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机电管理将纳入到计算机网络管理范围,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施工质量的高低是保障机电工程安全的有力措施,为此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机电工程的要求,才能将工程安全落到实处,从而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对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促进技术运用。
关键词: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发生,不仅会对企业自身财产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在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设备故障排查,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士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收益的提高,确保设备运行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1.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现阶段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对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更不用谈针对其进行相应的制度制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滞后性,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够确保管理的高效性,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对机械设备的新旧处理不到位
从目前我国现阶段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设备更换频率加快,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仍在使用落后老旧的设备进行运转,这些设备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效益的发展。其次部分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选择在国外进口相关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但是没有根据其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盲目地进行设备的购置以及使用,同时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造成了施工的严重滞后性。
1.3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能力及素质
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不仅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企业效益。但是从目前我国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专业性来说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支出从而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需求,使得管理流于表面,不能够确保管理的严谨性与安全性,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影响施工单位的自身效益。其次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发展的滞后性。
2.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优化措施
2.1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论是企业或是团体,在发展过程中想要达到管理的优化性以及有效性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管理,更是如此。因此在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够确保其有效的实施。同时在施行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已达到管理的最高效果。同时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形成管理流于表面的现象,对企业自身收益造成滞后性。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自身职业素养,从而能够更好确保企业效益,避免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发生。
2.2合理配置工程机械设备资源
在企业机械设备资源配置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针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总结,从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购置计划并且切实实施,从而对企业确实的资源进行配置,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在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分析资源设备的使用状况,再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该换置的进行换置,应该维修的进行维修,在换置以及维修过程中要保证设备质量的合格,同时一定要以自身实际需求为原则,避免造成不必要资金的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在机械设备的配置工作上,深入了解分析了企业已有设备资源的情况,一改以往胡乱购置的现象,将购置管理工作严格把控起来,使已有设备得到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购置的新设备也是当前最合适企业所需的。
2.3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质量的管理人员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责任意识进行选拔,争取能够采用管理经验丰富且责任意识较强的人才。同时在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以避免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落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工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要在保证管理的高效性的同时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从而避免产生影响单位自身效益的状况出现。动换向阀等机械元件的工作情况,从而较快的检测出需要维修的机械元件。因此,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机械设备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相关设备能较快投入正常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设备维修而延长工期事件发生的概率。
3.对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控制
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能保证各施工工序有序进行,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机电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控制。
3.1施工单位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制定条件
施工方法与操作工艺制定的前提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因地制宜,施工方法要在技术可实现的范围内力求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简便,此外,还要保证施工进度,进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2施工方法与操作工艺控制要点
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中施工方法与操作工艺的控制要点主要有:施工人员严格遵照施工标准和操作规范与流程施工;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严格质量控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控制质量预控和工序质量检验等施工工序,做好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保持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3.3强化施工后期完工验收管理,提高机电安装信息化建设
工程验收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够跳跃审核,检查验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施工标准。其次加大力度实施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机电安装后的程序线路都将输入电脑里面进行控制管理,实现了快捷、精准、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使机电设备运转更加安全高效。
3.4在维修中利用先进科技、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需要不断加快,那么维修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确保维修的完善性以及先进性,同时也能够在有效减少维修资金的同时保证维修质量。
3.5树立安全意识
机电工程机械设备施工不同于别的施工工种,其对施工的安全性和技术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哪种工种的施工都需要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机械工程施工尤是。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安全管理原则,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次要不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同时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要特别注重其日常设备的检测与管理,能够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进行解决,以免造成更大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其管理中主要存在制度的缺乏性、设备处理的不合理性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为能够进一步发展我国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制度制定的完善性、确保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性以及针对技术人才进行及时的引进与培养,确保我国工程机械设备的有序发展。同时在管理以及维修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进行现金理念的接收,在接收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从而能够达到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从根源上避免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海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建筑机械,2015,(3):28-31.
[2]刘红梅.加强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2):37-38+40.
论文作者:王晓海,李新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机电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设备论文; 机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