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改进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广东省佛山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_电子政务论文

实施改进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广东省佛山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_电子政务论文

推行电子政务 改进管理方式——广东佛山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佛山市论文,广东论文,电子政务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千年古镇、南国陶都——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连广州,毗邻港澳。现辖禅城、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五区,面积38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5万人。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078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3万元(约折4000美元)。城乡银行存款达1400亿元,人均存款4万元。市经济总量占全省1/10、占全国1/90,银行存款占全国1/60。佛山市得改革开放之先,担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任。近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寄予佛山建成“广东第三大城市”战略定位的厚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佛山市以信息化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初露端倪,成绩斐然,有助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诸多领域应用信息化

信息应用向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1985年佛山市成立信息中心,1995年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规划建设“信息市”,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1999年建起市政府光纤网、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办公大楼网络互联互通,构筑电子政府基础框架,建设“政府专用网”平台应用系统。2000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部门有独立网站,公务员有电子邮箱,发布信息,受理政务。覆盖外贸、金融、公安、工商、税务、交通、海关、教育、卫生、水利(三防)、国土、城建等近20个领域大型信息化系统,先后建成运作和不断完善。截至2002年底,主要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交换系统、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在线管理系统、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审系统、网上征税理财系统、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教育信息化工程、育龄妇女管理系统、劳动就业管理系统等等。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佛山市政府专网平台,已实现上接广东省政府、横联市直各部门、下接辖区、镇,四级政府相通,本市局局相连,各项联网应用不断拓展完善。佛山市政府“电子政务”试点,已纳入“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广东)”;南海区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区、广东省信息化综合试验区;顺德区列为全国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区;三水区列为广东省电信系列的全省电信信息化试点区。

二、改革与创新同步

应对我国入世和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佛山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在以信息化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政府职能转换成果。确立佛山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是服务和公平,做到五个“并举”:

1.软件与硬件建设并举。佛山市特别注重软件的跟进,在办好软件企业,加强软件园建设的同时,注意应用管理的跟进。尤其是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效益的发挥。在保证硬件建设按时到位的同时,抓人员重点培训、集中辅导、贴身指导和借用“外脑”,聘请中科院院士、专家,举办报告会、讲座等,铸就一个学习环境和氛围,以解决人员素质不适应的问题。

2.信息资源整合与理顺调整职能并举。佛山市结合政府职能转换,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更新和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打破各部门垄断、封锁,在不违反保密原则下,凡是可以应当公开的数据、资料和政策法令等,均纳入整合范围,以利发挥最大效益。财税政企一体化工程、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和并联审批,以及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既是信息资源整合的突破口,又是实施的成功范例。

3.方便服务与强化监督并举。按照广东省政府的要求,在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机关中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佛山市通过电子政务,在政府公众网上和各部门电子触摸屏、显示屏互联网上,提供办事指南、政策咨询、投诉受理和政务承办等。南海、顺德、三水区先后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投资服务中心,应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站式”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陆续展开。所有这些,扩大了政务公开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增强了政务办理的时效性。

4.农村管理应用与企业管理应用并举。南海区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从1998年开展财务电算化管理系统试点,至今已拓展到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全方位综合管理,规范了各项运作,提高了透明度,堵塞了漏洞。全区242个村,已有220多个使用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直接改善了干群关系。群众说:村务信息公开好,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佛山建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些企业已从中尝到甜头。CAD(国家科技部“全国CAD应用示范企业”13家)、CAM、CMIS(纳入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试点企业14家)、MRPI等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技术以及辅助决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产业水平的提升。企业依托城乡纺织品、陶瓷、农产品、水产品、花卉、家具、钢材、摩托车、有色金属等大型专业市场,建立起一批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网上市场(网站)进行交易。如“中国陶瓷”网站已有全国6000多家企业名录,沟通各大陶瓷市场信息,开设了“永不落幕的陶瓷网上交易会”。南海盐步环球水产市场,通过“广东水产信息网”发布当日主要市场信息,拓宽市场交易面,提升交易量,前后增加了5倍多,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有影响的水产市场之一。顺德以乐从钢铁电子商务为龙头的“亚洲钢铁网”,有2000多会员,2001年底成交钢材500多万吨,交易额达11亿美元。此外,家具、内衣、五金、摩托车等网站,都提高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拓展电子商务作了有益的尝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佛山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1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占当年GDP10%。佛山数码多媒体广播(DMB),即将进行商业试播,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建成全国首个多媒体广播产业中心基地;佛山教育网站软件平台及南海教育网络中心的教育软件,已开始向产业化生产拓展,并逐步向全国推开,为信息制造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5.拓展建设与安全防范并举。电子政务关系国家安全和政府权力的行使。佛山市注意在积极拓展和规范信息化建设、制定网站运行维护守则、运作管理规定等的同时,认真研究预防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的有效措施,采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努力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网上征税理财领先

