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分析及启示论文

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分析及启示

祝 林1,3陈嘉琪3褚英敏3李红亮2谢忠安2欧阳志楠3王春明3招富刚1

(1.广东省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70;3.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70)

摘要: 在梳理主要发达国家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战略及措施的基础上,以华南地区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华南地区的科研仪器共享现状与经验。通过网络调研法对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商业机构等的相关平台的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最后针对提升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效率,从科研仪器共享的政策顶层设计、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制度调整、平台引入商业化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型科研仪器;资源配置;仪器共享;模式研究;平台建设

0 引言

科研仪器共享是全球科学发展的潮流,发达国家已经将科研仪器共享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制定了专门的措施推动科研仪器共享,从政府和主管部门层面给予了长期的支持。政府颁布各种法律法规的引导并支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国外在开放平台的运作经验中已经总结出了一套严格的制度,从建设到人员培训再到绩效考核都有严格的制度参考,确保平台的运作。美国将“完全、开放、无偿”资源共享政策作为联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韩国相继颁布了5 项法律确保科学资源的开放性[1]。日本将“加强科技振兴基本条件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基本政策,仪器资源基本实现全社会共享[2]。英国通过扶持和指导两类政策,由政府主导仪器资源的共享[3]。在此背景下,各国不遗余力地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仪器共享平台。如英国的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国家计量公共检测研究和服务的共享平台拥有独特的仪器设备,提供部分仪器租赁,也提供精确计量的生物诊断与分析、材料分析以及化学气体的分析测试服务,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向政府提出建议[4];美国科技资源共享门户平台Science.gov整合了美国大部分科研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科研成果并提供共享,该平台上线了全美10 多万名研究员和700 多家联邦实验室,提供全流程分析测试及其他项目服务[5]。十分注重技术合作和交流。如德国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物理技术研究院与意大利Istituto di Metrologia G. Colonnetti国家计量研究院之间有过多次跨区域的研究项目合作[6]

我国大型研究仪器共享起始时间较早。从上世纪末我国逐步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入。随着教育部加大对“211 项目”“985 项目”的投入,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在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集中并数量大幅增长。因此,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出台了相应的科研仪器开放服务管理办法,通过不同形式尽量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但因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和科研机构仍存在明显的仪器资源使用率不足、年有效工作机器时间远小于标准机时、部分仪器闲置的问题[7]。同时,企业与课题组都缺乏仪器共享信息与渠道,增加了企业参与研发的壁垒,从一个侧面也造成科研缺乏市场方向性导致的浪费。课题组在无法共享的情况下重复购入仪器,从而形成了使用率低下的恶性循环,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针对科研仪器共享程度较低、科研资源浪费的问题,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发的意见》,提倡科研资源共享;2017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之后,三部门再次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全面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是贵重科研仪器资源集中区域,其科研仪器共享系统建设一般依托于本单位实验室建设需求,或依托于与政府合作建设以及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基本是“课题组”模式,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所属权限分明,且运维费用均由各所属单位负责。近10年来,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一直在增加,各单位为尽量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科研仪器使用效率出台了相应的仪器开放服务管理办法。公共服务平台一般采用有偿使用制度,基本原则是使用收费、成本分摊、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的费用由实验室用于仪器的维护[8]。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资源不均衡、高校有60.8%的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不到标准机时的一半、仪器分享比例低于规定要求[9]、共享缺乏规模效应等问题[10]

本文拟以华南地区政府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企业运营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平台的共享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出现的问题,为其他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不同类型机构大型仪器平台建设及共享模式

1.1 政府部门

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是管理和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政府机构,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联系统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已经先后建立了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粤科汇”与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 个科研仪器共享平台(表1)。其中,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专门提供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粤科汇”除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外也提供代测试实验、委托技术研发等服务;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研发信息与科技服务为主,仅对大型科研仪器资源进行展示,需通过大型科研仪器所在单位的联系方式进行预约。

1.2 高校与科研机构

针对华南地区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关大型科研 仪器平台建设与设备共享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各研究机构、广东省科学院及下属研究院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暨南大学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特点和模式。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一般采取网络预约的方式进行仪器共享(表2)。企业对大型科研仪器的使用需求本质是对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托于自身的实验室、科研与人才资源开展委托实验服务,弥补企业在专业人才与仪器资源上的不足。企业可通过项目合作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技术研发,也可通过在线申请,通过后寄送样品委托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相应报告。

