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的幸福感调查论文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的幸福感调查

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对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的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的幸福感水平较高,远远高于全国常模。受灾等级、是否接触伤亡、自身受伤严重程度等地震相关因素对40年后的地震亲历者幸福感依然有影响,但地震时家庭财产损失情况则无影响。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幸福感

幸福感又称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自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40 多年来,唐山从震后最初的满目疮痍、缺衣少食到现今的车水马龙、富裕祥和,地震亲历者面对这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对幸福又有怎样的体验呢?对此,笔者对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进行了调查,探究其幸福感状况。

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的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裂解液提取血细胞蛋白质,10%TCA/丙酮沉淀法制备蛋白质样品,采用17 cm pH值5~8的预制IPG胶条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浓度为12.5%的凝胶进行第二向SDS-PAGE电泳,采用银染染色法制备凝胶图谱。采用该体系能够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充分分离,得到斑点清晰、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对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46 份,有效问卷为503 份。

有效调查对象中男性233 人,女性252 人,性别缺失18 人,年龄范围40-92 岁,平均年龄59 岁。未婚14人,已婚420 人,离异27 人,丧偶25 人,婚姻状况缺失17 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06 人,高中(中专)145人,专科67 人,本科及以上65 人,文化程度缺失20人。自评当时所处地区受灾等级,人数统计结果:极重灾区84 人,重灾区263 人,一般灾区141 人,轻灾区15 人。地震时目击伤亡的393 人,没有目击的110 人;接触伤亡的334 人,没有接触的169 人;没有受伤的277人,受轻伤的172 人,中等受伤的22 人,严重受伤但没落下终身残疾的8 人,受伤严重且落下终身残疾的24人。地震中财产损失惨重的111 人,较重的132 人,一般的148 人,轻微的105 人。

通过SPSS 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有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地震亲历者进行调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用来测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最常见量表。该量表由6 个因子构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重测信度为0.85,共有33 个条目。被测者每个条目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幸福感越强烈。

关于档案其实许多人都不太注意这类问题,导致现在许多单位都不太注重这内问题,使得许多部门出现人事档案管理乱象。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事变动也快速增加,这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许多工作人员经常想着换工作,但单位的人事档案没有及时更新,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事工作变动,同时也阻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档案是求职者迈进新工作大门的基石,无论个人多优秀,也必须要有一份优秀的档案。无论去那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事档案推荐。

2.研究工具

三、研究结果

(一)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基本情况

4.地震亲历者受伤严重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

另外,唐山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较高,与国家大力支持唐山的灾后建设有紧密关系。大地震亲历者经历了唐山从废墟到现代化城市的巨变,感受到了震后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无私支援,他们的生活是快乐的、有希望的、能自控的。加之,灾难过去一段时间后,人们经过认知上的反刍,努力寻找人生的真谛,意识到乐观向上、生活幸福的重要性,认识到财产的损失必须要努力劳动才能重新创造,从而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大军中,积极地工作。40年弹指一挥间,辛勤的人们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表1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基本情况

(二)地震相关因素与亲历者幸福感的关系

1.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基本情况

表2 受灾等级不同的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得分差异(

由表2 可知,不同受灾地区的地震亲历者幸福感总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有随着受灾等级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上存在差异(p<0.05)。事后检验发现,受灾等级不同组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上每两组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但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极重灾区组差于重灾区组(p<0.05),重灾区组差于一般灾区组(p<0.05);在对生活满足和兴趣因子上,极重灾区组差于重灾区组(p<0.05),也差于轻灾区组(p<0.05),一般灾区组差于轻灾区组(p<0.05);从幸福感总分来看,极重灾区组低于重灾区组(p<0.01)、一般灾区组(p<0.05)、轻灾区组(p<0.01),一般灾区组低于轻灾区组(p<0.05)。

由图5可知,在不同成熟度柠檬果醋滋味的PCA图中 ,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96.219%,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2.157%,两者之和高达98.376%,表明PC1和PC2的总贡献率几乎包含了样品的所有信息。DI值为89.6%,这表明不同成熟度的柠檬果醋可以用电子舌区分,彼此之间互不干扰。柠檬原液落于第一象限,与不同时段柠檬果醋的中心相距较远,表明柠檬果醋与原液的芳香性物质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酿造1个月的样品位于第二象限,与酿造2个月、3个月的样品相距较远,能够明显区分开。酿造2个月与3个月的柠檬果醋都位于第四象限,且相距较近,说明它们的滋味的相似性很高。