佛山市电子政务建设,在规范和改进税务、财政、金融管理系统方面也作了有益探索。

地方税务信息化应用的突破。按照“金税工程”要求,佛山地税局全面应用广东地税统一征管软件,形成高效、统一的内部信息网络,建立根据高度集中式的征管软件(GDLTB3.0)系统,加快运行及监控体系的实施,建成一条连接佛山市局及所属南海、三水、高明三区局的10M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地税系统数据网络传送,为地方税收集约型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托。应用机关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一般及行政事务处理初步做到无纸化,提高了办事效率。与此同时,佛山地税局运用佛山信息网络和金融部门管理优势,联合人民银行及有关商业银行,于2001年7月开始实施地方税费征缴的税务、银行、国库和纳税人(企业)四方计算机联网工程——“税银库企”一体化工程。该项目利用银行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和即时结算系统,把地方税征收工作前移到相应的银行前台,授权银行集中扣缴。税款征收、划解过程则通过网络实时进行,瞬间到帐;纳税人就地就近填交纳税申报表直接给相关银行,银行营业员在计算机上与地税部门核对无误,立即发出扣税指令,即可将应税款直接划解到国库,同时打印并出具扣缴税费专用凭证给纳税人。为此,地税部门调整增加了征收点,由原来的8个增至152个。这项操作只需2-3分钟,方便快捷,避免了纳税人多次徒劳往返,又使每笔税款完全置于国库、税务局监控之中,有效防止了可能发生的税款截留、混库等弊端,给为税清廉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4个多月来,有纳税人4.8万多户、直接扣缴税款5亿多元(占同期申报户数93.5%)顺利通过此项工程直接完税,各方反应良好。在完善电子办税系统时,还为纳税人提供多种远程申报纳税途径、税务查询、发票管理等服务。这有利于强化依法治税力度,改进地税征收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财政管理信息化驶入快车道。南海区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系统,是南海财政局以西樵为试点进行开发的,从2001年底试用,目前已有56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财务核算工作的统一管理。该系统由10大功能模块组成,包括财政票据、票据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系统管理、领导查询等,各功能模块中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在线互相流通,形成一个以会计核算为核心,融合票据、资金、资产、工资、合同管理于一体的、精简、统一、效能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显著功效:一是减员增效,节约财务管理费用。西樵56个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由原来的近100人减至出纳、会计11人、专职报帐员5人(其他为兼职)。此项每年节约开支250多万元。二是进一步强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四是有利于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对各单位资金、资产等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协调,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作用。五是推动廉政建设,防止腐败,从源头上对单位财务行为实现全过程在线管理和监控,从制度上和财务收支运行程序上,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乱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四、新世纪实施“二三五二三”信息化建设计划

佛山市力争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标由49.5%提高到62%。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由9%提高到16%,年均递增23%。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占1/4以上。以“应用”为龙头,实施”二三五二三”计划,即:两个工程——家庭上网工程、公众上网工程;三个数据库——国民经济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五个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二期工程(52个单位的0A建设)、民政社区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工程、教育信息系统完善工程、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二十三个应用项目: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环保信息系统、税银库企一体化工程、交通行政服务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系统、OA电子印章系统、OA短信系统、市委办业务信息系统、市纪委办业务信息系统、多媒体会议室、电子政务安全平台、政府资源网与政府公众网整合工程、GIS基础信息系统、数字化高新区、企业信息化平台(1DC、ASP建设)、数字档案系统、数字图书馆二期工程、网上统计系统、党员统计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标准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上计划的实施,将加快佛山信息化进程,初步形成数字化城市雏形,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标签:;  ;  ;  ;  ;  ;  ;  

实施改进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广东省佛山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_电子政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