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热点研究综述-基于2009—2018年CNKI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论文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热点研究综述
——基于2009—2018年CNKI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张 欣1魏燕荣2陈琴霞1

(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2.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4)

摘 要: 眼动技术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探索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和SPSS 24.0软件分析中国知网(CNKI)2009—2018年的83篇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自闭症者面孔身份识别与加工、面孔表情识别与加工、社会性信息加工以及社会性注意特点四个研究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被试样本的类型和数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实验结果误差;控制刺激材料的来源、类型和熟悉程度,避免过多无关刺激的干扰;结合多种研究技术,充分利用研究结果,为自闭症的诊断与干预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自闭症;眼动;热点;综述

一、问题提出

201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3至17 岁儿童自闭症发生率估计达到了1/45;我国以1%保守估计,13 亿人口中,至少有超过1000 万的自闭症人群、200 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近20 万的速度增长,情形严重触目惊心。[1]自闭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为自闭症)是一组以脑神经系统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复杂发育障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困难、言语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重复性和限制性行为,[2]其中,社会交往困难是自闭症者的核心症状,而视觉信息是其进行社会互动的重要线索。自闭症者缺少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3]而眼动(眼球运动)是用来研究个体视觉加工信息最直接的生理指标,因此,研究者们利用眼动技术可以深入探究自闭症者视觉注意的特征。

我国研究者通过整理国外研究发现,眼动技术在自闭症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4]我国在自闭症者眼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眼动技术在自闭症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我国自闭症者眼动研究主要分布在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领域。虽然关于自闭症者眼动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展示已有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研究的未来走向,本研究遵循共词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思路,对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亚斯伯格”、“ASD”、“AS”和“眼动”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不限定搜索时间,共搜索到134 条文献(查询时间截止到2018年9月1日)。然后对文献进行取舍,剔除无关文献和会议论文,共筛选出2009-2018年8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学位论文35篇,期刊论文48篇。最后,对符合要求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量化材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将“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阿斯伯格”“阿斯伯格综合征”“ASD个体”“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关键词均用为“自闭症”进行处理,“面部加工”用“面孔加工”进行代替等等。

局部拔桩孔的承压水控制:增加该部位承压水井和疏干井的密度,把承压水的水位也降低到开挖面以下,保持基坑稳定:根据计算,确定开启降压井逐步疏干承压水的时机,以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

(二)研究工具。使用由中国医科大学信息学系和沈阳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和SPSS 24.0进行分析。

(三)研究过程。第一步,将筛选出来的文献从中国知网中导出,然后将该文件导入到Bicomb2.0 软件中,利用Bicomb2.0 软件的统计功能对这83 篇文献的年份分布进行整理,以图的形式呈现;第二步,在Bicomb2.0 软件中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后,利用共词分析功能,形成关键词词篇矩阵,导出到EXCEL 表格;第三步,将生成的EXCEL 表格导入到SPSS 24.0 中,对生成的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导出关键词树状图;第四步,结合以上结果,对该领域的热点进行整理与综述,发现研究不足并进行未来研究展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分析。以每个个体叶片性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个体的性状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ukey后置检验法,对4个样地长柄双花木不同发育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α = 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长柄双花木叶片功能性状与发育阶段(幼苗、幼树、成树)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对各叶功能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检验不同阶段叶性状症候群在主成分轴上的位置变化。由于叶片采集时是按树高和基径来划分发育阶段,所以发育阶段的数值以该发育阶段的平均树高代替。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在一定限度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发展是片面的,是畸形的。其次,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人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将受到个性发展的制约,只有具备个性的个体,才有全面的整体,只有尊重个体的发展,才能发挥个性,并利用个性的独特性,使人走向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工程师的个性具有全面性,他们的个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特点、爱好、兴趣、心理、气质等特点。