村干部谭体庆介绍,村里利用地势落差,将村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格栅池,然后依次进入调节池、A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最后排入人工湿地,让植物吸收处理,当水质达到标准后才进行排放,使污水变成清水再循环到大自然中。“污水的处理效果很理想,流出来的水很清澈,村里的群众都很高兴。”2015年,村里投入50万元启动了污水处理系统,使全村的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

2.家庭财产受损程度对地震亲历者幸福感的影响

检验发现,家庭财产受损程度不同的地震亲历者在幸福感总分、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家庭财产受损程度的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

事后检验: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家庭财产损失一般组非常显著低于较重组(p<0.01),也显著低于惨重组(p<0.05);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上,财产损失轻微组得分显著低于损失惨重组(p<0.05),家庭财产损失一般组低于损失较重组(p<0.05)且非常显著低于惨重组(p<0.01);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财产损失轻微组得分显著低于损失较重组(p<0.01),家庭财产损失一般组得分非常显著低于较重组(p<0.01),其他组之间不存在差异;在松弛和紧张因子上,财产损失轻微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p<0.05)和较重组(p<0.05)。

3.是否目击或接触伤亡对地震亲历者幸福感的影响

对是否目击伤亡的亲历者幸福感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在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都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否接触伤亡对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有影响,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地震时接触伤亡的人们与没有接触的相比,幸福感总分更低,6 个因子中,除了对健康的担心、松弛和紧张因子外,其余4 个因子都是地震时接触伤亡组非常显著地低于没有接触伤亡组。

表4 是否接触伤亡地震亲历者幸福感得分差异情况

对503 名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总分及6 个因子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 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40年后亲历者幸福感总均分为117.65,标准差为14.995,对前18 道题六个因子总分按性别进行统计,结果男性得分为81.22±13.240,女性得分为80.34±13.855,分别与全国男性常模75 分,女性常模71 分进行比较,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7.171,p<0.000;t=6.124,p<0.000),唐山大地震亲历者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幸福感均高于全国常模。

3.统计方法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地震亲历者当时受伤严重程度对其幸福感影响很大,幸福感总分、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4 个因子得分都呈现出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没有受伤组比落下终身残疾组幸福感总分更高(p<0.001),轻伤组比落下终身残疾组幸福感总分更高(p<0.001)。在精力因子得分上,没有受伤组比落下终身残疾组得分更高(p<0.05);在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得分上,没有受伤组比中等程度受伤组得分更高(p<0.05);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各组得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松弛和紧张因子上,没有受伤组比轻伤组得分更高(p0<0.05)。总之,总体趋势是地震时受伤越严重,幸福感越低,受伤严重且落下终身残疾组幸福感最低。

对于胶东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田,断裂构造是控制其热源、水源及出露位置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内的主要控热导水构造有基底古老褶皱构造和中生代燕山期的新华夏系断裂构造,而影响区内地热分布的断裂构造主要有招(远)-平(度)断裂带和玲珑断裂带(图1)。

四、讨论

1.受灾等级与地震亲历者幸福感的关系

唐山大地震40年后,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常模。一般灾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会降低[1-3]。但也有研究发现,震后14 个月,灾区的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就处于中等水平了[4]。不过究竟灾难过去多久人们的幸福感水平比灾难发生前还要高,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研究。本研究表明,唐山大地震40年后,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当然“灾难性事件本身是不可能引起幸福感的。但灾难性事件却可能会使当事人从认知、需要、情绪三方面,对幸福的结构性成分重新建构和关注,促发幸福感的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5]

就即便是老天爷也不懂。不然怎么会让王爷43岁就生病做手术伤元气,不得不离开他辛苦得来的正式工作,病退在家呢!

