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7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使供给侧转变,建筑行业也将从高速发展状态转向高质量发展状态。同时,由于地壳活动频繁以及地下资源开采造成地震灾害增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关注,人们对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建筑抗震强度设计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必要性,然后讨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基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我国成为了地震灾害频繁发国家,并且震源的分布点还十分的广泛,发生地震的频率很高,地震所产生的破坏性也很大,并且这几年我国大陆突发地震灾害正在不断增多,这导致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都受到了损失。如果地震震级较高,许多建筑物可能在瞬间倾塌,尤其是那些抗震效果不好的建筑,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危害。所以,在建筑结构进行正式施工设计之初,就一定要考虑好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以防万一,并且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不受到威胁。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概述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地震灾害是对建筑物造成损伤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加快,人口密集度提升,各类高层建筑覆盖范围扩大。在此区域建筑群中发生地震灾害,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发生。首先,可以保证建筑物在遇到常规性地震,在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范围之内可以保护建筑物完好无损,可以继续正常使用;其次,保证建筑物在遇到强度较大的地震时,造成的损坏经过修整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失;最后,保证建筑物在遇到罕见烈度极大的地震时,建筑物不至于坍塌。所以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地震灾害产生的损失,相关部门开始将地震发生时对人类造成较大伤害的建筑物中,所以当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强化抗震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能提升建筑物安全性和稳定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抵抗性与稳定性,能保障建筑内部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稳定社会发展。
2、抗震理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结构的整体性。保持结构具有的整体性是抗震设计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原则,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结构的整体性符合人们的实际期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抗震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2)结构的刚度。由于受到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结构的刚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往往不是单向传导,而是通过双向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因此,对结构的刚度进行有效的确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本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一方面要对结构形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避免地震对高层建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结构的规则性与均匀性。建筑的布局分为垂直和纵向,在结构设计重要保证与抗侧移刚度一致,使轴承在抗侧移的过程中刚度不会突然发生改变,尤其是在设计垂直结构的建筑布局时,由于建筑基础较为薄弱,要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符合抗侧移刚度的要求。(4)结构清晰原则。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涉及到地震力的传递路径,只有在设计的时候遵循结构清晰原则,才能对结构模型的位移情况、内力和薄弱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清楚的计算,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了建筑结构设计效率。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分析
3.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建筑施工最合适的场地是平坦的土地,当地震发生时,平坦的土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他损失也相对较小,并且平坦的土地有利于施工,能够减少施工中的诸多不便之处,因此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平坦的土地。如果没有平坦的土地,要根据当地的地形状况和气候状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施工,一定要选择最具科学性的场地进行施工,不仅能够减少施工的工作量,还能对施工的质量有所帮助。有的地区平坦地面较少,需要采取措施稳定地基,这就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完善场地,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不管选择哪种场地,都要综合考量,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先论证,再施工,不能为了赶工期或其他原因,没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建筑施工场地选择不适当,再中途换场地。
3.2优化结构延性抗震性能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采用的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对比其他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固性,抗震能力较强,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御强震作用的损害。但是抗震能力涉及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时有质量隐患,地震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强震作用下的灾害会产生较大的破坏。为确保建筑抗震能力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例如采用钢支撑加强框架梁柱,增强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牢固性,提升建筑抗震等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工程结构不会被破坏,实现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目的,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3.3选择合适设计方案
在选择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施工地点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好地点的各个因素以及实际各方面因素后,考虑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合理框架,设计好最合理、科学化的框架设计方案,考虑到成本问题,要选择空间工作计算,以此来降低施工成本,这适用于钢结构。在防震抗震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一点,提高横向的框架荷载,同时要针对可变的荷载与永久的荷载进行严格的区分记录,要掌握不用框架结构荷载情况,以此来从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起到抗震防震的准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屋架的刚度值和屋架的稳定性出现较大变差或是不足会严重影响水平荷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防震抗震性能有着巨大的危害。
3.4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结构也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以及砖混结构等。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结构进行施工,工作人员都必须要使抗震需求得到满足。但从实际的建筑结构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结构实际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差距,砖混结构主要材料是砖砌体,脆性比较大,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钢结构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该结构的优势是抗震能力强、承载能力大,而且施工比较便捷,在目前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对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当发生地震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很重要的强化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固效果。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不同的形式,在建筑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调查研究,选择最为适合的形式设计,促进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芬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8):114-115.
[2]郑海峰.探究抗震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7(32):118-119.
[3]刘皓.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体会与概念设计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6):38-40.
[4]崔英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J].四川水泥,2016(11):52.
[5]佘羽.探究抗震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6(45):92-94.
论文作者:潘文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刚度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场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