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改革:走向改革的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与出版单位转型研讨会综述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出版业改革:走向改革的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与出版单位转型研讨会综述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出版业改革:驶入改制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暨出版单位转制问题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快车道论文,纪要论文,研讨会论文,文化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驶入改制的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出版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因为它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一场旨在加速中国出版业整合以提高竞争力的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之中。

日前,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化体制改革暨出版单位转制问题研讨会”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有关新闻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到会,就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思路以及指导思想、我国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安排与转制框架、新闻出版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势与特点、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改制后的新闻出版业在管理上将有什么样的特点、将呈现什么样的市场格局以及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经验介绍等进行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交流研讨。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机遇就在出版人的面前,眼前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和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体思路“四步走”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张晓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李长春同志视察北京儿艺时全面提出来的。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性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一”是要坚持一个目标: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买书、看书得到教育、充实和提高是最根本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要充分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发展文化产业。

“二”是要推动两个轮子:一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是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就是按十六大的要求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类,采取不同办法进行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这两者都很重要,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互为推动,互为补充。

“三”是弄清三个关系:一是两个要求相统一,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二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调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首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两者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或文化工作的基本性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相统一的;三是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相统一,放开的程度与管理的能力要结合起来。

“四”是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要使国有文化单位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二要完善市场体系,对出版来讲是发行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要用现代的经营方式来改革;三是改善宏观管理,既包括党委,也包括政府,各有各的要求;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出版社要与新闻出版局要分开,新闻出版局实行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原来的直属单位,现在要分开成为市场主体。

前提解决“七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斟署长柳斌杰:在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中,国务院进行了批复,其核心内容基本包括了转制中包括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面:

1.理顺产权关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非经营性资产要转成经营性资产,就要先搞清楚资产是谁的,再以资产为纽带进行公司体制的构建。有了资产就有股东,有了股东就有董事会,有了董事会就可以聘任总经理,一系列法律上的关系就出来了。

2.要对企业各个部分进行清产核资。对现有财产、债务、债权、股权等进行清理,为产权进一步改造打下基础。清产核资要搞准确,核定的资产要符合实际,多了企业将来要背包袱,少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受损失。

3.要设计企业体制。成立企业集团是有严格的法定条件的,严格说有这么几条,①有核心公司,是集团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能对子公司进行控制;②要有五个以上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实体;③母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00万,5个子公司合起来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00万;④集团公司总资本不得少于1个亿。

4.转制以后职工的问题,即改制中职工的走向和安置等问题。企业一旦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就存在职工身份转变的问题,因为不再是国有企业员工了。新闻出版业主要是知识分子,转制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是提高而不是降低,所以不存在下岗的问题,他还可以在新的位置上更好地发挥能力,因为我们的行业在发展、在扩大。此外,新闻出版业改制中的富余人员可由文化行业其他机构消化吸收。因此不主张在转制中进行下岗、裁员方面的做法。

5.关于财产的问题,主要是债权债务问题。对转制前的不良债务要进行清理,国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豁免,对库存积压等不良资产进行核消,原则是分年度分批进行核销。这在出版业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企业轻装上阵。在财税支持政策方面,转制企业5年内免税,发展中还会有国债、贴息贷款等支持手段,在银行贷款等方面会给予政策倾斜,开拓投资领域,加快产业发展。

6.关于融资问题。融资原则上对社会资本、其他行业的国有资本、国外资本都是开放的,只要按照企业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准入界限而已。融资的另一种途径是股份制上市,尤其鼓励出版、发行、报业强势集团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创造条件上市融资。这是文化企业最安全的融资渠道。

7.关于领导体制问题。转制的方向是让出版单位成为独立法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即使是单一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拥有者也要派出董事、监事,监管他的资产,不再是原来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体制。对于集团,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会聘任的经理班子组成完整的法人冶理结构,集团的党委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这跟事业体制是不一样的。

