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素”为经,“六句”为纬,建构了儿童文学规律的新模式_教法学法论文

“四要素”为经,“六句”为纬,建构了儿童文学规律的新模式_教法学法论文

“四素”为经,“六句”为纬,构建儿童作文学法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模式论文,学法论文,儿童论文,四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简单记叙文,一年级就能写百字以上,二年级200字以上,这是笔者近年来教学实践所达目标,也是本人与珠海沈伯儒先生合作继续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单句练习法

大纲规定小学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要写好记叙文必先以练句为主,并及早启蒙。练句有两个阶段和两种形式内容。一是微缩式,二是分解式。所谓微缩式就是写一两句含有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的“四素”句。这种训练在一年级上学期后期便可开始进行。蒙学之初,多用选词填空成句进行练习。小孩子在学好拼音、识写二三百字之后,要求写“一日一句”,天天写,天天练。写到“一下”中期,所有学生的句子都能“四素”俱全,完整通顺。这样练句,一方面及时地运用和巩固了字词,一方面强化了儿童记叙意识,便于今后“从总到分”的句子练习,为记叙文的启蒙奠定了直接基础。所谓分解式就是定格写好六种句子。众所周知,记叙文就是写人做事。人到底怎样做事?是用六个行为做事,亦即动作行为、视觉行为、语言行为,听觉行为、感觉行为、思维行为。记叙文到底怎么写?是用六行为句来写,亦即人动句,人看句,人说句、人听句、人感句、人想句。“一下”后期或“二上”前期便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六句”训练。诸如:“我在家中写作业(人动句)、“妈妈看见我在玩”(人看句)、“我听到敲门声”(人听句)、“妈妈说:‘你去买菜吧’”(人说句)、“我感到很热”(人感句)、“我想,爸爸该来接站了”(人想句)……五华八门,无所不包,事事可写,而且都能写出。教师在指导学生初学“六句”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先单句后复句,表述行为内容要准确通顺;(2)先简明直白后有修饰变化。可用添加或去掉修饰词的办法训练句子。(3)注意打好标点,特别是人说句的标点。因为是定格、定向单项内容的句式训练,儿童易于理解内容要求和掌握学写方法。他们越写越多、越写越熟练、越写越有兴趣。

学法指导欲想如期取得成效,必先有符合事物本身结构的科学内容进行训练。通过以上两种不同方式的句子练习,儿童在心理意识上和行为句的操作上都作好了准备。为“缀句成段”、“连段成篇”(二步到位)打好了基础。以往的作文教学大多停留或徘徊在“缀字成句”、“缀句成段”、“缀段成篇”三步到位之上。以往的作文教学之先也有句子训练,但有三个差异(或弊端):一是写话练习起步晚;二是句子训练多有随意性盲目性,没有抓住记叙句特点,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训练过的句式不便于“成段”“成文”时“加工”“提取”。

二、句段过渡法

练句是基础,成段是关键。如何指导儿童学习连句成段,笔者尝试过的几种方法,均已收到明显效果。

1.连续动作演示──“看”。连句之初,让学生看两三个连续动作,再写两三句连贯的行为句。如:“老师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很脏,老师说‘请小明来擦一擦’”。老师可让学生把“人动句”───“人看句”───“人说句”次序颠倒一下,就会发现行为先后不合情理,从而让儿童建立正确的句子序观念。以此为起点不断延伸,儿童就能写出一连串合乎情理的二连句、三连句、四连句等等行为句段。

2.“脑图”加联想……“听”。从实际生活出发,写一段记叙人做事的行为句片断(起始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先由老师分句读,学生闭目静听,接着老师指导学生出现“分镜头脑图”;然后,由老师连读句段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出现“连续脑图”,这就叫做边听、边想象、边“过电影”。先分后合,让学生感受到一幕一幕的行为句“镜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然后形成“脑图”、“脑声”,从而过渡到用文字表述“脑图”的人做事。写记叙文无非是实现两个转化:把物化的人做事转化成意化的人做事,再把意化的人做事转化成章化的人做事。上述学法与两个转化成一互逆过程,章化(片断)──意化──章化(片断),重点指导学生出现“脑图”联想,实现意化。