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主要在校区内,而科研机构则有多种布局方式。部分科研机构建设有完善的检验检测网络系统,在全省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与大型仪器共享;部分科研机构会根据产业领域直接在当地建设检测机构提供服务;部分科研机构则挂靠在当地的行业协会,只设置服务点,接受申请并收集送检样品,运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分析;科研机构同时也通过与其他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合作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如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有15 个实验室分布在广州、佛山和中山等[14],同时与广东省科学院“南方双创汇”合作,在平台展示18 项分析检测服务,通过网络接口,直接进入该研究机构的检测平台,进行预约,开展检验检测服务。

除一般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高校与科研机构立足自身科研资源,建设了针对专业方向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与重大科学装置(表3)。如针对生命科学研究方向的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管理运行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和江门中微子实验以及两个超级计算中心。因仪器的使用特殊,一般需要单位在网络平台上申请预约,经管理运营部门审核通过后安排团队配合实验使用。

(2)平台缺乏维护团队,在处理各服务机构的关系方面缺乏提高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的主动性。如有的学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使用申请步骤繁琐;负责调配仪器富余机时共享的仪器管理部话语权小,与课题组协调不畅,导致对不同课题组的仪器富余机时共享的调配欠佳,无法满足仪器共享使用申请需求,甚至影响课题组自己的使用,因而课题组更倾向于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自行购买使用。这就导致平台上不同学院的仪器与检测服务存在重合,同一件仪器重复购买的情况较多,对仪器共享的需求降低。另外,学校的奖惩制度对大型科研仪器分享的激励促进有限,执行力度不足;对重复购买的仪器缺乏统计,对仪器购买缺乏整体规划。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牵引供电、轨道、桥梁、结构、给排水、通信和信号等多种专业。因此在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导致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工程出现问题,造成对轨道交通自身及周边设施设备的腐蚀及危害。希望在今后的相关工程中,各专业人员能环环相扣、密切协作,将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工程做得更好。

表1 政府部门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

表2 一般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

1.3 商业机构

商业机构的大型科研仪器服务平台主要有两类(表4)。一类是医学检验方向如华大基因检测与金域医学检测,自身拥有仪器设备与团队,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主要提供检测与合作科研服务,较少单纯共享仪器。另一类如易科学与汇桔网,自身没有仪器资源,通过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供需信息平台,给予客户使用指导与定制化服务,建立客户黏性。汇桔网还结合知识产权资源、成果转移转化等建立全链式服务拓展客户渠道,完善服务类别。

2 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优势分析

2.1 政策支持和政府大力推广

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出台后,科技部会同国务院22 个部门共同印发了《落实〈意见〉实施推进方案》,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制订试点工作方案,将广东省列为全国第一批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的试点省[31]。随即,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32]

表3 专业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与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

表4 商业机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

自2016年开始,广东省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推广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建设省级科研仪器网络管理平台,组织省内资源优势单位试点整合各类大型科研仪器设备9900 多台套,设备原值13 多亿元,以及发放大型科研仪器开放补贴和创新券,调动供需双方积极参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平台共享,服务大中小型企业有1.4 万家[33]

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导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打破了高校、科研院所系统的藩篱,将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统一整合到网站上进行共享,提升了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率,强化了科研资源共享,为今后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

2.2 丰富的 “互联网+仪器”共享平台资源

华南地区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商业平台发展也较为突出,探索了“互联网+”的仪器共享模式。高校与科研机构都建立了面向大众的网络平台,通过在线预约模式进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及委托实验;易科学、汇桔网等商业平台利用“互联网+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的模式,将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仪器资源关联到自己的平台上,通过平台展示并提供在线实时咨询,对线上资源进行调配,为相关领域的用户提供大型科研仪器使用共享的服务。

从总体上来看,说者发出的信息越来越重要,可是听者接收的信息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走神,听者“印证自己并未错过有效信息”的判断,就很可能只是幻觉。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融入了多种创新要素,通过实现实时服务与线上线下互通,鼓励中小微企业使用大型科研仪器进行科技创新。用户可以通过PC端或移动客户端上传仪器需求,采用线上咨询答疑线下使用模式,体现了低成本、超便捷、高效率的特点,契合了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以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包括产品进出口代理、自营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在内的业务体系,现正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仪器大咖”,整合了华南地区科研仪器设备行业资源。第一期仪器大咖沙龙活动与南方双创汇合作,将线上资源在线下整合,通过线上联系拓展线下资源,再进一步通过线下活动提升全产业链资源的紧密联系。今后“仪器大咖”将进一步建立“互联网+平台”的线上线下资源共享,促进小微企业的使用大型科研仪器与科技创新。

