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论文_龚慧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论文_龚慧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

摘要:在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高校在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工作满意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贡献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匹配。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理论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国家出台了相关促进就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数量有积极的意义。但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就业质量问题是正在引起整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梳理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质量、高质量就业概念的相关研究,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理论研究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就业质量研究已初露端倪。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日益显现,其就业层次逐步下移,且下移位数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与此相适应,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层次的提出和讨论,既是传统就业理论研究的逻辑发展,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实的由衷呼唤和应然趋势。

就业质量的定义是就业质量研究的基本概念,是构建就业质量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起点。关于它的界定,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入手,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括:就业质量反映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及其收入的优劣状况;就业质量是大学生所获得的工作状况及固有特征满足其要求的程度;就业质量是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单位层次和就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优劣程度。

2 解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2.1 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快速变化的市场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与就业市场挂钩;其次,在人才培养上要实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2.2 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对高校进行分类与定位虽已取得广泛认同,但现实中。很多高校依然在追求规模宏大、学科齐全、盲目升格以及追求综合性等,因而创新与特色不明显。而各个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求得生存,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勇于创新,明确定位,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特色、学生管理特色等等,最终达到培养特色人才的目标。同时,高校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要专门成立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得力人员,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且学校还要与企业建立联系,一方面,实行订单式培养,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量体裁衣,推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另一方面,学校定期举行大型招聘会,为学生开通就业的绿色通道。通过这些举措,既为毕业生找到就业门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应届毕业生上岗难的问题。

2.3 创新就业状况监测方式

监测方式是影响就业状况统计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为此,应该利用科技进步成果不断创新监测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监测盲点。比如,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方法,改变由学生申报、学校统计报送的监测模式,通过就业登记以及书信、网络在线、Email或电话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以确保调查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再比如,实行网络化实名制就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可以充分发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信息管理功能,开发启动劳动人事互通共享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设立永久性个人社会保障号码,实施就业实名登记制度.具体作法是每个用人单位成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终端用户,使用人单位及时更新人员变动的变更登记成为一种法定义务。实名制目前可能尚难实施,但是作为一种被国外高校实践验证的成功作法,应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2.4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薪酬合理增长

要正视培养大学生投入和产出的正比关系,紧跟经济增长步伐,确保高校毕业生能依靠收入过上体面生活。一是加强薪酬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制定高校毕业生指导性起薪标准,指导各地探索发布特色产业、主导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指导性起薪标准,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依法确定不同类型劳动者的薪酬支付标准,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薪酬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将工资总额管理与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确定高校毕业生与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合理比例,并根据GDP、CPI增长情况,及时合理调整高校毕业生最低工资,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释放积极的工资政策信号。三是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倡导用人单位建立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薪酬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待遇水平与技能水平相挂钩的做法,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点促进中小微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保险的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各项社会保障水平,解除高校毕业生后顾之忧。

总结:高校就业质量情况,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各级毕业生就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各高校会同各方力量,着力在推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适配就业、高薪就业、稳定就业、公等方面下功夫,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定义为“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工作意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贡献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才,2007(8).

[2]李升兴.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3]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2).

论文作者:龚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论文_龚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