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林英秀

80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林英秀

林英秀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急救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其中80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PICC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观察患者穿刺效果、拔管效果。结果:80例患儿,穿刺成功80例,穿刺成功率为100.00%;72例拔管成功,拔管成功率为90.00%。2例放弃治疗拔管,感染拔管者2例、堵管拔管者2例、导管脱落拔管者1例、导管移位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24h~42d,平均(20.8±1.2)d。结论: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穿刺部位出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等;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对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给予充分重视,掌握护理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与拔管成功率,有效预防感染、堵管以及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进一步为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97-02

PICC导管是临床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能够使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大大减轻,因此在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及早产儿中广泛使用[1]。本组抽取了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0例新生儿中,男46例、女34例;胎龄25~40周,平均胎龄(32.8±1.2)周;体质量0.8~4.6kg,平均(2.9±0.2)kg。贵要静脉PICC28例、腋静脉PICC6例、大隐静脉29例、正中静脉PICC5例、颞浅静脉PICC6例、小隐静脉6例。

1.2 方法

1.2.1患儿准备。将患儿置于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上,选择好穿刺血管,若患儿体温没有持续上升的迹象,需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局部大概5分钟,以使置管静脉能够充盈,从而便于分辨,进一步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

1.2.2穿刺。在穿刺之前做好局部清洁消毒,在穿刺完毕之后,把静脉导管通过导入器进一步导入到中心静脉[2]。置管完成后对穿刺点针眼给予碘伏进行消毒,并给予无菌棉球在穿刺部位按压3~5分钟。

1.2.3分析PICC常见并发症,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对患儿穿刺效果、拔管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2.1 穿刺效果分析

80例患儿,穿刺成功80例,穿刺成功率为100.00%;60例为一次穿刺置管、10例为二次穿刺置管、10例为三次穿刺置管。

2.2 拔管效果分析

80例患儿,72例拔管成功,拔管成功率为90.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例放弃治疗拔管,感染拔管者2例、堵管拔管者2例、导管脱落拔管者1例、导管移位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24h~42d,平均(20.8±1.2)d。

3.讨论

3.1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穿刺部位出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3.1.1预防感染的护理。首先,需要保证穿刺过程的无菌操作,做好穿刺点局部的观察,看是否存在红肿以及分泌物从穿刺点溢出等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局部感染现象发生。其次,需要使穿刺部位保持足够的干燥与清洁,防止一些污染物对穿刺部位造成污染,比如大小便、呕吐物等[3]。在擦浴的情况下,对于穿刺部位浸水情况需采取有效防止措施,倘若有此状况发生,需采取及时更换敷贴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比如患儿体温等,以此避免患儿发热症的发生。

3.1.2穿刺部位出血的护理。在穿刺过程中,对于直接刺入血管的行为需严厉杜绝,提高穿刺人员穿刺技巧,进一步提升穿刺成功率,在置管完成之后,需使用拇指对局部进行按压,大约按压5分钟,进一步使用弹性绷带做好按压止血措施。

3.1.3预防堵管的护理。一方面需要保证输液速度的合理性,在更换输液的时候,会存在血液返流的情况,需及时按快进键,把导管中血液冲干净,从而使堵管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另一方面,避免患儿长期朝穿刺侧卧床,避免血液凝固堵塞状况的发生[4]。另外,还需要定期更换肝素帽,以此使由于反复插针头而致使肝素帽漏气的状况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避免血液回流而引发堵管的现象。

3.1.4静脉炎的护理。需以患儿血管实际情况,进一步选取适合患儿的导管型号,避免由于导管型号和血管大小不相符而伤害患儿血管内膜的气管。避免反复穿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降低穿刺针头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穿刺完毕后,若1d内穿刺部位无渗血出现,需对穿刺部位上侧的血管采取热敷措施,使血液循环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使静脉炎的程度得到有效减轻[5]。若患儿发生静脉炎,需给予合理的药物进行及时治疗,以此使患儿静脉炎程度得到有效减轻。

3.2 结论

本组抽取了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PICC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80例患儿,穿刺成功80例,穿刺成功率为100.00%;72例拔管成功,拔管成功率为90.00%。2例放弃治疗拔管,感染拔管者2例、堵管拔管者2例、导管脱落拔管者1例、导管移位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24h~42d,平均(20.8±1.2)d。

综上所述: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穿刺部位出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等;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对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给予充分重视,掌握护理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与拔管成功率,有效预防感染、堵管以及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进一步为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参考文献】

[1] 丁锡琴.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12):294-295.

[2] 王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10,02(11):1564-1566.

[3] 李春燕,李锐.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2,04(09):311-313.

[4] 彭昕,闻曲,徐文洁.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02(36):3436-3438.

[5] 董婷.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325-1326.

论文作者:林英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80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林英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