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_苏州工业园区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_苏州工业园区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州论文,发展方向论文,工业园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型经济只有完成从政策性开放向功能性开放的过渡,才能顺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随着进口关税和出口退税的下降,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按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是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工业园区是一种“技术促进型”的经济特区,具有一套采用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机制,能够建立起同国际市场接轨的“柔性体制”,成为吸纳国际生产要素的载体以及向外梯度推进的桥梁。开发苏州工业园区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块从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分出的孤立地发展出口导向经济的“飞地”。要成为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载体和桥梁,必须认识和掌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与国际经济和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应以国际化和高新技术化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园区支柱产业的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步入国际经济运行轨道,推动经济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一、产业国际化

为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国际产业资本的强磁场,把园区的产业推向国际化,必须强化以下三个特征:

1.园区资本形成以吸纳国际产业资本为主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8平方公里,计划用十年时间分三期开发建设,拟建成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生产性项目为主体的技术密集的工业园区。园区前期开发任务由中新合资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包括总体规划内的土地开发与管理、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物业管理、投资咨询服务等。中方有十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予以财力支持。通过国际招商吸引跨国公司和大财团进区直接投资的方式,吸纳国际产业资本。设想利用外资200亿美元,使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世界级水准。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招商进展较快。园区截此到1996年一季度,已有79家外商投资企业签约,其中13家已开工建设,7家已投产。累计吸引投资总额24.2亿美元,实现合同外资18.9亿美元,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4家。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进区的主要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园区已经向产业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双向发展战略”

所谓产业国际化就是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国际分工。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期,国内开发区大都搞成单纯的出口加工区,没有按比较利益原则把产业推向国际化,通过保护政策及相应的经济手段,刺激出口产业的发展,结果只注重出口商品数量扩张,不讲经济效益,发展起来的出口产业缺乏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应以市场为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方面,要面向国内现有产业技术改造的巨大市场,通过在进口替代的生产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国内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技术改造所需的装备。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逐步汇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国内市场竞争就表现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开放条件下,双向的目标市场是按照规模经济、距离成本和非流动性资源等因素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向国际大市场,充当技术密集产品出口的“先锋”角色,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为江苏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服务。

3.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园区的管理体制只有符合国际惯例,才能在运行机制上保证园区产业的国际化。新加坡管理工业园区有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建筑控制和管理、公共事业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多次邀请新加坡有关专家来园区传授经验,对中方人员进行辅导和培训。通过新加坡软件的“移植”和“嫁接”,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试验田”。园区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首先,根据国家和地方赋予的各种管理权限和运行机制,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验,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按照国外大商社的模式,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力求发展成为一个集投资、开发、贸易、实业、科技、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商社集团,为园区产业的国际化服务。

二、产业高新技术化

产业高新技术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部门崛起;二是传统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相融合。苏州工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高新技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来自资金、能源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的贡献多,来自技术进步贡献的份额较少。江苏经济总体上还处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迫切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这对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是动力也是压力。

众所周知,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人工智能等与电子技术相关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我国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计算机与制造技术”和“计算机与通讯”两大类产品逆差最大。而微电子技术又是这类产品的物质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在我国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人才、技术和工业力量比较强大的开放城市,以市场换技术,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引进微电子技术的基地。通过不断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来跟踪国外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增强自身的开发创新能力,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我国“硅谷”式的新兴产业基地。

按照这个方向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目标模式应定位为:培育微电子技术主导产品,并带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集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

跨国公司一般均有相对的独立性,核心技术转让比较严格。但相当多的高新技术生命周期较短,必须在其具有市场价值期间转移出去。根据浦东外商投资取得高回报率的经验看,技术项目大多是跨国公司同国内企业优势嫁接而成。所以,苏州工业园区在鼓励外商举办独资企业的同时,还要重视引进跨国公司高新技术的招商合作,以跨国公司作为投资的伙伴建立合作企业。

引进高新技术的初期可以“组装技术为主”,然后向“加工技术与设计技术为中心”过渡。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吸收开发引进技术、发展企业的科技创新系统。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二年来,已经有不少跨国公司进区投资,如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美国哈里斯半导体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礼莱制药公司、德国西门子力斯顿公司等。这些跨国公司所投资的项目,一般都能提供新的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并在技术资料、设备标准、关键设备和连续性技术指导与服务上,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合作。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对外招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其前景是看好的。以日本为例,吸收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资本的潜力仍很大。一方面,从日本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来看,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日本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出本土,把投资当地消费市场和返销地作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合作项目日益增多,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产业已开始向海外转移。另一方面,从日本对华投资的地区看,这两年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特别是浦东,在此投资的55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投资额仅次于香港,且增幅最大。最近,日立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在华投资企业中的第一家生产半导体的基地,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

