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一题”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_大学论文

“两节一题”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_大学论文

“两个环节,一个主体”是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环节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两个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应抓住“两个环节,一个主体”,这是思想教育的基础。两个环节,是指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一个主体,是指教育的主体内容,要对大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主要解决心理应变能力和待人处世的问题。主体教育,则是解决人的灵魂和方向的问题。

一、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指的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映照状况,泛指人的感情、思维、情绪等。心理素质是指人们的心理平衡与否的问题。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对外界反映不合自己心愿时,能够正确对待,不因此而波动情感,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党和国家把他们当作“花朵”倾心培育,国家的繁荣富强,使他们远去了贫困饥饿,艰苦生活对于他们已不复存在,社会优越感产生。其二,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作掌上明珠,希望与未来寄托于一人,只知倍加爱护,却不让其经风雨的洗礼,形成依赖心理。第三,在中学生时代,迫于升学的压力,文化课学习多,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少,缺乏锻炼机会,而不知自补。从学生的本身看,独生子女孤独自私,唯我独尊,爱面子,愿听顺心话,不愿听批评的话;爱虚荣,只知得意之形,不知失意之苦,非智力因素“情商”较弱,自控心理失衡。从国际背景审视,经济全球化,地球村庄化,各种思潮接踵而至。21世纪的各国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心理、道德、方向、灵魂是人的思想基础,是竞争的首位要素。“西方文化渗透,首选目标是大学生,他们知道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于是他们企图通过渲染资本主义,通过物质引诱,散布性解放,诬蔑和攻击社会主义,制造和挑拨青年人与领导层的矛盾等手法,腐蚀和拉拢青年学生。而青年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涉世不深,很容易吸收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以致不少人‘食而不化’,意志消沉,甚至迷失了方向,对学习、对事业、对生活提不起精神”。[1]西方敌对势力主观愿望及采取的手段,企图摧毁心理、道德防线,进而摧毁灵魂,使其迷失方向而就范。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2]加强心理、道德和主体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或有大志者,从小就注重自己的修身,都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造就英才的心理基础。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是成才的内在因素,包括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和事业心、进取心、有敬业精神、创造精神,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要有自信、乐观、公正、相容等心理品质等”。[3]

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和内容应包括:1.心理适应教育。所谓心理适应,就是使大学生由高中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化为大学的主动心理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大学的环境,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不再向高中那样靠老师填鸭式的注入,而是主动定方向、定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学阶段学习计划;进行心理转换,从对高中生的希望转变为对大学生的要求;从生活的“等、靠、要”转变成自主自理;从适应高中老师的讲课转变为适应大学老师的讲课。2.心理承受教育。该教育高于适应教育,是指遇到一些不合自我心愿,而产生心理压力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我排解和消移。其承受力的大小,既是对一个人意志的磨炼,也是对一个人耐力程度的考验。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大学生是高知识的人群,与其他人相比,只有反映方式的不同,而无不反映的可能。要教育学生能够承受因学习方式不得法,成绩暂时不理想而造成的心理压力。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自我调节,找出不足,却不动摇自己的既定目标。要使学生能够承受因受批评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一个人做事难免有差错,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和正确认识批评的坐标,不能心怀怨气而自弃。要教育学生能够承受社会活动给予的心理压力。相对高中而言,大学生的社会活动相对增加,不仅有校内跨班级的活动,而且有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搞得成功,会给同学们带来一种精神愉悦,对心理产生推动作用;这些活动开展得不好,学生自己会造成心理负担,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学生要自我排除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成就自己。3.心理求知教育。包括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教育学生对先进的理论深信不疑,要从深度探究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普遍性,养成理论素质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先进的理论,不但要宣传,而且要应用与实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要追求理论的实效性。通过心理沟通、心理交汇形成群体,变成同学们自觉接受的主导心理的力量源泉。业务求知教育要求同学们对专业课的学习要有思变性,要能够举一反三,学活致用,不能学其一用其一。不仅要有求知心理的广度,还要有求知心理的深度,不满足一知半解,要有探本求源的心理欲望。4.逆境心理教育。要适当让学生在一定的逆境中进行心理锻炼,铸造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5.心理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健康的心理,要告诫学生无健康心理创新便无支点和动力。6.心理动力教育。要教育学生有观察问题、识别正误、分清是非的能力。在各种思潮蜂拥迭至的时候,不致于因迷惑而上当受骗。要培养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勇气,防止心理退化。要使学生有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与途径。对纷繁的事物,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分析主要心理脉络,理出头绪找出问题的症结。要造就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上到位,方法上得当,功效上显著。

