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寒地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原则论文_鞠叶辛1,刘万里2

浅议寒地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原则论文_鞠叶辛1,刘万里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沈阳建筑大学东北滨水城市研究院

摘要:寒地环境下的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入口自身构成机制的复杂,另一方面则源于入口创作中制约因素的繁多。从设计原则层面入手,探讨如何完善入口的基本功能,丰富入口的空间内涵,塑造入口的积极形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寒地;公共建筑;入口设计;生态化;创新性;人性化

寒地建筑是。。。因此寒地公共建筑入口设计相对于其他地区公共建筑的入口设计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入口自身构成机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入口创作的制约因素相对繁多。因此,在入口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空间序列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效能来积极应对寒冷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来保持整个序列的整体、连续,还要协调平衡各种制约因素,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以及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入口虽小,但其设计过程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避免在设计中不分主次,因小失大,尝试提出设计的几点基本原则,以更好地把握创作的合理方向。

1.遵循寒地气候的生态性原则

在寒地公共建筑中,由于气候的制约,入口除了提供通行的功能,在冬季更重要的作用是要屏蔽外界气候对建筑内部的不利影响。它作为控制建筑内外热能交换的“门户”,时刻影响着建筑室内空间的环境质量,从而决定了建筑正常运行所需的采暖能耗。因此,使入口遵循气候设计是实现整个建筑生态化的重要保障。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寒地建筑的入口设计若要符合生态要求,需从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方面入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宏观层面的生态性:是指依靠入口朝向的选择、建筑布局的协调、环境要素的配合等建筑手段,尽可能地利用气候的有利因素(太阳辐射),屏蔽其不利因素(寒风、积雪),从而使入口空间和整个建筑更加和谐地适应宏观气候,并创造出舒适、健康、高效的建筑微气候。同时还要注意将入口序列中的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尺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避免大而不当的建筑尺度引起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微观层面的生态性:是指依靠入口空间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构造节点的精心设计等技术手段,来控制建筑内部的热量损失,以达到最小的能耗。一方面,应提倡使用本土材料,以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性能耗,从而相应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但要注重材料的因地制宜,尽量选用一些保温性能好、不易渗透冷风的围护材料,以减少室内外冷热空气的传导。还可以通过一些针对寒地开发研制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的运用,不断探索寒地建筑入口的独特美学特征,凭借节能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发展为入口创作带来了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结合。

2.顺应寒地发展的创新性原则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历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文化观念的鲜明变革,“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整个寒地区域,随着建筑内涵的日趋丰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入口空间也逐渐朝着形态新颖化、个性化以及功能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包含两层含义:由自然、科技、社会、行为和价值等观念的变化而引起的创新称为宏观层面的建筑创新,而由空间、形体等形式的变化引起的创新称为微观层面的建筑创新。对于寒地建筑而言,设计者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来实现入口创新的途径。

(1)对寒地公共建筑而言,其设计过程必然要同寒地区域社会发展、文化演进、科技进步、自然环境的重新认识以及审美意识的变革联系起来,这是推进设计创新的深层原因。在这个层面上,设计者需要深入理解宏观因素在建筑入口的创新建构中的内在理性要求,才能形成新的建筑观念、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指导入口的创新设计。比如,在现代寒地建筑中,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的将室外环境与室内空间毅然隔绝的观念受到了挑战,现代寒地建筑的入口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性,以此来加强室内外的渗透和联系。

(2)入口的空间、形体是设计者进行创作的具体对象,它们的创新、突破相对于深层观念的变化来说是更为直接、简洁的途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应该重视其内在的关联,而非纯外部形式的“变异”,我们关注的是形式的逻辑生成,即“显性形式”和“隐性功能”的有机契合。只有深入地研究入口功能性的实际问题,并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和突破,才能激发创造性的形式。

3.体现寒地特色的人性化原则

现代建筑不再勉强人们接受或服从建筑的安排,而是强调以人为本,让建筑去顺应人的活动,尽量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因此,人性化设计要求寒地建筑入口的各部分空间设计都应以人们在寒地条件下的活动内容和行为规律为依据,而空间在色彩、质感、光影、装饰等各方面的处理,也应以积极地创造一种温暖舒适的生活氛围为目标。

(1)物质功能的完善:现代寒地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已经逐渐摆脱了单纯的门户形象,发展成为具有多元形态及复杂功能的复合空间,而这些附加的功能要求,并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入口的空间内涵,有时它们是寒地建筑入口所必须承担的职责。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建筑入口外部看到互相迎接、告别、等候、交流的人们。但在寒地,这些本来在其他季节可以在室外从事的活动,由于冬季气候的限制,不得不转入建筑内部。这时,入口序列中的内部衔接空间就需要为这些行为的发生留出必要的场所。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不仅要避免这些额外的活动干扰入口正常的通行,还要充分利用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来激发整个入口空间的积极氛围。为了创造寒地建筑入口空间的“宜人性”,要合理调配空间的功能和物质形态,依据人们在寒地条件下特殊的行为特征合理解决入口空间的使用问题,以高效率支持人们的各项活动。

(2)精神功能的完善:在寒地公共建筑中,由于冬季自然环境的灰暗和萧瑟,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往往期望通过人工环境的补偿,重新获得温暖舒适的生活氛围。因此,入口空间应该通过各种环境要素的和谐设置,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激发人们的活动热情。总体来说,创造自然氛围,体现地域特色是寒地建筑入口人性化设计应遵循的两条重要原则:一方面,在寒地建筑中,传统的与室外环境隔离的封闭空间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渴望,入口空间应尽量通过环境色彩、材料质感、绿化小品的合理配置,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回归自然的空间和场所;另一方面,在环境氛围的营造过程中还要注意积极利用寒地的特色文化,使环境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优秀的公共建筑入口是寒地区域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整体设计的延续、深化与发展的要求。对寒地建筑入口的探讨,不仅对寒地城市空间环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寒地公共建筑的设计,如完善建筑整体形象、促进建筑空间与城市的融合以及建筑自身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等方面也提供了思路。因此,创造高质量的寒地公共建筑入口具有深刻、广泛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哲贤.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梁振学.建筑入口形态与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英] 凯瑟琳·斯兰瑟.当代建筑入口空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鞠叶辛1,刘万里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浅议寒地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原则论文_鞠叶辛1,刘万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