三、产业辐射功能化

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工业园区的地位和作用在于深化功能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只有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才能起到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作用,成为对外引进和向内辐射的裁体和桥梁。工业园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比较容易解决发展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所以要把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这类产业应能反映当代科技水平,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技术关联产业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一国主导产业往往依据经济开放度、国家的市场规模和生产力水平而定。日本、韩国瞄准国际市场,从贸易立国出发确定主导产业。而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鉴于此,我们的策略是:及时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为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辐射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其支柱产业的连锁程度。由于园区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表现为后向连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联系,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重化工业时代,钱纳里等人对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各个工业部门投资连锁系数中,把前向和后向的连锁系数综合起来看,最高的是钢铁工业。进入信息时代,国际上普遍认为,微电子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它的后向连锁性高,下游产业和产品多,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65%与之有关。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大增,国内厂家远远满足不了。苏州工业园区要抓住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填补国内市场空缺,培育微电子为主导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辐射功能,实施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园区实施纵向一体化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就是以微电子为主导产品,纵向连锁带动一大批下游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利用国外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销售市场和返销基地的做法,发展微电子产品与国外下游产品配套。微电子是一种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高度专业化使全世界的集成电路生产主要集中在已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供应商那里。近年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为扩大销量,降低成本,这些厂商纷纷在国内设组装厂,有的进一步设元器件供应厂,提高产品元件本地化程度,以减少人工费、运费和部分进口关税。同时,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把处在成熟期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转移出来,建立返销基地。所以,苏州工业园区要顺应此潮流,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吸引国际微电子产业资本,进区举办独资、控股和合资企业。

以微电子为主导产品,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实施促进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标志性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标志性工程”项目是指电子信息、现代通信、机电一体化等5大领域16项工程,包括金融商贸电子化的“金卡工程”,推动经济技术水平的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数字智能化家用电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的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机电一体化仪器设备。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离不开微电子技术,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其物质技术基础。目前,我国微电子技术不是很先进,以邮电通信为例,我国已能生产建设中低速的信息网络,拥有自主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的全部关键技术,唯一可能制约的瓶颈就是微电子技术。所以,我国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微电子技术必须迎头赶上。苏州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过程中,对于国外先进技术不能单纯模仿,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带动整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园区实施横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复合”产品上,以微电子产品或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连锁性综合开发为目标,带动区域内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强园区辐射功能,消除工业部门内新型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工业技术资源配置形成了“两个倾斜”的特点。一方面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向机电工业等现代化部门倾斜配置;另一方面从工业部门淘汰下来的中低水平的技术向乡镇工业转移。这一效应在苏南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形成了由乡镇工业和城市工业所构成的工业部门内部的新型二元结构。开发苏州工业园区为苏南城市大工业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走出一条与国外跨国公司联袂开发、集聚发展的路子,通过发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向外辐射和横向连锁功能,建立分工协作体系,强化具有配套优势的专业化生产,改变普遍存在的工业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的现状。

改造传统产业结构,在苏南区域内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产业群体。苏州、无锡、常州高新技术火炬带是江苏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标志性工程”项目的重点地区。苏州工业园区上好“高、大、精、新”高新技术项目,以产品关联度和资产联结为纽带,拉动区域内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的集结、重组、升级换代,建立起苏州工业园区为“辐射源”的具有高关联度的高新技术为支柱的产业群体。

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确立苏州工业园区在苏南开放型经济中的龙头地位。苏南地区是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区域,区域内拥有发达的高新技术和传统工业,乡镇工业更是星罗棋布。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南腹地,具有便于辐射的区位优势,便于实施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形成连锁带动、滚动发展态势,促进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电等支柱产业群体的崛起。苏州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以微电子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能够衍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并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在苏南众多的各类开发区中确立龙头地位。这样有利于扭转各开发区产业雷同的倾向,按比较优势发展各自具有潜力的产业,交叉辐射,互相渗透,促进苏南经济的全面发展。

标签:;  ;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_苏州工业园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