图1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年份分布表

(二)研究重点与热点。

1.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高频关键词可以初步反映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情况。如果在统计文献时,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则表示与该关键词有关的研究成果越多,研究内容的集中性就越强。[5]通过对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文献分析,可得知83篇文献的关键词共有160个。根据关键词的累积百分比并结合本领域研究的实际情况,确定高频低频词阈值为2,得到了35个高频关键词,其排序如表1。

2.高频关键词Ochiai 系数相异矩阵分析。相异矩阵中数值的大小表明对应的两个关键词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数值越接近0,则归之。[6]利用Bicomb2.0 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对以上3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然后再将其导入到SPSS24.0中,选取Ochiai系数,得到35*35的共词相似矩阵,利用EXCEL将其转化为相异矩阵。由于篇幅有限,表2截取了9*9部分自闭症者眼动研究高频词相异矩阵表,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以得知,35 个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为217,占关键词总频次的63.45%,初步代表了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十年来,我国关于自闭症眼动的研究主要围绕面孔加工、时程分析、表情识别、面孔识别、视觉搜索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仅仅是对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所得知的初步信息,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需要利用关键词共现技术来进行深入探讨。

表1 35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世界银行PPP模式分为三类,主要是外包类、特许经营权类、私有化类三个体系分类;外包类为模块式外包和整体式外包;特许经营类包括建设-运营-移交(BOT)、移交-运营-移交(TOT)、设计-建设-经营(DBM);私有化类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部分私有化。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名词解释,PPP模式主要有BOT、BOO、TOT、ROT等四种具体操作模式。综合以上两种情形,我们可以把PPP项目具体操作模式分为BOT、BOO、TOT和ROT等四种。

(一)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图1呈现了2009年至2018年5月(查询时间截止到2018年9月1日)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研究的文献分布情况。总体来看,有关自闭症眼动研究的数量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12年相关研究数量急剧上升,说明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利用眼动技术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者进行研究。

由高频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表可以得知,在所筛选的文献当中,各个关键词与自闭症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眼动(0.381),面孔加工(0.599),眼动研究(0.684),时程分析(0.752),表情识别(0.752),眼动追踪(0.752),面孔识别(0.778),视觉搜索(0.778)。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眼动常常与自闭症、面孔加工、面孔识别、视觉搜索、表情识别结合在一起研究,面孔加工则更多地与眼动、自闭症、时程分析结合在一起研究。

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〇七工厂(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部队保障型企业,不仅身份特殊且历史悠久,社会影响深远。据了解,今年已是二二〇七工厂建厂81周年,《读者》《半月谈》《故事会》等一批产生过巨大时代影响力的刊物,都曾在或仍在二二〇七工厂印刷。拥有如此厚重积淀的企业,不禁让我们心生向往。

表2 高频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一)自闭症者面孔身份识别与加工研究。社会交往障碍一直被认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核心症状之一,而对面孔的识别与加工会影响到其社交关系的发展。Bruce 和Young于1986年提出了面孔识别功能模型,从功能的角度上将其分为面孔身份识别和面孔表情识别两个独立的过程。[7]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者会将其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图2 自闭症者眼动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四、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热点研究热点综述

3.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将Bicomb2.0产生的词篇矩阵导入到SPSS24.0中进行系统聚类,生成聚类树状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关键词间的亲疏与整体结构。根据图2 生成的聚类树图,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关键词聚类的结果进行小幅度调整,将自闭症眼动研究高频关键词归纳为自闭症者面孔身份识别与加工、自闭症者面孔表情识别与加工、自闭症者对社会性信息加工以及自闭症者社会性注意特点四个研究方面。

在对面孔身份的识别加工上,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障碍要比非面孔的识别障碍严重,尤其是在面孔记忆识别方面存在明显障碍。[8]龙细连以人与人面对面交谈的图片为刺激材料,在其2012年的研究和2015年的研究中均发现:与聋哑儿童和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对图片中社交面孔的觉察时间较长,注视时间较短。[9][10]这与黄欣欣等人的研究一致,但是黄欣欣等人他们进一步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不同时段对面孔的注视时间和观察时间都少于普通儿童和聋哑儿童,但注意时间分配趋势、加工模式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11]