二、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是人们的一种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伦理学范畴。道德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方法,对社会的人进行约束,是人们共同生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分为一般道德和高尚道德。高尚道德是置一般道德之上的高层次的行为和精神境界,是教育大学生的灵魂和方向。一般道德要求大概有:诚信、团结、文明、守纪、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高层次的道德标准为一种信念,升华为一种主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最终为实现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一般性道德是高层次道德的基础,高层次道德是一般性道德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是两个层次同时抓。从国际背景看,我国入世后,高校是人才争夺的主要目标。大学生有知识,年青而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增强自我势力的后劲和对中国进行演变,中国人才成为他们搜索的主要市场。由于市场经济的负作用,有些人追求物欲享受,而主导精神贫乏;西方腐朽的思想会乘虚而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成为他们西化、分化的重要争夺对象。从国内看,我们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需要全社会有道德的人作为支柱。一般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抓:1.诚信教育。诚是诚实,信是信用。即通过诚实的工作态度取得大家的信任和良好的信誉,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诚信教育要求人们言论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它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希冀。尽管西方人为谋取利益,采用的是尔虞我诈的手段和欺骗的方式,但他们的心理期盼和客观需要仍是诚信。中国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的道德诚信尽管有相同点,但实质是有区别的。正如王向前先生所讲:“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具有普适性,因此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全面展开的道德基础;而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是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的产物,是主要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朋友和熟人之间的伦理准则,因此中国传统上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支撑起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的道德诚信。这是中国在由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诚信缺乏问题的重要文化原因。”[4]我们认为,王向前先生的理论尚需完善。我们建国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形成了计划经济条件下被动的依赖性的道德诚信关系,而缺乏自我推销的心理和价值道德。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要求,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诚信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大学生,是我们的事业所需。2.团结教育。如果说诚信教育,是面向国际国内而言,团结教育则是教育大学生实现国力凝聚的必要手段。要教育学生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干劲,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向前进,事业有保证。团结需要大家以事业为主题,不以个人利益为前提,团结需要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共同的群体信念。3.加强文明修身教育。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要求人们具有较高尚的行为和文化积淀,处人行事合乎一定的规范。讲文明是一种美德,修身是一种自我改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具体体现。加强文明修身,就是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思想上少一点物欲多一点求知精神;生活上少一点浪费多一点艰苦;言语上少一些脏、怪、臭话多一些文明;行动上少一些脏、乱、差多一些条理秩序;作风上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深思。4.纪律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纪律统一,有利于形成一个幽静的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学习成才。人人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益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同学们的事业发展。5.创新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有创新的心理和动机,要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长处,弘扬学生的个性,敢想、敢说、敢干、敢为。对说错了的学生,老师不要指责,要鼓励;学生对老师讲的知识,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对于业务知识权威,要尊重不要盲目崇拜;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寻找新路。要教育学生没有道德上的追求,便没有创新上的突破。创新的基础是发展,要多学知识,深学知识,多实践。要有勇气,不怕困难,要有攀登高峰的道德观念和恒心毅力。

三、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仅是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要始终不渝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每个大学生的头脑,尤其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这是关键,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内容,是灵魂和方向。方向问题,各国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在1994年3月由克林顿总统亲自签署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把大学生的教育,定为八大教育目标之一,用《道德读本》作为美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则提出了“德育是关系21世纪命运的关键”。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心理教育是行动的基础,道德教育是规范,主体教育是我们思想教育的落脚点:1.“三个代表”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思想指南。当今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先进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文化创造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一不可。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责无旁贷。2.“三个代表”是教育大学生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当前我们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整体实力还比较落后,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大学生是这种基础的动能接力主体,要占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就要教育他们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永不休止地创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努力成为走在世界前列的“代表”。3.“三个代表”是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的目标。思想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大家的行为言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的内容而展开,所制定的各种教育措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5]4.“三个代表”是建党、治国、富民的行动纲领。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的新界定,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理论武器。要教育大学生努力去实践这个纲领。大学生不仅是现代知识的吸收者,更是未来知识的创造者和奉献者。他们的知识和才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生产力,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前进,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拥护者和热爱者。

概上所述,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精神因素,道德素质教育是一种伦理价值,二者是人的不可缺少的行为主宰。对大学生而言,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还不够,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道德情操,努力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标签:;  ;  ;  ;  

“两节一题”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