3.“原型”启发……“读”。设计一些结构松疏,句欲断而意相连的人做事片断(起始只限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让学生“读──找──添”。如《泡茶》片断:“有一天,我感到很热。我泡了一杯茶等爸爸回来喝。我想,爸爸回来喝了这杯茶,一定不渴了。”学生读完三十几字的行为句片断,一眼就能找出片断由“人感句”……人动句……人想句”组成。根据这一“原型”进行添加行为句的启发。启发中注意同事性(所有行为句要围绕同一件事展开)和连贯性(添句与上句相承,与下句相接)。

以上前两者,其一是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自行调试句序;其二是让学生听其示范片断,指导学生在脑神经链上产生句子连贯意念,再模拟着用文字再现头脑中的生活图象。后者,即是提供句段框架结构,先让学生摸清“框架支掌点”再指导学生进行行为句有序“焊接”。此三种连句式成段训练,都不能勿视“四素”这根经线的穿连。

三、篇章成型法

儿童有了写二连句、三连句……成段的基本能力之后,学习篇章成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没有恰当的学写内容和多种指导方法,还是难以奏效的。初学之时,要调动儿童多种感官体验,刺激大脑意化,进而转换成章化文字。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章型的完整性和同事性。完整性就是以“四素”为经线,贯穿始终;同事性,就是以“六句”为纬线,围绕同一事情中心,从一个事情的内部展开记叙。常用的训练方式有如下几种。

1.看写。由教师或学生表演一个人做事。如“关电灯”:老师走进教室,看见电灯没关,若有所思,拉下开关,然后说一句话。表演两次后,先指导学生似定时间、地点,再用行为句写出眼前的人做事。显而易见的人物动作、语言,易于记叙。人物当时当地的所思、所想,所感,要启发学生作多向思维,进行点拨提问后再写。

2.做写。只有亲身体验生活,才能更好记叙生活。这种做事的目的性明确,是带着题目去做,做此事是为了写此事。布置做写题目要小而且贴近人情生活,还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关注和配合。如回家“洗菜”,“扫地”,“叠被子”,“敬菜”等等。做后再写,一次不行,再做,再写。

3.忆写。让学生回忆一件事。学写之初,老师应引导学生用行为句说出回忆之事,再用行为句写出来。先回忆写好自己做过的事──“我称文”(第一人称),到后面再忆写看到别人做的事──“他称文”(第三人称)。

4.图写。先找一人一事的连贯性比较强的多幅图进行记叙。图写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析画面背景,说出时间、地点,想好表述的句子。第二步,分析每幅图人物(或动物)的主要行为,用一二句话写出。第三步,进行“添中续尾”的工作。所谓“添中”就是在两图之间(即两组行为句之间)展开想象,添加辅助性和过度性行为句,使之丰实;所谓“续尾”就是在尾部行为句后,续上一句点题话,感想句等,使之尾声感人。如学生图写《馋猴推车》后,尾部添上一句“贪吃的小猴确实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我都替他感到害羞呢!”

通过上述几种篇章成型训练,一般都能写出一篇比较通顺连贯的百字记叙文。

良好的启蒙,不同凡响的开端,一甩传统的因循守旧,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奥秘在哪里?笔者认为,“四素”为经,“六句”为纬的记叙文训练新模式立足于儿童的操作学习,熔内容、结构、教法、学法于一体,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结构序列,没有科学而又简易的训练内容,再好的教学方法,教来教去还是一厢情愿,不着边际,再好的学法指导,学来学去也还是模模糊湖、不得要领。内容是基础、结构是关键,教法为先导,学法为主线。内容……结构……教法……学法,是研究儿童作文的着力点,也是落实儿童作文学法的突破点。

标签:;  ;  

“四要素”为经,“六句”为纬,建构了儿童文学规律的新模式_教法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