在面孔核心特征区域方面,自闭症儿童会主动回避眼睛区域,而非被动忽视面孔以及目光接触,[12]他们对直视眼睛的觉察更慢,也更少去注视。[13]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眼睛和嘴巴的注视上均有缺陷,[10][14]但是也有研究者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例如,徐淑娴的研究发现:与普通儿童相比,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眼睛的注视时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在嘴巴上的注视时间显著减少;[15]而汪巧玲则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眼睛的注视时间少于普通儿童,但对嘴巴的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13]这些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被试选择的差异或者面孔刺激材的不同等原因所导致的。

(三)自闭症者的面孔表情识别与加工研究。在对面孔表情的识别加工方面,自闭症儿童对表情面孔的加工模式与普通儿童相似,[29][30]他们具有一定的面孔识别和加工能力,但缺少灵活迁移的能力,[31]其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32]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表情识别和理解方面存在障碍,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倾向于回避表情面孔和社会性信息,难以保持对面孔的注意,[33][34]更少地关注表情面孔的眼睛和嘴巴。[32][35]自闭症儿童对倒立面孔表情的识别没有像普通儿童一样表现出面孔倒置效应,说明其表情认知可能以特征信息加工为主。[36]连福鑫通过研究则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真人和简笔卡通面孔表情识别上更依赖于嘴部信息,而遮蔽眼睛则不会影响其表情识别率。[37]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具备一定的面孔身份识别与加工的能力,但存在障碍。大量研究表明,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对面孔的觉察时间较长,注视时间较短,对面孔核心特征区域的关注要少于普通儿童。但在面孔具体区域关注的研究上,得出的实验结果有所差异,可能是受到被试样本、年龄、实验材料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具备一定的情绪面孔识别和加工的能力,但存在障碍。自闭症儿童对于情绪面孔的注视时间都要少于普通儿童,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回避,对情绪面孔眼睛的注视少。自闭症儿童对于恐惧情绪的嘴部关注较多,说明自闭症儿童可能更多地通过嘴部信息来识别恐惧情绪。与积极情绪相比,自闭症儿童对恐惧情绪是偏向注意还是趋于回避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但与中性情绪相比,自闭症儿童对积极和消极情绪都存在注意偏好,对于高兴情绪的偏好可能是因为高兴的情绪是人类婴儿最早学会识别的情绪,[42]可以通过嘴部信息先识别出来,而对恐惧情绪的识别则有利于自我保护。

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以及杜绝不利情况的存在。在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供水企业一直处在垄断的地位上,因此,缺少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健全以及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衡量风险,并且对风险加以分析,同时还能够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确保供水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还应该不断建立并且完善财务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最后,应该做好企业外部的风险经营管理工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内容措施来对风险现象加以防范。制度的建立是抑制风险存在最基础的保障,严格的责任体制以及规范的经营管理,能够确保企业中各项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对背景或者非任务区域等非社会信息比普通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对关键社交信息的注意较少。因此,突显关键社会信息,弱化背景等非社会性信息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有及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对不同熟悉程度面孔识别与加工方面,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能够像普通儿童一样优先觉察陌生面孔、区分对待熟悉面孔和陌生面孔,但不论面孔熟悉程度如何,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幼儿对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要少。[16][17]高强以其自我面孔和陌生面孔等为材料,采集2—4 岁自闭症幼儿眼动数据发现:自闭症幼儿对面孔加工上表现出了自我优势和熟悉性优势,[18]这说明自闭症儿童存在区分不同熟悉面孔的能力。普通人对本族面孔比对异族面孔更加有区分和再认的能力,会产生本族效应,但易莉等人对17—23岁的自闭症者进行研究发现自闭症者没有像普通被试一样出现本族效应。[19]而为了进一步研究在相同种族不同民族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是否会产生本族效应,万永春以汉族面孔作为本族面孔材料,以哈萨克族、蒙古族作为异族面孔材料则发现:汉族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加工不同民族面孔时出现了本族效应。[20]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是否存在本族效应的研究结果上存在差异,可能与被试年龄、经验和障碍程度的差异等其它因素所导致的。

