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谢双明

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谢双明

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我国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各大建筑工程领域发展欣欣向荣。针对行业特点和立法管理的便利性,发布各类行政法规规范招投标活动。伴随着市场的爆发式发展,招投标市场发展的弊端也日益显著,尤其是存在恶意竞争、围标等现象,导致招投标市场初衷的公平竞争的价值无法体现,如果不加以制止或者遏制,可能会引导整个建筑市场混乱,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招投标是现代建筑工程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因其在工程承发包交易过程中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能够最大程度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而被在建筑工程领域承发包中使用。针对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在招投标阶段能管理好可能存在的项目管理风险因素,在后续建筑工程的执行过程中商务合约管理将显现更多管理的便利。

1.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自我国招投标法实施以来,各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些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共同构成了招投标法律体系构架,进一步规范了工程承发包行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九部委发布的各类服务专项法规。但在招投标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时常发生,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甚至损失。针对项目管理中招投标风险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强化招投标风险的管理。

1.1招投标流程的角度分析

首先,招标阶段。在招标阶段由于政府部门招标政策解读不够透彻,不同招投标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现象,建设单位部分行为存在规避招标的嫌疑,导致将项目以内部议标方式发包,降低发包标准等现象,也存在实际工作中只对部分工程进行招标,而其他部分工程则直接发包行为。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对于项目的进度时间管理存在缺陷,着急上马项目招标,现场管理实施条款考虑不足。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存在设置苛刻条款不合理等行为都会增加招标阶段的风险;其次,评标阶段。在评标阶段评委行业性、业务水平缺乏、专家库容量不够等都将导致评委的综合素质不够扎实,同时,对招标文件部分条款的理解程度不够,死抠非关键性且有歧义的条款,造成评标过程中大面积废标,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招标和审计风险的增加;最后,签订合同阶段。签订的实施合同缺乏严谨性,部分合同条款甚至存在与招标文件相背离的情况;招标人在招标前未尽可能的考虑风险因素,导致在合同审核阶段暴露出比较多实质性问题,导致需要额外沟通补充签订协议等,这些风险因素都将导致中标人,不仅存在不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的问题,还存在私下将中标项目擅自进行转包等违法违规现象。

1.2从招投标及行政管理主体的角度分析

招标人和投标人作为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主体,因此招投标风险也基本会围绕这两个主体产生。首先,招标人方面:对于招标人而言,在其主观故障导致风险发生的基础上,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招标人存在招标文件编制过失也会导致招投标风险发生,这主要体现在招标人由于自身业务综合能力不足、招标文件编制不够仔细等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导致所选择的中标人不太符合实际项目要求,从而造成项目实施风险增加;其次,投标人方面:对于投标人而言,由于主观上存在严重的高估冒算、低价拦标等现象,导致价格恶性竞争现象频频出现,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而且这就造成项目实施质量,业务进度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投标人可能还存在串通、陪标及轮流中标等现象,导致公平竞标秩序被破坏,一些不公平现象时常发生;最后,行政管理主体方面:对于行政主体而言,招投标活动是其管控、协调、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发展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更充分市场竞争,法规规定招标不允许设置招标下限,但不允许设置下限不代表可突破成本无限制的恶性竞争,行政管理主体应当及时发布各类别招标项目的成本控制线作为招标指导价格,维护招投标市场的稳定发展。当然对于招投标风险的主体管理分析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政策环境更迭、市场价格、环境保护及国防建设等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2.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

2.1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

为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风险,在招投标过程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尽量减少出现不规范现象,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同时,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招投标政策的制定应相互协调沟通,防止前后矛盾,做好政策环境与实际所需相协调。政府部门应严格的进行招标范围的界定和解读,建设单位应严格的执行相关标准文件和按要求进行操作。当然建设单位还应该按照政策法规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纵向设置多级审核审批制度,横向分散各专业部门提供招标相对应条款,相互牵制,使招标文件条款更专业更符合建设单位实际需要。

2.2可识别风险回避分析

建设单位有效地的控制风险因素,发现风险因素并及时回避或者规避,可最大化防止损失的产生。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来源于招标控制价风险、工程量风险、合同风险等。这些风险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且只能依靠建设单位通过经验积累分析而规避。首先是招标控制价风险。包括由于物价和劳动力费用上涨所带来的风险、招标控制价编制及时性风险、建设单位把关不严设计存在较多缺陷的风险等,同时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也是投标竞争层次的重要指导。其次是工程量风险。工程量是招标控制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如存在把关施工图文件不够严谨,设计不够规范,项目特征不够明确,委托第三方咨询单位编制的工程量复核不到位,也将导致工程量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是合同条款风险。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建设单位在把关合同条款的同时应当追求符合实际项目的需求,而不应过多地要求合同条款多而全,表面上考虑各种状况发生,但是实际作用性并不大。这些风险在企业内控上是属于可控可降低的风险,建设单位应当尽可能地去遏制这些风险的产生。

2.3改进评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分析

每一种评标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的评标结果,为了更好的降低招标过程中的风险,在进行评标的时候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标方法,例如,对于一般的标准施工项目,可采用价格竞争法。如果是比较复杂的项目,则需要结合报价的相关资料和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判断,可采用综合评审方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必要情况下可跨区调配专家资源。评标专家务必做好职业操守,做到量化评估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评标。诚然有条件情况下技术标尽可能采用暗标方法,暗标法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进一步强化评审的合理性与竞争性,进一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风险管理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规避,同时还需要建设单位积极主动积累经验、预判风险、分析风险,从而做出实际效益最大化决定,也能从风险分析中进一步提高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宗继红.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

[2]成于思,李启明,袁竞峰等.风险态度对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均衡策略的影响及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2):431-435.

[3]朱军.浅谈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

论文作者:谢双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谢双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