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网络直播现象思考论文

文化视角下的网络直播现象思考论文

文化视角下的网络直播现象思考

罗文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2016年来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动因,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该现象进行了评价:这是网络直播和用户的相互成就,网络直播的盛行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文化

网络直播是以互联网设备为载体,实时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视频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7.51亿,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的风口,凭借其良好的交互性、现场感、低门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

一、文化视角下网络直播盛行原因分析

(一)直播主播:表演欲望下的自我认同的实现

著名的法国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在1949年出版的《镜像阶段》中指出“自我”构建是通过将“自己”与“镜中影像”进行联系并发生转换来进行的,这种建构不能将自我和作为镜中影像的“他者”分开。 “自我认同”是人类追求的希望,引导着人们去追求理想的自我、完美的自我。移动直播平台给普通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主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自我认同。

“戏剧论”中欧文·戈夫曼提出,自我是情境定义的产物,演员可以通过舞台的情景设定来理解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望,通过印象管理使自己呈现出来的形象符合人们预期。移动直播的出现给了大众这样一个平台,满足人们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主播们主动经营打造个人标签以求获得更多受众,这是一种表演的欲望,也是一种获得“自我认同”方式。

(二)直播受众:网络直播拥趸背后的心理诉求

首先网络直播受众符合“乌合之众”的理论内核。“乌合之众”是指那些不善于思考,但急于采取行动,并盲目从众跟随集体来随大流的受众群体。从众心理是人们追逐网络直播热潮的重要原因,主播往往站在舆论发展的潮头,当人们在海量信息中无法自己做出理性判断时,往往希望寻求他人参考,于是去关注直播主播,以期及时获取舆论信息。同时,人们希望紧跟网络直播这一社会潮流,以此提升社会或所属群体的接纳程度。

其次,网络直播受众还希望通过直播获得“群体认同”。 “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文化方式。”移动直播属于一种亚文化,使用移动直播的群体为青年亚文化群体,他们追求亚文化并不是为了与主流文化相对抗,而是在追求更深层面意义上和生活模式的认同,力求发现真实的自我,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建构起“群体认同”。

还是正式谈一谈火锅吃后感吧:手握小瓷碗,挖一大勺剁小米椒。老板你看,要不是因为不辣,也不至于牺牲一盆剁椒吧。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指出,社区是非强制性的,自然的、亲密的、可信赖的,并且是基于共同信仰和习俗的人际关系。网络社区,将具有相同的兴趣和需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移动直播有吃喝玩乐多种类型,将网民聚合成多个小的网络社区,有特有的凝聚力。

2.2 浓厚的攻防技击意识 “峨眉派拳术带着深厚的攻防技击观念(即带假想敌观念),做到与假想敌进行模拟搏斗,精神还需要保持高度精神集中,技击方法要求瞬间的变换,追求有形打形,无形打影。”[7]通过武术习练者长期的实践,峨眉派拳术技艺一直在探求其本质技击性,同时也是拳师们的大脑这种高级组织的特殊物质的机能长期演变而来的,习练峨眉派拳术技艺十分强调气、力、功法的结合,讲究内外呼吸引导、硬、软、轻、毒的融合,更讲究其功法与门派的结合,塑造峨眉武术的拳种风格无定势,随行多变。

二、对于网络直播盛行的评价

(一)网络直播与用户的相互成就

最后,网络直播满足受众的拜物心理需求。当代的拜物是指人们对物质的过度渴望。各网络平台充分运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创造出各种虚拟礼物,如火箭、钻石、游艇和豪宅等。这些虚拟商品的出现使人们获得了心理的满足感。用户可以购买各种虚拟商品,如“火箭、宝马”等来奖励主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拜物心理。

与2种酱油游离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不同的是,2种酱油的总氨基酸差异较小,均富含谷氨酸、脯氨酸,这与小麦面筋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一致[11]。

网络直播满足用户需求。首先,网络直播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所需的直播内容,并获取所需的信息。其次,网络直播满足用户的 “群体认同”、拜物等心理需求。最后,网络社区提供精神寄托和归属感,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交互模式相互交谈与分享,能获得小群体带来的归属感。

用户促进网络直播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的用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建立起“身份认同”,形成对虚拟社区的固定使用习惯和一定程度的依赖,这反过来将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网络直播的用户成就了网络直播。

(二)网络直播盛行附带不良社会影响

网络直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网络直播的内容品质不高,价值导向偏低。网络直播平台为了提高流量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常常以一些暧昧、夸张词语博人眼球。另外,直播的内容质量低,粗俗化明显。直播的内容往往是年轻的男女主播聊天、唱歌、化妆、吃饭等,也有一些主播会直播一些搞笑、恶作剧等一些内容空洞,仅供娱乐消遣的东西,缺乏正能量的引导。对于这些低俗不符合社会主先进文化范畴的内容,应该予以抵制和抛弃。

三、结语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繁盛的文化现象,短时间内不会降温,因为它满足了人性的某些需要。虽然人们在消费和追捧这场生动的文化盛宴,但他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直播文化背后的影响与意义,不至于沉沦其中无法进行理性的判断。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构建[J].学术交流,2006(07):24-27.

[3][美]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4]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周晓鹏.直播:草根拼颜值机构靠技术[N].光明日报,2016(09).

[6]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02:95.

标签:;  ;  ;  

文化视角下的网络直播现象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