在对具体情绪的识别加工方面,自闭症儿童对高兴和悲伤的表情存在注意偏好,[38]对恐惧的表情趋于回避。[32][39]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要长于对高兴情绪面孔的注视时间,[30]并且在呈现有规律的情绪面孔刺激时,自闭症儿童对恐惧面孔比对高兴面孔更容易形成视觉预期。[40]自闭症儿童对恐惧表情面孔的嘴部注视较多,[30][39]说明自闭症儿童可能更多地通过嘴部信息来识别恐惧情绪。为了进一步研究自闭症儿童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视特点,龙细连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与聋哑儿童和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对恐惧、悲伤、愤怒、惊讶这4种面孔情绪的觉察时间较长,对厌恶面孔的觉察时间没有显著差异。[41]

(二)自闭症者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研究。普通儿童一出生就表现出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好,[21]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好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但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存在一定损伤,[22][23]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者对身体、眼睛等社会性信息关注少,对背景等非社会性信息关注多。[24][25]还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图画书中非社会性信息表现出了比正常普通儿童更多的关注,而对社会性信息的关注较少。[26][27][28]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和非关键信息的面积、密集程度以及故事长度都会影响儿童对关键信息区域的注意程度,而自闭症儿童受到非关键信息的干扰更大,[26]这启示我们弱化无关非社会性信息的干扰,突显社会性信息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自闭症者社会性注意特点研究。社会性注意是个体对社会性信息(事件或信息)的优先选择和注意,主要包括社会个体的觉察、视觉搜索、社会定向和共同注意等等。它对个体形成早期依恋、认知能力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性注意上存在缺陷,其视觉注意与加工能力随着刺激的社会性程度増 强而下降,[43]并且在竞争条件下,自闭症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会减弱,[44][45]这提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社会性刺激的呈现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注意进行干预。在视觉搜索方面,彭晓玲等人发现:自闭症儿童在视觉搜索上存在优势,能知觉某些普通儿童无法识别的细微变化。[46]卜凡帅等人利用眼动和瞳孔测量也发现了相同的研究结果,并且认为这一搜索优势应该得益于搜索过程中的额外加工及搜索前更高的注意准备水平,[47]这提示我们如何利用自闭症儿童的视觉优势来进行干预。在注意追随方面,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具备与普通儿童相似的追随提示线索的能力,[48][49]但是其追随提示线索并且根据线索对目标物进行加工的能力较弱。[50]社会定向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当中趋向或回应各种社会性刺激的行为倾向,相关研究发现,不论是卡通动画片的社交情境还是真人动态视频下的社交情境,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社交定向困难。[51][52]在共同注意上,张颖通过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能知觉别人的视线,却没有表现出共同注意的能力,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只完成了注视知觉,却没有进行注视追随,[53]周子琦的研究也发现自闭症儿童跟随他人社交指示进行注意转移的能力存在问题,即其在应答性共同注意存在明显缺陷。[54]还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视线追随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55][56]说明其对社会性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普通儿童不同,这提示注视追随对自闭症的鉴别着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注意上存在缺陷,其社会性注意觉察和加工的能力相比普通儿童要差。在视觉搜索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视觉优势,这提升我们可以利用其视觉优势来对其社会性注意进行干预,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在注意追随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注意追随的能力,但其对提示线索的追随加工能力较弱;在社会定向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交定向困难;在共同注意方面,自闭症儿童在应答性共同注意上存在缺陷,其视线追随能力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研究总结可以发现,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将眼动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研究,也得到了许多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在一些研究结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被试样本的选择,刺激材料的来源、类型和熟悉程度,研究范式不一致等受实验条件限制的原因所致。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性的研究结果,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对自闭症实际的干预和教育有什么帮助与启发没有深入进行研究探讨。

