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论文_李琳

简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论文_李琳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而且为实现这一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五年的实践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生态文明,对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状;建设;措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且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文明包含生态优化的价值取向,即人、城市、自然在一定情况下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生态文明是对过去以“人类中心”价值观的修正,其价值内涵主要是从“人”这一单方面转向“人与自然”交互的和谐共生,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涵所在,为下一时期的人类、城市发展提供了哲学概念的指引。生态文明的概念先进性主要涉及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生态危机为基础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二、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工业,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生态破坏,并且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市场监管的不到位等,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所付出的生态代价也是相当大。据统计报告:我国是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酸雨问题、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做了不少努力,但这些问题在利益博弈下,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使得我国的物种不断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缓解现状,遏制住其不断加剧的趋势,必须采取措施来进行积极地应对。除了依靠党和国家的立法、制度等保障,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性,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认识,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分析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目标设定,凸显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1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利用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改善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在生态建设上,以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从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战略举措包括:其一,推进绿色发展。其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其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其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2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总是会伴着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地出现,因此问题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存在了,对问题却没有清醒的意识。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报告在论及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时,甚至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理念。这一切无一不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清醒的问题意识。

3明确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表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治理思路的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在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变得广泛而多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党不仅要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要自觉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维护正是由此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框架下,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就总体指导思想而言,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体现出了更宏大、更宽广的执政情怀和治理视野。重要的还在于,报告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更不是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杨文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和谐理念探究[J].新丝路杂志,2018(04)

[2]郭凤凤.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简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论文_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