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与创作论文_周欢,

浅谈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与创作论文_周欢,

摘要: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2017—2018两年的电影市场与创作不能算作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鼎盛时期,但一定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阶段。2017年作为中国电影起落较为明显的一年,恰恰是这样的明显起落,使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电影即便面临着行业多重的运营规则的压力,同时也看到了题材、观众审美、外国影片的受众这些方面显现中国电影市场现状的突出特征。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更是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时期,虽然面临着行业转型的艰辛历程,但不难发现其增长态势情状。两年的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虽然有着不同发展阶段,但两年里前后发展的关系与趋势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电影;市场;现状;

一、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概述

(一)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简述

2017年的中国电影是令业内人士捉摸不透的一年,充满了突变现象。上半年,国内市场具有爆发态势的当属“春节档”,上半年的后续状态都是不温不火的。据权威统计,2017年上半年的总票房为271.7亿元,国产影片的票房为104.6亿元。从这两个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国产电影占据的票房比例仅为38.5%,而进口影片则占了61.5%,国产片的票房创下了三年的新低。但在2017年下半年的数据中显示,9月3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综合票房已经突破了400亿大关,相比较2016年,提前了74天。依照上半年的票房数据期待,这一现象似乎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喜与意外。下半年,最显著的表现当属“国庆档”了,整个档期的票房为26亿。11月,中国电影已经第一次突破500亿元的大关。最终统计,全年的总票房达559.1亿元。

2017年在市场的运作上,其实面临了带有一定分量的问题与困难。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毋容置疑,这一办法的实施必定给中国电影长远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法令的颁布,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中国电影法治化的规则定制,更为有意义的是对电影观念的认知、电影建设发展以及电影市场规范的监督。除了该法的实施,2017年还面临着电影票补的难题,这是观众对于电影艺术认知观念的问题,它是市场培育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电影竞争的产物,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产物。对于票补,明面上看来似乎会给入座率带来增速的影响,但是矛盾也是明显存在的。如《法制日报》等媒体和自媒体陆续发表文章大力支持限制票补,其理由是:票补会导致电影市场被资本裹挟和控制,不利于电影业发展,也不利于院线盈利,因此只有限制票补才有利于公平竞争。[1]对于票补的问题,是否该延续往年的模式进行,是有待科学观察论证的。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年轻人对于影院的需求已经非常大了,这已经说明了观众培养的成果。并且2018年2月,限制票补而获得的超高票房也证明了这一现象的真实存在。

(二)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简述

201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要成就的一年。同时,对于中国电影而言,也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本年度生产电影故事片902部,较2017年多出了104部。全年的电影票房达到了609.7亿元,同比增长9.06%,这是非常显著的。2018年,中国共产故事片902部的同时,银幕总数达60079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17.16亿,国产电影票房达到了378.9亿元。占据全国电影票房的62.1%。相比2017年而言,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显得更加稳健,从适应“电影产业促进法”来看,发展态势显得格外的尊重市场规律。不过,在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其明显的两极分化。《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复仇者联盟3》、《捉妖记》作为2018年票房前六的影片,每一部的票房都超过了20亿元,六部影片的总票房几乎占了全年票房的百分之三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票房低于1000万元的影片也达到了331部,总票房仅占全年票房的0.9%。

从这样的两极现象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市场还是未能处于健康的状态发展。因为中等以上的影片占比实在太小。

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喜人的阶段,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逆转。同时出台的各类规定对电影市场也带来了一定正向的引导。虽然在短暂的实施过程中,还未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与进步,但是已初见成效。

二、题材的选择与崛起

2017至2018年间,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在题材创作上有了更为明显的思考与呈现。两年上映的影片题材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实、军事、纪录、青春、魔幻、英模等题材。

从题材的选择上,创作者们定然会考虑到国家发展的层面。如2017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军事题材上,便成了诸多创作者的选择。《建军大业》、《战狼2》、《空天猎》等为中国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建军大业》作为主旋律的战争片,香港导演刘伟强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的同时,也有着非常大胆的创新。影片中采用青年演员,以及人们眼里的小鲜肉完成了几乎所有角色的饰演,在这一过程中其实备受争议。但是部分演员的处理,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对青年革命家的诠释。塑造人物方面也能感受到内外部性格的有力支撑与结合。即便多数演员对角色的创造结果可圈可点,但是导演在尊重历史方面还是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参照。这也使得影片并未受到青年演员的饰演而令人无法观赏。因此本片的创作充分的体现了主旋律影片的创新与突破。《战狼2》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的票房冠军,也因导演吴京在题材选择与表现手法上有着令人称谓,拍手叫好的一面。在艺术风格上同样有着大胆的尝试及探索。影片主题的表达从过去单一颂扬英雄主义的旋律提升到关于信仰和理想的深入探索层面,积极向国家意识形态靠拢,搭配上紧凑的情节,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塑造和始终洋溢的浓浓的爱国情怀,因其了观众的极大的情感共鸣。[2]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影片都在进行结合与追寻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的,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如果一味的延续主旋律中英雄人物的传统样貌,那也必然不会出现以上影片的呈现。

除了军事题材影片的显著票房成绩以及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影响,部分现实主义影片的表现也非同一般。如现实主题题材影片《冈仁波齐》,讲述的是十一位普通的藏民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他们用一年的时间从家乡艺康小镇出发,一路前行,经过拉萨之后,再到达神山冈仁波齐,用磕长头的姿势走完2500多公里的路途。导演张扬为了拍摄本影片,就跟随着这十一位朝圣者,与他们一同经历着2500多公里所带来的一切真实的体验。本影片中的演员们都是本色出演,没有任何的彩排,每一秒都在纪录着十一位朝圣者的坚持与从容。而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我想众多人都会想到的是《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取材自真人真事,在票房成绩与影界评价上都有着傲人的佳绩。影片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影片讲述的是印度神油店的老板程勇从一个落魄的保健品商贩变身为印度白血病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的故事。影片包含了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一个个矛盾凸显了小人物的形象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2017-2018年出现的现实题材的影片打破了其“老套”的冠名,通过一个个成功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呈现,激发出了故事与观众的共鸣,使我们深刻的触及现实,感受其中的意义。这便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与崛起。

三、结语

2017—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不断的涌现着优秀的作品,这是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符号,它指引与激励着中国电影未来几年的发展。从题材多样的影片回顾与总结,创作者们不断的进行着新的尝试与探索,使观众透过影片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也从而推动着电影市场的长足与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谁是限制春节档电影票补的最大赢家[N].澎湃新闻网2018-02-16

[2]申宏雁.中国电影2017-2018:主旋律影片的突破与现实主义的回归[J].艺术科技.

论文作者:周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浅谈2017年-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与创作论文_周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