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丛云峰

丛云峰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胺碘硐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2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 急性心梗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85-01

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急症之一,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大多选择利多卡因,但由于该药的疗效欠佳,且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因此,本院为找到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胺碘酮治疗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其中急性前间壁心梗20例,广泛前壁急性心梗26例,急性下壁心梗10例,急性高侧壁心梗7例,急性后壁心梗各2例,急性下壁心梗并右室合心梗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并排除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按心梗Ki11ip分级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3±2.7)岁;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1±2.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于10min匀速泵入,如首剂用药后10-15min,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或复发时,可追加负荷量150mg,静脉用药同时口服胺碘酮600-900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0.5-1.0mg/kg静脉滴注,必要时可每隔10-30min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100mg;两组患者用药观察3d。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律、心率、血压、肝肾功能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即室性早搏消失或较原来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即室性早搏较原来减少50%-70%;无效即室性早搏较前无变化或增多者。将显效和有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2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可作为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2]。利多卡因也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疗效不如胺碘酮确切,且用药后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瑞玲.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9):169-170.

[2]卢伟智.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 (29):93-94.

论文作者:丛云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胺碘酮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丛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