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袁笔

洪江市人民医院 湖南省安江镇 418199

【摘 要】目的:讨论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96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利用克氏针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克氏针实施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手术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股骨颈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损伤,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患肢变形、功能障碍等。这种骨折多因走路时不小心摔倒,臀部着地而引起,导致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1]。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大多数有比较明显的移位,因为这个部位的杠杆作用较大,骨折不稳定,这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以内固定治疗方法为主,但是内固定的种类较多,并且每种方式均有其特点,所以特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96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48例,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26至71岁,平均年龄为(41.2±4.3)岁,骨折部位位于中部的为16例,位于头颈部位的为18例,位于基地的为14例;治疗组患者为48例,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28至72岁,平均年龄为(46.3±4.7)岁,骨折部位位于中部的为15例,位于头颈部位的为17例,位于基地的为16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确诊[2]。(3)排除患有严重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1.3.1观察组,本组患者利用克氏针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在患者全麻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在患者的股骨大粗隆进行切口,随后切开阔筋膜,利用电刀在患者股外侧和骨面之间进行纵向切开,将4mm的克氏针以45°角进针,通过股骨颈和关节囊,然后将髋关节做50°弯曲,将患者的大腿进行内旋,注意内旋要轻度,为患者进行下肢牵引,利用克氏针做股骨头的转调,达到复位的情况,当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成功后,应继续利用克氏针进行维持,并且在大粗隆下4cm左右的位置置入,随后倒入定位器,将3枚导针置入患者的股骨颈内部,其置入深度应为1cm左右,随后将空心钉置入,拔出导针,如果患者的复位情况良好,空心针的位置可以进行切口的冲洗,并进行电凝止血,观察患者的情况,无异常后缝合[3]。

1.3.2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空心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在患者的髋关节的外侧进行手术切口,长度约为10cm,在直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随后将3枚空心钉进行骨折固定,并在确定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后再置入空心钉,做切口冲洗,缝合。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均值±方差)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例,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7例,发生率为14.58%,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如果患者的年龄较低,并且无其他合并疾病,病情较为稳定的状态下是可以选择切开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但是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临床中主要的方式为关节置换术,但是对于骨质情况较好的患者可采用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在临床中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较理想,但是置入的假体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长期的置入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等情况,因此远期疗效不理想[4]。

在本文的研究中为内固定治疗,而采用传统的空心钉进行固定去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也较多,而利用克氏针复位空心钉就会避免上述的缺陷,其操作较为简便,并且对患者的损伤较低,不会对其他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在透视的情况下将导针置入股骨头内,有效的避免对周围其他组织的损伤,并且降低了术后骨折移位的情况。另外,利用克氏针可以有效的降低内压高的问题,为股骨头内的血管提高良好的供血情况,有利于患者的愈合[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利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克氏针实施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璟,丘宏伟,李远景,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51-152.

[2] 朱利军,杨 勇,许树宣,等.前方小切口II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Ⅲ、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6(8):125

[3] 王景成.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78例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755-756.

[4] Pauyo T,Drager J,Albers A,et al.Manage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in the young patient:A critical analysis review[J].World J Orthop,2014,5(3):204-217.

[5] 于鉴筠,吴承佳,刘波,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0 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42-443.

论文作者:袁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袁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