随着火力发电厂智能化的不断推进,锅炉给水及机组循环汽水系统也加快了智能化改造。因此模拟信号的分析仪表升级改造为Profibus-DP总线通信接口的智能分析仪表是未来的趋势。

“互联网+”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运营较好的仪器共享平台,其与企业客户的维系与拓展都较好。易科学、汇桔网在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方面服务企业数分别是50 万家和20 万家。商业运营模式的融入,从运营、维护和宣传3 个方面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商业平台有专业的团队立足“互联网+”背景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易科学和汇桔网提供了网页平台的实时应答、预约专家答疑、限时预约仪器与委托实验、开发手机客户端等服务。平台的维护包括网页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渠道的维护、仪器信息实时更新、实验数据的收集、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产业数据共享。平台的宣传主要是网页平台的使用设计,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企业客户特别是地方中心企业了解平台。线下活动是拓展这个客户群体的最好方法。南方双创汇、汇桔网等机构在线下开展了许多活动,让中小企业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

2.3 创造了“科技+大众传媒”的融通创新模式

(3)共享系统之间缺乏互通制度。高校与科研机构各自的共享平台本身相互独立,导致各系统之间无法对接,课题组在需求仪器时无法得知其他系统中的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2.4 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了与华南地区基础研究发展

华南地区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广深科创走廊的建设,着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如具有专业针对性、提供高度稀缺的前沿科研平台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和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以及两个超算中心,专供基因检测技术的华大基因以及医学检测专业的金域医学检测。这些平台在产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集聚了高端资源及人才,形成了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因而吸引了企业客户开展合作,促进了区域科技经济的发展。

3 存在问题

3.1 平台缺乏维护

(3)平台缺乏追踪统计与研究,对后续平台提升缺乏帮助。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平台自2011年后缺乏统计研究,也缺乏相关数据。只有在易科学上有相关的研究。

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即可开始创建试卷,选择在线考试,问卷说明里输入考试名称,建议与授课章节一致,方便以后问卷查询和重复使用。考生身份验证方式里,选择考生自主输入,勾选问卷上方个人信息,将默认的姓名、部门及员工编号根据需要可修改为班级、学号、姓名等。

(1)网页平台缺乏维护。在进行网络调查过程中,网页失效的平台占10%。其中,存在页面信息缺失、下载链接失效等问题的平台达到40%,仪器使用信息无更新的平台达到60%。

3.2 平台使用程序繁琐

从平台展示、初次使用与仪器预约使用3 个方面来看,有的页面设计对重要信息或常用选项不够突出,在网页上要找到所需信息较为困难。初次使用不便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平台与高校平台,如要查看仪器详细信息需提供“课题组”信息,这对于个人与企业用户而言增加了初次使用的难度,形成了一定的壁垒。还有的平台仅展示了仪器,不提供在线预约服务,从而增加了对大型仪器共享使用的难度。在仪器预约使用的过程中,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仪器共享平台预约系统属于被动预约。平台内部存在仪器设备运转维护和使用者时间安排限制等多项问题因素,申请流程和后续涉及发票、合同等事宜繁琐,且处理交接效率较低。

3.3 制度制约

我国天然气进口大幅攀升,进口来源进一步多元化。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9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其中,进口管道气4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和管道气相比,进口LNG具有贸易方式灵活多样、供应较为安全等优点。叠加非冬季保供期价格相对较低的利好,使进口LNG成为2017年我国保障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2017年,我国LNG进口量为526亿立方米,进口资源目标国达22个,进口资源目标国进一步多元化。

(1)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采购制度以课题组提出需求为主,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关联机构或区域机构的统筹和共享。

(2)制度还有待健全。仪器管理部门缺乏操作细则与标准,且在调节各个课题组时缺乏话语权。在制定仪器管理使用办法等文件后,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单位与部门、部门与课题组的各方利益缺乏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广东省科学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打造的“南方双创汇”,跨越了科技和文化领域,开拓了大型科研仪器共享领域的新“蓝海”。通过“南方双创汇”平台,广东省科学院自有的266台套大型仪器设备被有效地展示和运营,利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报纸、自媒体、网站等多渠道的宣传加大了广东省科学院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高校的课题组关注自身科研较多,对仪器共享的主动性不足,宣传力度不大,且存在配合度较低的情况。

