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鱼的密度应该是适当的_三农论文

成年鱼的密度应该是适当的_三农论文

成鱼混着养 密度要适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密度论文,混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地确定混养类型和放养密度,对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及提高池塘的鱼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混养类型的确定

一般地,成鱼池塘中应选择5种~6种到7种~8种鱼类混养。其中要选定一种或两种作主养鱼,其余的作配养鱼。

1主养鱼的选定。主养鱼的选择应根据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池塘条件等情况而定。①有的地区盛产水草和累蚬等,应以草鱼或以青鱼为主养鱼。②有的地区饲料来源较少,肥料来源较多,或者池塘底质和水质都较肥,应以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为主。③有的地区某种鱼的来源较广,如两广地区,盛产鲮鱼苗,应以养鲮鱼为主。

2配养鱼的选定。①以养草鱼为主的池塘,一般多配养鳊、鲂鱼。②以青鱼为主的池塘,要多配养鲤鱼。③除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外,其他类型的池塘一般都应混养鲢、鳙鱼。鲢、鳙鱼是混养池中的必备鱼类,这主要是由它们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而成长的原因决定的。④此外,鲤、鲫、鳊、鲂、鲴、罗非鱼等,都可作为混养池中的配养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二、混养比例的确定 ①鲢、鳙鱼与草鱼混养类型,如肥料来源足,可多养鲢、鳙鱼;如草类饲料多,则可多养草鱼。但草鱼与鲢、鳙鱼之间无严格的比例。②以草鱼或青鱼为主或草、青鱼并重的池塘,如果在不施肥或很少施肥的情况下,混养鲢、鳙鱼,那么鲢、鳙鱼和这些鱼类草、青、鳊、鲤等鱼之间须有恰当的比例。鲢、鳙鱼可占草、青、鳊等鱼总重量的1/2。③对鲢、鳙鱼混养池,一般鲢、鳙鱼之比为3.1~5.1。如果池中浮游植物多,可适当多养鲢鱼;如果浮游动物多,可适当多养鳙鱼。④鲤、鲫、鳊、鲂等鱼一般为少量搭配种类。以青鱼为主或草、青鱼并重的池塘,鲤的放养量可大些。因为青鱼池中,鲤鱼的动物性适口饵料较多。一般1公斤青鱼可搭养12厘米~13厘米的鲤鱼种2尾~4尾,年终可达到上市规格。主养草鱼的池中动物性饵料少,鲤鱼要少放。一般1公斤草鱼种可配养15厘米~18厘米的鲤鱼种1尾;放养1公斤草鱼种,可搭养团头鲂10厘米~13厘米20尾左右。在商品饲料投喂较充足的情况下,鲤鱼放养量可增加一半到一倍,同时每亩水面可养殖80尾/公斤规格的鲫鱼千余尾。

三、放养密度的确定 1.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如有的池塘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可密养,反之,水源不足或排灌不便就要稀养;水较深可密养,水较浅可稀养。2.根据饲料、肥料的供应量确定。若饲料、肥料的供应量充足,可适当密养;若饲料、肥料的供应量不足,可适当稀养。3.根据鱼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池中混养的种类多可适当密养,反之,应适当稀养。放养的种类不同,其规格、生长速度和养成的成鱼规格也不同,因此放养密度也应不同。4.根据历来的放养密度确定。一般地,若往年的鱼类生长良好,饲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饲养过程中浮头次数不太多,说明放养量比较适宜。若生长差,出塘规格过小,饲料系数过高,常有严重浮头等现象,说明往年的放养量过密,今年应适当稀放。5.根据管理水平确定。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密放,管理水平较低,可适当稀放。6.采用计算法确定放养密度。根据某种鱼的估计鱼产量公斤/亩、养鱼的成活率、鱼种规格、计划成鱼规格而确定放养密度。公式为:某种鱼的亩放养量=估计每亩净产量×计划该鱼在总产中占的百分比/该鱼的平均成鱼规格-该鱼的鱼种平均规格×该鱼的成活率。

标签:;  ;  ;  ;  ;  

成年鱼的密度应该是适当的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