2.地震相关因素对亲历者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随着受灾等级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这与梁斌等的[4]研究结果不同,与陶塑等[3]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陶塑等研究发现极重灾区的教师主观幸福感降低程度显著高于轻灾区和重灾区。经验表明,地震越严重,亲历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越大,遭受的心灵创伤可能越大。这从幸福感各因子分的差异上显示了出来,表现为几乎是地震越严重,亲历者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度越低。

家庭财产受损程度对亲历者幸福感总分并无影响,毕竟40年前的财产损失早已经时过境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又收获了更多的财富。但从幸福感因子上看,家庭财产损失不严重的比损失严重的对生活更不知足、更无乐趣。家庭财产损失严重的地震亲历者也许将财产视为了身外之事物,能够在房倒屋塌等财产损失中幸存就是最大的幸福,而财产损失不多的亲历者这种体验则不深刻。这也可以解释家庭财产损失严重的地震亲历者总体心境、控制力要优于家庭财产损失不重的,以及家庭财产轻度受损的地震亲历者由于没有经历巨大的丧失,才会更放松,更不紧张和焦虑。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带学生去观赏校园,每看到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学生都会围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而我则适时地问一问,引导学生观察。一圈逛下来,学生对校园里的景物有了大致的印象。回到教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有特色的景物作为写作对象,他们的脑海里就有了选择的依据。在明确写作对象后,作文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不再是固定模式的《我的校园》《春天的校园》等,而是变成了《神奇的变色树》《五针松》《美丽的玉兰花》等。

本研究发现,地震时是否接触伤亡对亲历者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接触了伤亡的人们幸福感较低。他人的相关研究发现,常接触死亡病人的护士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接触死亡的震撼让半数以上的护士感到恐惧,不良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6]。接触死亡对于专业护理人员尚且能够带来这么多困扰,普通民众接触他人的非正常伤亡当然也会在短期内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且研究已经表明,创伤性事件会给人们留下心理阴影,多年后仍记忆犹新[7],所以即便相隔40年,接触过伤亡的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健康仍然会受到影响。

本文先使用固定模型对计量方程进行回归检验,考虑到变量之间或许会出现内生性问题,把上述每个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归入计量模型里进行回归操作,详情见表1:

一般而言,地震时受伤越重,亲历者的幸福感总分越低。受伤严重且落下终身残疾的地震亲历者最不幸福,他们的焦虑水平最高,更紧张,更抑郁,更不容易放松,可以说这是身体健康问题导致情绪困扰的典型表现。如王丹等研究发现,是否受伤对震后一个月初中生的抑郁情绪有影响,受伤者更抑郁[8]。再如王睿等调查发现,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有过因地震受伤或被埋经历的更加焦虑[9]

对40年后的地震亲历者来说,地震严重性、是否接触伤亡、自身受伤严重程度等地震相关因素对其幸福感依然有影响。所以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要分层、分类进行,对重灾区、重伤员等要进行特殊关注。家庭财产受损程度对主观幸福感并无影响,则无需优先关注。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幸福感水平都远远高于全国常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唐山地震重建工作方案和经验值得其他灾区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少萍,游永恒.震后一年灾区教师幸福感与抑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3-150.

[2]吴胜涛,王力,周明洁,王文忠,张建新.灾区民众的公正观与幸福感及其与非灾区的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09,(3):579-587.

[3]陶塑,王芳,许燕,等.5·12 汶川地震后灾区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及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9,(3):588-593.

[4]梁斌,苏春蓉.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12):1535-1536.

[5]陈昌凯,肖心月,张保军,黄皓明.灾难性事件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7):1104-1109.

[6]曾四元,罗惠玲.病人死亡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3):751-753.

[7]创伤性事件会留下阴影多年后仍记忆犹新.凤凰科技[EB/OL].http://tech.ifeng.com/a/20150626/41119245_0.shtml.

[8]王丹,司徒明镜,方慧.地震经历对灾区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10):2509-2511.

[9]王睿,郑仕诚,张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2):224-226.

An Investigation on Well-Being of Victims of Tangshan Earthquake Forty Years Later

CHANG Xiu-qin
(School of Education,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well-being of victims of Tangshan earthquake 40 years later, it is found that the well-being level of the respondents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Earthquake-related factors,such as the severity of the earthquake,contact with casualties, and the severity of injury, still have impacts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victims.But the loss of family property during the earthquake does not.

Key Words: Tangshan earthquake;victims;well-being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115(2019)04-0121-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4.023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6JY073)

收稿日期: 2019-03-30 修回日期:2019-04-16

作者简介: 常秀芹(1971-),女,河北滦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

标签:;  ;  ;  ;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的幸福感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