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新闻写作的兴趣论文_陈玉珍

(广西广播电视学校)

摘要:新闻写作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写作及思辨能力的一种考察,就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这项综合应用能力普遍偏低。培养学生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以中职生写作能力的现状为出发点,就培养新闻写作能力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提出几点可以激发中职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兴趣;能力培养

一、中职生新闻写作能力现状

1.词汇量较少,无法实现文从字顺

写作时一个由内生发而至外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到大量的词汇。新闻写作尤其不能马虎出错,词汇的错误使用在新闻事业中有时甚至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凡是碰到“最”、“所有”、“一致”、“全部”、“第一”、“个个”、“人人”、“家家户户”这类的表述时,就需要格外小心,往往这些表述都是很危险的。有一则新闻里则直接把香港客人称为“外宾”,这样的用法明显是不妥当的。有的报道中说“13亿炎黄子孙”,对吗?不对,炎黄子孙仅指汉族。更有甚者,不能将“残疾人”称为“残废人”,不能将“盲人”称为“瞎子”,不能将“聋哑人”称为“聋子”、“哑巴”,不能将“精神病患者”称为“疯子”,不能将“智力障碍者”称为“傻子”、“呆子”、“弱智”,不能将“犯罪嫌疑人”称为“罪犯”等等。

中职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学习还不够扎实,对于新闻阅读的兴趣也不积极,这就使得新闻词汇的储备量少之又少。在实际的新闻写作过程中,来来回回就几句话,新鲜感完全丧失,读者觉得无趣,写者自己又无感受,常常连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做不到。新闻词汇的贫乏,经常容易导致词不达意,意虽有而词却穷。

2.内容普遍空洞,不会搜集整理提炼素材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对要丰富一些,本应该是更容易获取新闻创作的素材的。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兴趣。需要新闻写作时,由于平时的疏于观察积累,常常无从下笔,偶尔想要表现新闻事件的片段时,却因为不会观察,而造成行文的困难。

3.新闻敏感淡薄,难以发觉可以行文的新闻事实

新闻敏感是衡量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的指标,我们中职学生虽不是职业记者,但若想要成就一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或是向新闻记者靠拢,新闻敏感的培养不可或缺。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才能够产生足够的社会影响力,给读者或受众在生活中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可是这在中职学生中间很难看到。他们中大部分是流水账式的写作,因为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不强,把它看作是一种负担。过于像作文式的习惯性套路,使得文章呈现出的干涩与生硬比比皆是。惯用的写法常常如是:“今天,我做了……。开始,……。然后,……。最后,……。结果,……。”这样的写法不仅枯燥,没有详略主次之分,更是容易将本身含有的新闻价值要素给掩埋掉。

二、中职生新闻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生活需要

在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表达和沟通增进情感,促进社会的进步。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了解和认识新闻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和自身的关注度。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事物的观察和理解,由表及里地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生活,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从而今后能够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实际生活。

2.职业需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倡导者黄培炎对职业教育给予了精准的定位: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是第一位的。写作能力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是由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而来的,而新闻写作能力则可以为那些对新闻感兴趣的相当部分的同学,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也是职业发展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新闻了解和认识得越多,越能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前做好一些计划和安排,越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

3.素养需要

新闻写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的新闻的材料组织、详略安排、斟词酌句,其思维活动形式紧张而复杂。经常性地进行这项工作,会极大地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周密性和深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新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都融汇在写作中,并通过新闻写作得以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提高中职生新闻写作兴趣的策略

1.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培养“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写作和普通的作文不同,普通的作文写作时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源泉,很多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搜肠刮肚只为了应付教师在习作上对于字数的要求。一篇文章东拼西凑,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出现在大部分中职生的作文中。但新闻写作往往是给定了内容和题材,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真实地客观地反应,从素材的角度来看,中职生更容易入手,不会冥思苦想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因为内容都是给定的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命题作文,但由不得你自由发挥,一切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但对生活的热爱,善于观察,仍十分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客观事件,树立新闻意识,培养“新闻鼻”“新闻眼”等新闻的“第六感”。只有具备足够的新闻敏感,新闻写作才会激发出浓厚的热情。

