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进程绽放“美”之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情_政治论文

让政治进程绽放“美”之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情_政治论文

让政治课绽放“美”的花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教后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一课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花朵论文,后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更感兴趣。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这些蕴藏其中的美发掘出来,引导学生去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感,进而影响其思想情感,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试以笔者执教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为例,就追求政治课堂之美的路径选择做一些探究与思考。

路径一:营造氛围,让政治课浸润情感美的意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情感之美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体验着美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中达到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接受教育。

笔者在讲第一目“谁是英雄,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时,通过请同学朗读“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的颁奖词来营造相应的氛围:

大爱至善唐山13位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中流砥柱 经大忠——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死的光荣 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奥运惊艳世界 大写尊严 金晶——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华彩惊世 张艺谋奥运团队——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太空中的第一步 傲拓天疆“神七”航天员——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

伴随着浑厚的男中音如诗般的朗诵,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圣洁的微笑,显然大家被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所震撼,被这种气势所感染。心情得到愉悦,心弦受到拨动的同时,感情得到纯正,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人性完美、人格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达到了最高潮。

于是,我顺势设计了一个问题:感动中国的人物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美”与“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本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创设情感氛围的和谐美,美在亲切,美在自然,美在真挚。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情感教学时,情境本身以及教师的情感表达必须真挚、自然、亲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教师或学生不是出自真情实感,在课堂上故作姿态,或者情境设置不够到位,教学效果反而更差。不同的情境演绎着不同的美,有的开启思维之门,有的闪烁智慧之光,有的蕴涵思想之花……一个情境也可以演绎出多种美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情感的愉悦,又获得理智、认知的满足。

路径二:锤炼语言,让政治课插上文学美的翅膀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道德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中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科学思维能力较弱,掌握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或用抽象的语言讲解抽象的概念,要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应在精炼、准确、清晰的基础上富有趣味性和时代气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只有这样,在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才能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达到最佳效果。

在学生讲完了感动中国人物是什么感动了我们后,我请学生就“我心日中的道德典范”进行举例。第一位发言的学生说他从小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他很喜欢《满江红》,岳飞的爱国情感在《满江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并现场朗诵《满江红》。受这位同学的感染,其他同学纷纷发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学生发言后,我作了这样的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显然,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讲活,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就要锤炼语言,力求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富有文学美。为此,教师就必须广采百家之长,学习哲学语言的深刻性,逻辑学语言的严谨性,语言学的规范性,群众性语言的通俗性。并且注意收集积累丰富生动的材料,如文学作品、寓言故事、趣闻轶事、名言俗语等等,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

路径三:开展辩论,让政治课增添思维美的色彩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学生有时候很难接受,但如果能采用“辩论”的形式,通过辩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效果就会很好。因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正反两方面的辩论中发现事实真相。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有时候并不枯燥,反而魅力无穷。

我在讲“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与市场经济适应、法律规范协调、传统美德承接时”,创设了一个具体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讲诚信”的辩论。

[情境]李某:某私营企业老板,为人厚道,依法纳税。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依然是惨淡经营。而与他一起出来打拼的朋友都把公司经营的红红火火,向他们讨教经验,原来是在纳税方面做了两本账,内部账和外部账,得大于罚。李某打听了一下,偷税漏税的情况也不少,而且最近李某接手的一笔生意如果在这方面做点手脚就能使公司上一个台阶,过上好日子。

观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为本。

观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诚信为本。

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组,就以上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我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且引导他们把这些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即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什么为本”的深入思考。通过这次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诚信的危害。从而树立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观。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辩论的素材,如每一单元都有综合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些材料。这些素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如“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些主题通过稍微改变就可以成为辩论会的主题。通过辩论,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路径四:强化体验,让政治课焕发生活美的魅力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增加体验,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体验和感悟政治。

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是通过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活动营造出来的。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中,向同学们介绍任长霞的英勇事迹:“工作上作风果断,破案神速,人称女包青天;生活中是一位妻子、妈妈、女儿,亏欠家人很多……”

介绍完毕后,出现画外音(由学生朗读):

丈夫:结婚十几年来,我和你不仅聚少离多,还要担惊受怕。有一段时间,家里情况十分紧张,那时你在打黑专案组工作,我弟弟遭到黑势力的绑架,并扬言要绑架儿子,每天都感觉到危险包围着整个家,提心吊胆的。自你调到登封后,便把登封当成了家,成年累月地回不了郑州,我开始怎么也想不通……

儿子:因为妈妈工作忙,难得见到妈妈。有一次考试后,我实在太想妈妈了,只身一人从郑州家中骑自行车到近百公里外的登封找你。走到半路。天已黑了,没劲了,车子碰到路边的石头上摔坏了,脸上厚厚的一层煤灰,裤裆不知什么时候开了缝,过年买的运动鞋也撕裂了…

母亲:一天,我想你想得厉害,便和你爸去看你,你虽说没空,但我们还是连夜乘车赶到了登封,自己找了一个宾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左等右等,等不到你的影子,便直接到登封公安局找你,到公安局门口,才知道你正在一个案件的现场,没有时间回来……

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

1.如果你是任长霞的丈夫、儿子、母亲,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任长霞,你想对内己的亲人说什么?

在我的主持下,各个小组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言。以下选取几则代表性的亲情感言:

丈夫(学生1):“亲爱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但我今天说了,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儿子(学生2):“妈妈,我给你唱首《鲁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妈妈,快回来!”

母亲(学生3):“阿霞,我给你炖好了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你快回来,休息好了,再忙工作也不迟。”

多么伟大的母亲,孝顺的儿子,知心的丈夫。当思想政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缄默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时候,便有了一种熠熠生辉的鲜亮色彩;政治课因为触及了学生情感的柔软之处而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课堂也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共鸣而生发了一种生机与活力。我有感而发:“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愿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努力开创祖国美好的未来!”本课最后在大家的齐声朗诵中结束:“愿道德之花遍地开放,让诚信之果香飘四海。”

常言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只有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加以验证,理论才能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把理论的论证和运用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心的价值冲突相结合,与学生的心灵真情互动,从而让政治课焕发生活美。

上完这节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每忆起本节课中发生的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总会有莫名的感动。马克思曾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美育“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以美塑人”的独特功能,把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知识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导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以美引善,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美塑人,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潜移默化中成长。让思想政治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塑造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标签:;  ;  

让政治进程绽放“美”之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情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