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对比观察论文_热娜.艾尔肯,张芳,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