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针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地位和物资管理的现状,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探讨解决施工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的问题。研究方法:利用经济订购批量法、物资采购计划、“三级”保养制度等对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物资进行完善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需要我们引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进行规范,并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措施。研究结论: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之一,“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物资
工业企业社会经营活动范围较大,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风险。这对企业战略部署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物资成本费用对于工业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加影响较大,是企业能否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好物资精细化管理对于工业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一、物资精细化管理综述
(一)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精细化管理最初的理论基础是指科学管理理论,这种理论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同时,它对工作步骤及相关操作方法的标准化也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了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吸收了人类工业发展史上许多参考价值较大的管理学成果,为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可靠地参考依据。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精细化管理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来源主要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有关。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强调了工业企业生产效益的增加必须最终整体的生产效率,单一工作流程的高产量无法掩饰企业整体低下的生产效率,需要充分地发挥出每位劳动者最大的潜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于精细化管理理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一是突出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淡化了个人经验在工业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强调了规范化管理制度对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指出了量化的工作规范;三是指出了量化的工作规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企业对于劳动者的培训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劳动者是否通过相关的培训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四是说明了下属的工作业绩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戴明的质量管理主要强调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需要保证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无论是产品的参考标准或是生产工艺,需要符合行业内规范条例的要求。这种管理理论对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强调了设计流程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性;二是强调了运用系统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参考价值;三是指出了企业管理者具体的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及管理范围需要适度的重要原则;四是强调了流程和程序设计的精细、科学的重要性。
(二)精细化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原则
精细化管理主要相对的是粗狂式管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原则包括:一是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原则。这种原则主要强调了管理数据化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研究,从而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二是人性化管理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中秉持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每位员工的最大潜能。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促进员工思维模式的转变;三是完善制度的原则。精细化管理正确地贯彻执行,需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可靠的制度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采取经济订购批量法对施工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物料用量较大,如:钢筋、水泥、砂石等,因此比较适合采用经济订购批量法进行采购,以降低物资的采购和储存总成本。经济订购批量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每次订购的物资数量,从而使物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的库存成本最低。库存成本的种类很多,简要地可以分为储存成本、采购成本、价格变化成本、缺货成本等。我们假定:物资需要均衡稳定;计划订购总量一定;每次订购数量不受限制,能规定供货日期;物资单价和运费率固定,不随订购批量大小而变化;不允许缺货;储存条件和物资储存寿命不受限制;资金条件不受限制。在上述条件上,订购总费用由订购次数所决定,定购次数随订购批量加大而减少,订购总费用与订购批量成反比关系;储存费用则随订购批量的加大而加大。
2.2建立健全物资供应和采购的相关制度,加强信息流通的规范化
施工企业应改变以往物资采购和供应信息流程不规范的状况,结合企业自身与所建项目的特点,根据采购计划的信息流程图,推行物资信息精细化管理,建立企业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2.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
由于施工企业机械种类较多,加强其管理和保养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这能够有效降低由于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不当造成停工而影响正常的工期。所以,施工企业应明确职能部门及项目部职责,使机械设备处处有人管,台台责任明。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以杜绝大中型设备只用不修、保养不及时等现象。设备的保养应遵循“三级”保养制度。“三级”保养的划分为:(1)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护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换油线油毡。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设备运转每600h要进行1次一级保养。(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气电系统检查修理,设备运转每3000h要进行1次二级保养。
2.4建立严格的物资验收、保管、出库制度
施工企业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物资验收、保管、出库制度,这套制度应对任何人都适用,而且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一定要做到验收及时,保管得当,出库严格的要求。目的是随时掌握库存动态,以便采取对应的措施。物资入库时,其程序应该是:入库物资接运、核对入库凭证、大数点收、办理交接手续、物资验收、办理物资入库手续;在保管过程中,仓库保管员应对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品种等情况如实反映,做到准确无误,对各类物资要求做到合理堆放、牢固堆放、定量堆放、整齐堆放;物资盘点的作业程序应该是:确定盘点时间、盘点种类和方法、差异因素分析、盘点的盈亏处理在物资的出库过程中,严格执行放料需有领料凭证,审核凭证手续是否齐全准确,如发现凭证有不妥之处,保管员应拒绝发料。在发料时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物资出库的程序应该是:核对出库凭证、备料、复核、点交清理等。
三、结束语
通过对供电企业内部物资的主要特点以及精细化管理要点的分析,对现阶段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并完善精细化物资管理系统、完善基本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应急能力、开展相关培训等具体措施,促进供电企业更好实行精细化物资管理,促进供电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日芬,周莉,刁惠娟,陈茂娟.库存物资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深圳卫生经济通讯,2016,(12).
[2]刘慧.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5,(12)
[3]齐建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08)
论文作者:马宝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精细化论文; 物资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批量论文; 理论论文; 原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