改革实施“四人谈”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阎晓宏: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另外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来规避风险。出版单位的改革,大多数出版单位转为企业是国有独资,有一些是国有股份,少数三五家出版集团条件成熟可以上市。上市虽然经济成分不完全是国有,但是可以是国有控股的,股民也不参与经营,这是出版单位改革的模式。出版单位的编辑业务不动,但经营业务要剥离出来,可以融社会资本,国有主体控股。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司长李敉力:在转制的过程中要制定好有关的政策,实实在在为在转制过程中的职工做一点事情,我觉得现在的出版单位是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的。另外,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任何一种改革都是对事业发展,对国家,对经济发展长远起作用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承不变的。企业现在水平低,但也有企业水平提高的可能性,吃国家皇粮的单位也不一定永远旱涝保收。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出版管理司司长余昌祥:报刊业要发展,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要在对国外报刊出版商的竞争中守住我们的阵地,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则新,不改则衰,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要求我们的报刊业要在坚持媒体的喉舌性质不变、坚持党管干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变的前提下,冲破阻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改革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发展的思路去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市场监管局局长范卫平:最近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文件中提到要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坚持执政文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这里面包括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的建设、规范行政执法的行为等等,那么我想这些都使得我们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有了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上的保证,也应该说,使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包括我们的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个案经验“二人讲”

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汪继祥:在转制过程中我对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是转制的目的是什么?转制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作为经营者转制想得到什么?转制一是要争取发展机遇,而且是超前发展机遇。应该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机制。三是要激活一些行政资源。

二是转制成企业后的发展模式是什么?要考虑多种模式,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考虑。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目标就是要做成一个国际化的综合性传媒集团。集团成立后,不准备把每个成员都搞成小而全,而要集约化。要在集团层面上做成四大平台,销售平台、结算平台、物流平台和生产运作平台。这个平台可供多个出版社进入。这样管理比较专业化,人力成本得到集约化的程度更高。这种模式的设计为今后发展的可拓展性、提高竞争能力、控制成本有很大关系。

三是如何走向国际的问题。这是科技类出版社应该考虑的问题。科技出版要国际化,要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手抓,才可能融于国际。我们想把集团定位成中国科技成果的发布中心和国际科技成果的引进中心。

四是组建国家级专业出版集团。以组建中国专业出版集团这种模式来推进出版社之间的整合。这实际上是国有资产要成立专管机构,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进行顶层设计。

五是建议主管部门分类指导。中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地域发达程度不同。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等各个领域、各个市场定位不同、渠道不同、读者对象不同,在转制过程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定位来发展,应该给予更多的分类指导。

外研社社长李朋义:这十多年来,我就念一句经:“发展是硬道理。”

一、不动摇,坚持抓方向。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以正确的方向为根本。同时,加强学习、严格把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思想,这个前提是不能忘记的。

二、不争论,埋头搞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机制。抓改革,变机制,内部的管理机制,我前面加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机制:1.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这个管理机制,我们的做法是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构能设能撤。2.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选题策划机制。选题策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出版改革的过程,我们自己内部改革的过程。这个选题策划机构最大的选题策划人应该是社长、总编辑,是领导班子,编辑是策划选题的,但根据这十多年的情况来看外研社的选题策划,主要还是编委会、社委会对大选题的整体策划。3.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国际合作机制。首先是要有人才,其次,对外合作出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建立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营销体制。外研社实现了五个转变:第一个是观念的转变,过去那种意义上的发行工作与现在的营销在英文词里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词。第二个转变就是营销主体的转变,主体就是由谁来搞营销,过去是发行人员,我们现在是发行人员、策划编辑、各事业部领导、加上社领导。第三是营销客体的转变,营销客体就是对谁营销。过去是只对书店,现在是对书店的同时直接对用户,特别是针对大中小学的学校进行直接营销。第四个转变是由推广一种产品向推广一种观念转变。第五也是最后一个转变是衡量标准的转变,我只讲一句话,就是由码洋管理转为对销售人员、发行部、营销中心的回款的管理。

三、不犹豫,坚持搞调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对人才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外研社的核心竞争力。

四、不保守,大力搞创新。就是以创新为动力,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外研社的发展增强后劲。

标签:;  ;  ;  

出版业改革:走向改革的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与出版单位转型研讨会综述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