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_余锦寿

余锦寿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云南 祥云6721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西医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比对照组的75%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3.3±6.7)分,明显比对照组的(61.2±5.6分)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应用到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为理想,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针灸;康复理疗;临床效果

脑出血又被称为脑溢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经常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中医理论日渐发展进步,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发现在脑出血治疗中实施针灸与康复理疗可提高好转率。为了进一步对此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以上方案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现将研究呈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了便于实施对照研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为22:18,年纪处于47至72岁之间,平均(58±12.5)岁,血肿量31至72ml之间,平均(48.5±16.7)ml,给予针灸+康复理疗治疗。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在48至71岁之间,平均(59±14.6)岁,血肿量在31至73ml之间,平均(47.6±16.8)ml,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所选患者均经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研究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中医针灸+康复理疗的方案实施治疗:(1)针灸治疗方法:取华佗夹脊穴、阳阴经穴作为主穴位,于上肢取外关、肩髎、曲池、后溪等穴位,于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风市、环跳、三阴交等穴位,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加取通里、哑门、廉泉等穴位,患侧行补法,健侧行泄法施予针灸。(2)康复理疗方法:取头部、颈部的百会、脑户、哑门等穴位,取腰部、背部的肾俞、大椎、脾俞等穴位,取下肢处的曲池、血海、合谷、昆仑等穴位,随后应用点、按、拿、?、抹等手法施予推拿。推拿完成后,应用药敷包进行热敷,以活血祛瘀、温经通络;同时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神经肌肉点刺激等。

对照组施予常规西医治疗,如对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脱水、降低颅内压等,并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指导。

1.3观察指标

(1)根据以下疗效标准对观察疗效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语言清晰、思维正常可自理生活;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语言基本清晰,思维基本正常,基本能够自理生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无法自理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显示自理能力越强。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

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3.3±6.7)分,对照组为(61.2±5.6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致残、致死率较高,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脑出血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后,患者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中医的观念中,脑出血的致病机制可用“离经之血瘀阻于脑络”来进行解释,根据辨证治疗方法,针灸对患者经穴进行刺激,发挥出消肿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以实现使离经之血消散的目的[3]。当前,现代医学事业日渐发展进步,针灸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原理已经可以应用神经免疫学、神经病理学等理论来进行解释:(1)对脑水肿进行缓解,对自由基进行拮抗;(2)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产生抑制性作用。(3)对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产生抑制性作用。康复理疗基于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可逆性的原理,脑出血在中医中属于“中风”,由肝肾阴虚、气血亏损导致,治疗应以活血益气、滋补肝肾为主,而康复理疗科实现以上效果。在应用中医针灸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辅以相应的康复理疗,可对中医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使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得以提升,防止肌肉萎缩、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出现,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为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中医针灸+康复理疗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综上所述,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时,将中医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起来应用能够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回复正常,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兴东.针灸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71-272.

[2] 赵晶,周厚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针灸康复的治疗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11):36-37.

作者简介:余锦寿 (1973年10月-)云南祥云,汉族,主治医师,大学本科,从事康复医学工作。

论文作者:余锦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_余锦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