比如,命题作文“一名优秀的教师”,那范围就很大了。同学们也许挤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该写哪位老师,他的优秀事迹都有哪些?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位老师的优秀等等。但若是在新闻作品写作中,就不一样了。首先,往往会给出指定的优秀教师是谁,不用你去想和猜这个问题。其次,会让笔者先实地采访这位优秀的老师,深入了解他的先进事迹都有哪些。诸如,是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亦或是教学能力突出,指导学生在某些重大比赛中获得过重要的奖项;亦或是这位教师关爱学生,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不计得失,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或者家人;亦或是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却始终怀抱着一颗初心,用自己的坚守来回报教育事业等等。再者,当拿到了这些素材后,笔者首先是要忠于事实,是万不可以虚构、夸大的,新闻就是要真实,新闻人物该是怎样就是怎样。就不会像我们平时在作文当中的肆意拔高形象,夸张夸大的写法,在新闻当中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有了素材后要做的就是整理,去粗取精、确定主次就好,不需要发挥想象,这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成熟的认知能力,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有积极主动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责任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只要加以转化,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社会的客观存在,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新闻写作,感受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建立更为高尚的情感。如若把新闻写作融入社会生活,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放宽。渐渐地,新闻写作能力会得到一定提升。

2.词汇少不可怕,不要臆想创造,道出客观存在才是新闻的归宿

中职学生词汇量较为贫乏,经常在写作中会感到无词可用,主要是因为新闻阅读的量不足。作为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这些都可以从观看新闻节目或阅读报纸开始。其实,新闻写作要比普通的作文写作要容易得多,因为它由不得你发挥想象,容不得你随意编造。新闻的本身就是客观呈现事实,而不是变成“主导”剧情发展的“导演”。曾经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应该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假新闻”是万万要不得的。但若想在新闻写作中避免寡淡无味,就要在新闻的结构上进行揣摩。新闻的词汇量少并不可怕,只要不用错,也不会出大问题。但仍不可大意,因为在新闻中若是因用词错误产生歧义,那就会犯大错误,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怎么避免?走不了捷径,每天保持半小时的阅读报纸,保持半小时收看电视新闻节目,保持半小时的广播新闻收听,又或者多看一些主流媒体或自媒体的新闻网站,多学习在新闻中的用词,多练笔,这些问题自然就能够迎刃而解。

3.研发手机APP提升中职学生的新闻写作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或传统媒体的弊端,已经渐渐失去了比较喜爱新鲜事物的中职学生的兴趣。那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教学方式大胆的变革,引入手机APP,将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前注入,实现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

我们在研究前,就通过“问卷星”对学习的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这种直接通过在手机上进行操作的方式简单、快捷,学生们更易接受。而我们老师得到的数据既直观,又快捷准确。这种新的方式正在颠覆着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问卷,93.33%学生表示更乐于接受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教学方式,76.67%的学生认为他们愿意自主地通过手机APP主动地参与教学,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50%的学生对教师使用APP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式非常期待,46.66%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机APP完全有可能自主学会新闻写作。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较好的学习软件,比如“雨课堂”等,就是课程改革里面很好的尝试和应用,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改革平台和改革方向。笔者曾一度试图

通过“雨课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发布和管理,同学们参与度还是很不错的,95%的同学愿意参与其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新闻写作的学习兴趣,有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更好的实现。

大胆地创新实践探索发现,在手机APP客户端中,我们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学习手段。为了进一步拓宽和丰富“雨课堂”平台的内容,研发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就显得势在必行。APP的使用,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直观、更加自如地通过使用手机,阅读和观看老师发布的教学课件、微课,提交作业和完成练习,老师也能非常及时、非常直观地在后台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在课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和学生在客户端上的直接对话,能够及时地指出同学们在新闻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同学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中职学生在新闻写作中的效率。还可以将学生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很好的利用和调动起来,降低他们使用手机玩游戏的时间。APP效率的提升,良性循环,中职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不在话下。

论文作者:陈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新闻写作的兴趣论文_陈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