Study on Carbon Emission Driving Factors and Low-carbon Policy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in Henan Province

响应快捷化:①对当班发生的变化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按变化性质与要求及时汇报,立即启动响应程序;②对上一班延续的变化项目,要详细跟踪落实变化进展情况,确保闭合管理;③发生瓦斯等有害气体报警或超限时,必须在3分钟之内汇报上级部门并及时落实事故原因;④对所有变化环节响应,全部规范时间标准,要求所有响应步骤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启示与建议

综上所述,华南地区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受益于政策支持与政府推进,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其支撑领域涵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创新全产业链条,聚集了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利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业态,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另外,该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共享平台存在开放性不足、共享效率不高、仪器购置重复性较大、年运行机时较低以及共享流程繁琐等问题,企业的共享平台出现了大型科研仪器供给不足以及供需信息不对等的状况。华南地区的案例给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发展带来如下启示。

(1)从顶层设计而言,政府应从政策的制定、细化、指导和监督4 个方面对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提供支持。在政策制定应大力支持市场因素融入仪器平台的运营维护,制度上细化执行准则,将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共享与扶持中小企业结合,予以仪器平台一定的关联性优惠政策与奖励,强化监督共享的开放性,对网页平台失效,信息缺失等情况加以追责。同时,也要加强各个创新主体利用大型科研仪器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奖励,提高大型科研仪器产出效率,促进高水平的原始创新。

(2)从高校科研机构平台而言,主要从仪器资源的统筹、平台服务的优化与提高共享仪器的主动性3 个方面着手。仪器资源的统筹主要包括对已有的仪器资源统计,根据每年科研发展与课题申报进行仪器购买的规划,对课题组仪器购买申请加强审核,减少重复性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购入,从一个侧面促进课题组进行仪器共享。平台服务的优化包括增加平台的开放性,做好平台的维护推广;主动加大市场因素的融入,形成产业链式服务,结合企业开发需求、科研项目申报、国家地市政府项目申请,更加紧密结合科研与企业生产,从而提高大型科研仪器的使用率。通过细化可执行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科研仪器共享的主动性。

(3)对商业平台而言,应平衡仪器设备使用的科研效率与盈利。立足于自身大数据的优势,辅助企业进行产业方向性、决策性的核心技术研发。商业平台自身拥有的仪器资源较少,可作为联系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枢纽,积极牵线举办线下活动,将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向企业进行推广。商业平台可将拥有的市场大数据资源与政府、科研机构及高校共享,为政府科技战略规划、科研院所与高校科研方向与科研仪器资源统筹提供数据参考,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资源管理共享良性循环。

第一,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让优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要。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学习、集体讨论学习等教学方式,促进不同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第三,布置作业分层次化。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布置作业,并采用符合学情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肖李鹏.国内外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75-278. DOI: 10.3969/j.issn.1006-7167.2016.04.068.

[2] 平力群.日本科技创新政策形成机制的制度安排[J].日本学刊,2016(5):106-127.

[3] 孟晓婷,董智勇.英国高校大型仪器共享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145-147,179. DOI: 10.3969/j.issn.1006-7167.2014.09.034.

[4]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EB/OL].[2018-04-13].http://www.npl.co.uk/.

[5] Science.gov[EB/OL].[2018-04-13].https://www.science.gov/.

[6] 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EB/OL].[2018-04-13].https://www.ptb.de/cms/.

[7] 仪器信息网.科研仪器共享如何实现双赢[EB/OL].[2018-04-13].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731/225557.shtml.

[8] 赵会武,李华,李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162-164. 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0.11.051.

[9] 武向侠,白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250-253. 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6.01.065.

[10] 何世伟,吴晓玲,郭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专业集聚中心的机制建设探讨:以浙江省电子显微镜中心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220-222.

[11] 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网.大型仪器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EB/OL].[2018-04-20].http://www.gdkjzy.net/bszy/kjxxfwpt/index.shtml.

[12] 粤科汇[EB/OL].[2018-04-20].https://www.showzy.cn/ indexMart.html#!/main.

[13] 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EB/OL].[2018-04-20].http://www.gzstp.cn/rs/page/footer/footer-page!to AboutUsPage.action.

