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析论文_刘博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析论文_刘博

大竹县城乡建设规划勘测设计室 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内部各种基础设施和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给公众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这既是满足民主规划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城市规划公平、合理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完全由地方政府来完成,虽然能够从专业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但是没有从公众角度考虑问题,以至于引发群众不满,甚至损害了群众的基本利益。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新型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随后在分析公众参与应注意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公众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城市规划管理引入公众参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而公众由于缺乏专业经验,因此在参与之前,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将获得行政许可的内容、程序、标准等进行公示,一方面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极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政府部门将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全部置于“阳光”下进行,既是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本质要求,也间接地加强了阳光政务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反腐败建设,增强了本部门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能。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项破旧立新的系统性工作,在棚户区改造、新城建设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群众的既得利益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与我们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宗旨相违背。通过倡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进来建设自己的“家园”,由市民推选代表向规划部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规划部门更加全面的考虑规划问题,在完成既定规划建设任务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迁安置成本。这样一来,公众不仅能够无条件的支持城市建设活动,而且能够自觉的参与到规划管理中来,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

1.部分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

不同的群众因为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差异,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参与积极性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例如,针对大竹县的一些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规划,许多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而青年人则参与意识淡薄;针对于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年轻人的参与兴趣高涨。因此,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容易受主观兴趣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不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不健全

首先,随着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市民要求行使个人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也是满足市民参与权和知情权的要求之一。但是由于现阶段还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制度,因此对于公众的参与形式、具备的管理权限以及应尽的责任义务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管理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为优化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公众的诉求、意见不够重视,有些市民虽然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意见,但是由于政府部门认为“不专业”而不被采纳,公众参与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际价值。

三、优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1.加快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第一,在修订城市规划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使公众参与公众事务,参与城市规划有法可依,充分体现城市规划法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第二,增强立法的透明度,为公众拓展参与渠道,使公众获得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三,在法律上规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使公众参与有法律的保障。通过重视相关方面的法制建设工作,不仅从实际行动上保障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而且也打消了公众原本的顾虑,从而能够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帮助政府规划部门及时改正不足也起到了借鉴作用。

2、拓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渠道

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城市规划管理参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的参与权。首先,城市规划部门要及时发布规划和建设信息,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尽可能的保证公众掌握城市规划的进度,提高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其次,在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建立一个专业性的机构,一方面可以及时向公众传达最新的规划消息,另一方面也能够向公众讲解一些有关于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最后,可以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表现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市民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来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3、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

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公众使用民主参政和民主议政的权利,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首先,城市规划方案确定阶段的相关信息要及时发布,规划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公众的建议进行反馈;其次,方案优选阶段要根据专家、公众代表、政府官员、规划管理部门的成员投票决定,并将投票结果及时公布于众,并将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方案实施阶段也要坚持让公众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公众了解参与的整个过程,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

结语:城市规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又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在保障公众权益和提高城市规划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现阶段政府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化措施,提高公众的思想觉悟和基本素养,积极吸引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在满足公众参与权和知情权的基础上,也能够为城市规划管理献言献策,对于确保城市规划的高质量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莉,王萌,蒋亮亮.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城市老新村改造为例[J].社会工作,2011(24):55-57.

[2]徐善登,李庆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态度分析与政府责任——以苏州市和扬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9(7):73-77.

[3]王芙蓉.基于公共利益敏感性的城市规划管理支持系统研究—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南京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

论文作者:刘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析论文_刘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