(一)扩大被试样本的类型和数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第一,我国现有的自闭症眼动研究多以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对自闭症成人的研究较少;同时,受自闭症流行率的影响,女性被试较少。样本受到了年龄和性别比例的影响,使研究受到了限制。未来研究中应尽可能地扩大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自闭症样本,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第二,样本的选择具有局限性,没有对不同亚类型自闭症障碍儿童分开研究讨论。不同障碍程度自闭症者的智力水平和言语有很大差异,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除了以普通儿童作为对照组外,也可以将与自闭症儿童有同样语言障碍、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也作为对照组,以细化被试入组标准,控制被试在语言、智力水平上的差异;第三,研究可能会受到被试早期经验的影响,研究被试通常是从医院、康复机构中选择的,他们是否学习过面孔情绪识别等其它的经验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应尽量控制这些无关变量的影响,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

(二)控制刺激材料的来源、类型和熟悉程度,避免过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不同来源、类型和熟悉程度的刺激材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刺激材料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38][57]在这些文献中,情绪材料的来源不同,有从中华表情图库中获取的图片,也有直接从网络中获取的图片,还有从视频当中截取的社交和人物面孔图片;情绪材料的类型不同,有的研究选用真人图片、也有的研究选用动态视频,还有的研究选用简笔画等其它类型的材料;情绪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同,有的是选取陌生成人面孔,还有的是拍摄同龄普通儿童等等。这些不同来源、不同类型和不同熟悉程度的刺激材料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甚至刺激材料的新异性和呈现方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避免这些无关刺激的干扰。

学生译文1: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this project cost will exceed 30%of the budget.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万宁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诊治的60例女性免疫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60名健康者中,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30.3±3.8)岁,均为已婚已育女性。观察组的60例女性免疫不孕患者中,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30.2±3.5)岁,病程:≤4.0年者40例,>4.0年者20例,其中原发性不孕者20例,继发性不孕者40例。两组妇女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通过。

(三)结合多种研究技术,充分利用研究结果,为自闭症的诊断与干预提供科学指导。由于部分研究所选取的被试是中、低功能自闭症者,他们的沟通能力不足,无法对其进行言语和操作智力的匹配,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家长或其他研究者的协助。他们会因为不理解指导语的含义,不能完成研究者指定的任务。无结构、自然的测验范式更可能揭示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缺陷,[58]而眼动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在个体自然的状态下,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在未来自闭症的研究中,眼动追踪技术与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其它技术相结合,探索自闭者的视觉特点等其它核心症状表征,将是未来研究重要的发展方向。大部分研究的研究结论并没有对自闭症的实际诊断和干预训练做更加深入的探讨。因此,应充分利用研究结果来开发对自闭症儿童的诊断指标、教育与干预训练策略,为临床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的指导,更好地把训练效果推广到动态社交情境甚至日常生活中去,以促进其社会交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五彩鹿自闭症研究院.2017《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https://www.sohu.com/a/131582510_661957,2017-04-01.

[2]胡晓毅,刘艳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7.

[4]石利娟,欧建君,罗学荣.孤独症谱系障碍眼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5):735-738.

[5]郭文斌,方俊明.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方法[J].高教探索,2015(9):15-21+26.

[6]郭文斌,方俊明.我国ASD 者面孔识别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4):490-495.

[7]Bruce V,Young A.Understanding face recognition.[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6(03):300-327.

[8]白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领域特异性与加工特定性[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9]龙细连.自闭症儿童社交面孔加工特点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

[10]龙细连,陈顺森,白学军.自闭症儿童对社交面孔的加工特点[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3-28.

[11]黄欣欣,陈顺森,金丽,等.4-11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加工的时程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1):89-93.

[12]金丽,陈顺森.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的异常:来自眼动的证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28-132.

[13]汪巧玲.视线方向对自闭症儿童目光加工的影响[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14]樊越波,侯锬枝,易莉,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4):323-326.

[15]徐淑娴.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刺激状态下的眼动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7.