[14]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EB/OL].[2018-04-20].http://www.fenxi.com.cn/client/home/index.jsp.

[15] 南方双创汇[EB/OL].[2018-04-20].http://www.southei. com/footer_con/about_us_southei/.

[16]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公用仪器中心简介[EB/OL].[2018-04-20].http://www.gibh.cas.cn/gkjj/jgsz/glzcbm/gyyqzx/gyyqjj/.

[17]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设备[EB/OL].[2018-04-28]. http://www.siat.cas.cn/sysb/201103/t20110301_3077558.html.

[18]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平台装备[EB/OL].[2018-04-28]. http://www.idsse.cas.cn/ptzb2015/ggpt2015/201603/t20160303_4541588.html.

[19] 中山大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EB/OL].[2018-04-28].https://yqgx.sysu.edu.cn.

[20] 华南理工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EB/OL].[2018-04-28].http://yqgx.7w2.cas.scut.edu.cn:8380/index.action.

[21] 暨南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EB/OL].[2018-04-28].https://lims.jnu.edu.cn/.

[22] 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仪器共享[EB/OL].[2018-04-28].http://gzbc.kjtj.cas.cn/yqgx/.

[23] 中科院超级计算广州分中心[EB/OL].[2018-04-28].http://hpc.dnayun.com/.

[24] 中国散裂中子源[EB/OL].[2018-04-28].http://csns.ihep.cas.cn/.

[25] 江门中微子实验[EB/OL].[2018-04-28].http://www.ihep.cas.cn/dkxzz/juno/.

[26] 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EB/OL].[2018-04-28].http://www.nscc-gz.cn/.

[27] 华大基因[EB/OL].[2018-04-28].http://www.genomics.cn/index.

[28] 金域医学检测[EB/OL].[2018-04-28].http://www.kingmed.com.cn/.

[29] 易科学[EB/OL].[2018-04-28].http://www.yikexue.com/.

[30] 汇桔网[EB/OL].[2018-04-28].https://search.wtoip.com/ goods?keyword=%E4%BB%AA%E5%99%A8.

[31] 广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启动2015年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向社会开放专题工作的说明[EB/OL].[2018-04-26].http://www.gdstc.gov.cn/HTML/zwgk/tzgg/14449618984037 014283303707103930.html.

[3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EB/OL].[2018-04-28].http://www.zwgk.gd.gov.cn.

[33] 科技部.科技部基础司、平台中心调研督察广东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情况[EB/OL].[2018-04-26].http://www.most.gov.cn/kjbgz/201601/t20160106_123346.htm.

Status Analysis and Insight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 Sharing in the Southern China

ZHU Lin1,3,CHEN Jiaqi3,CHU Yingmin3,LI Hongliang2,XIE Zhongan2,OUYANG Zhinan3,WANG Chunming3,ZHAO Fugang1
(1.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070; 2. Guangdong Zhongke Import & Export co.,ltd,Guangzhou 510070; 3.Guangdong S&T Library(Guangdong Institute of S&T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Guangzhou 510070))

Abstract: In the article,firstly it analyzes the strategy and measures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sharing on the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n,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s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 sharing in southern China,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advice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 sharing field,and finally. Focusing on the instrument-sharing platform,discuss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online survey as well as the case study of di(ⅵ)erent service pattern of these platforms.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literature study,this article provides advice for policymaking,institute regul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ommercial pattern introduction aiming to increase the e(Ⅵ)ciency of sharing large-scale instrument.

Keywords: large-scale instrument,resource management,instrument sharing,pattern study,platform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 G203;G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72/j.issn.1674-1544.2019.02.001

作者简介: 祝林(1981—),女,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战略情报和知识产权分析;陈嘉琪(1988—)女,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研究;褚英敏(1977—),女,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李红亮(1967—),男,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系统工程;谢忠安(1964—),男,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工程;欧阳志楠(1988—),男,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王春明(1973—),女,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情报科学研究员,研究方向:情报科学研究(通讯作者);招富刚(1979—),男,广东省科学院发展规划及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研究方法:科技战略研究。

基金项目: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研究”(2017B07070500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研究科学数据传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2017A030313635);广东省科学院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项目“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情报分析团队”(2016GDASRC-0107)。

收稿时间: 2018年7月9日。

标签:;  ;  ;  ;  ;  ;  ;  ;  

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分析及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