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论文_李建军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论文_李建军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文化馆 736100

摘要: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农村,市场经济也为农村生活带来比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导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日益丧失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所以在农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分析

引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要真切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情况,并且要分析其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发现其潜在的生命力,并且要采取科学保护措施,使其在现代化背景下再现生机,与此同时也能发掘其或被忽视或被遮蔽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实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直接体现广大劳动人们繁衍生息的脉络,存在着比较强的朴素性以及民众性,也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现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出现较大变化,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和对文化的追求也出现变化,已经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多数的优秀民间文化也逐渐被外来的文化取代,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工艺以及民间口头文学等面临失传危险,处境尴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令人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各级传承人进行延续,这些国宝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现如今多数都是年迈体弱,但由于无徒可授,传承断档,这样便使现有民间艺术和艺技频临绝境。例如在瓜州当地,双塔乡古城村有一位皮影戏老艺人赵成员,从祖辈开始就一直表演皮影戏,在瓜州一带曾经风靡一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是现如今72岁高龄的赵老已经无力再唱皮影了,其高超的技艺也存在后继无人的现状,经历磨难保存下来的三大箱两百多套皮影道具,也于2017年12月捐赠给县文化馆成为瓜州县文化馆的馆藏之物。另外由于学习民歌小调的人越来越少,瓜州县省级非遗项目《瓜州民歌》的传承发展同样境遇堪忧......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媒体大量普及进入到农村,不仅改变农民生活观念,同时也改变他们的娱乐方式,电视、电脑等进入千家万户,致使农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在当代消失,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意义。社火主要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浩大的集团创作,同时是比较鲜明的集体表达,村民装扮的社火,不管是社火故事或者戏曲故事,都体现村民共同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出向善向美的愿望,也是集体狂欢,作为集体课堂,让全体村民懂得历史,从中能接受历史文化以及传统道德文化熏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社火对农村文化的建设也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作用,此外也能让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的意义。

二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农村现如今处于在松散不好治理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也是市场经济冲击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它和社火这个民俗活动多年来在农村衰落以及中断存在较大关系。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印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陈述,主要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在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想法

一是在农村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也需要提高农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使其能够唤醒农民文化自觉以及自豪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后,每一级文化部门已经在全国进行广泛的动员以及宣传,我国根据法定方式确定文化遗产的宣传日,每年也是如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通过相应宣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来自于国际术语已经并不很陌生,同时现如今已经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项工作。一大批学者以及文化人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并且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在积极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农村文化建设根基和资源是什么?无疑便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其根基在于农村生活,因此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其农村文化建设的起点所在,从而开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并且将其作为文化建设中心工作,此外也要尽快的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其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创新是一个重要发展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社会中以及人们生活中具有紧密的联系,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或许成为人们精神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期,并且从来也不是定式的,因此依然不可以将其看做成为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主要来自于现代生活的冲击,其原因和现代生活不适应,并且也是从民众中来,但是在后来却渐渐不能表现生活,最终由于和生活的疏远从而走向萎缩。因此必须要注意培养艺人们的创造力,在保持传统的形势下,积极表现现代情感,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乐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弥渡民歌传承人李彩凤为例[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03):53-56.

[2]李小莉. 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07):20-22.

[3]刘琼. 佛山蔡李佛拳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6):13-16.

[4]陆光华. 图书馆不可推卸的使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黔南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J]. 贵图学刊,2008,(02):47-50.

[5]吴亮.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395-397.

论文作者:李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论文_李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