[16]陈顺森.自闭症幼儿面孔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社会认知缺陷指标的探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17]陈顺森,白学军.自闭症幼儿对多重竞争条件下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5):640-647.

[18]高强.自闭症儿童自我面孔识别与加工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

[19]易莉,谭恩达,樊越波,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对种族情境中本异族面孔的眼动模式[J].心理科学,2014(2):478-482.

[20]万永春.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者面孔识别中本族效应的实验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21]Farroni,T,Johnson,M H,Menon,E,et al.Newborns’preference for face-relevant stimuli:Effects of contrast polarit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17245-17250.

[22]梁良,刘晓晓,莫书亮,等.刺激类型和刺激物空间大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定向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4(6):41-46+89.

[23]齐亚菲,梁良,莫书亮,等.孤独症儿童对限制性兴趣刺激的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05):29-34+28.

[24]魏玲,连榕,余宥依,等.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不同类型社交场景注意模式的眼动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4):536-543.

[25]刘仔琴.场景因素对自闭症谱系青少年眼睛视线加工影响作用的眼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6]郭家俊.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社会性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7]赵艳瑜.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28]卜凡帅.自闭症幼儿图画书社会信息注意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29]陈顺森,白学军,沈德立,等.7~10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觉察与加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5):449-458.

[30]胡清莹,陈顺森,龙细连,金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情绪面孔视觉加工的时程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7-132.

[31]兰继军,赵骁骁,范嘉欣.自闭症儿童面孔觉察与面部表情加工的眼动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5):42-47.

[32]马伟娜,朱蓓蓓.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J].心理学报,2014(4):528-539.

[33]马伟娜,朱蓓蓓,谢宇.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眼动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5(1):76-86.

[34]朱蓓蓓,马伟娜,杨辉,等.孤独症儿童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的实验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8-23.

[35]樊越波,曹伟,黄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轨迹[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6):590-593.

[36]林云强,刘宝根,陈冠杏.面孔方向对自闭症儿童表情视觉搜索影响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5):25-32+12.

[37]连福鑫.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8]兰继军,刘悦,赵骁骁,等.3~6岁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实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6):905-909.

[39]邱天龙.自闭症儿童面孔表情识别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0]张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面孔位置视觉预期[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41]龙细连,陈顺森,白学军.自闭症儿童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视特点[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4.

[42]Bornstein.MH,Arterberry.ME,Recognition,discrimination andcategorizationofsmilingby5-month-oldinfants[J].Developmental Science,2003(06):585-599.

[43]叶家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性注意特点[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44]陈璐.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5]倪琳.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注意[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46]彭晓玲,黄丹.任务难度对自闭症儿童视觉搜索优势显现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2):498-503.

[47]卜凡帅,赵微,荆伟.学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视觉搜索优势:来自眼动和瞳孔测量的联合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16(6):52-58.

[48]陈莲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眼睛注视线索的注意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9]王丹.自闭症儿童线索指向注意能力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50]江雪芳.提示线索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注意的影响[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51]林云强,曹漱芹.动态情境任务中自闭症儿童社交定向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9):33-39+70.

[52]陈晖.自闭症儿童对社交信息选择性注意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3]张颖.自闭症儿童对社会化场景的联合注意:眼动检测和注视训练[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

[54]周子琦.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应答性共同注意特点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7.

[55]荆伟,方俊明,赵微.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多重线索下习得词语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4(3):385-395.

[56]荆伟,田青,郭文斌,等.自闭症儿童利用社会性注意线索习得词语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3(6):1421-1427.

[57]丁芳,龙曦,陈冰月.材料呈现方式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8(4):312-318.

[58]陈顺森.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注意:面孔偏向注意与加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39.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10-0075-07

收稿日期: 2018-11-08

作者简介: 张欣(1994-),女,山东滕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 郑丽娟]

标签:;  ;  ;  ;  ;  ;  

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眼动热点研究综述-基于2009—2018年CNKI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