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请不要学钢琴_郎朗论文

郎朗:拜托你别学钢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别论文,学钢琴论文,郎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郎朗对于父亲郎国任是充满怨恨的。父子间弄成这样,跟郎国任对郎朗寄托了太多希望有关——为了能让儿子出人头地,郎国任像训练一个特种兵一样锻造郎朗,甚至剥夺他所有乐趣。

好在,郎朗成名了,郎国任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承认,这些年来,他一直担心自己逼不出一个功成名就的儿子,最终导致父子反目成仇。他说,他就像在陪着郎朗走钢丝,走过去了,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失足,父子俩都将坠入深渊……

每个父母都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和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一股脑儿挂到孩子脖子上,想把孩子从芸芸众生中拎出来。

郎朗没有童年。自从父亲举债买了家里唯一奢侈品——钢琴后,便不许郎朗看电视,不许躺在妈妈怀里撒娇,也不许缠着家长讲故事。每天所有时间都要用来练习琴。郎国任给郎朗规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早晨5点45分起床,练一小时琴,7点吃饭20分钟,饭后练3个小时琴,然后写作业。

对郎朗狠,对自己也没有留情,那时郎国任在沈阳空军文工团做二胡演员,本来是一份清闲的活儿,但他打算找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因为学钢琴是一项高开销的消费。

为了郎朗的未来,郎国任成了公安局的执法人员,用拉二胡的手去抓小偷。也许是因为自己为儿子付出太多,不能容忍郎朗所犯的丝毫失误。一天,他看到郎朗在玩变形金刚而没去练琴,他不由分说地把所有的玩具都扔出窗外。

这样的结果是家庭气氛越来越沉闷。为了给郎朗创造更好的求学条件,郎国任连警察这份职业也辞掉了,他先行一步去了北京,为父子俩物色一个便宜的住处。找到住处后,郎朗的母亲将郎朗送到北京,用她在沈阳的工资支撑这个家分居两地的开支。郎国任找到的住所在丰台,公寓楼破败不堪。郎国任把郎朗母子从火车站接到住处,打开门,说:“你的钢琴在那儿,现在就开始练琴。”郎朗的母亲说:“孩子刚下火车,我们在车上一整天很累。”郎国任坚持说:“他练琴一天都不能耽搁,一定练2个小时才能睡觉。”郎朗开始练琴,他练琴时眼里含着泪水。

很多年后,郎朗在电影院里看瑞士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片中智商达到180的天才少年维特,不甘心自己被父母摆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纵身一跃时,郎朗泪流满面……

母亲离开北京之后,郎朗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琴声中。没有母亲在身边,钢琴成了他感情的延伸。它不能像母亲一样把自己抱在怀里,但它给自己安慰,让它积蓄感情,提供一个躲避现实,又不触怒父亲的地方。

起先,郎朗晚饭后练琴会练到7点,后来延到8点。后来又到9点、10点,有时甚至到11点。公寓楼的墙壁很薄,四周的邻居开始抱怨。听到那些叫骂,郎国任会冲他们喊话:“我儿子是个天才!免费听他弹琴是你的福气!有一天人们会花钱去听他弹!”

有人报警叫来了警察,郎国任对警察说:“你看,我过去也是警察,这是我的制服……”他一边指给警察看,一边继续说:“我儿子是个音乐天才,正快要成大器的时候。你们看,沈阳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郎国任身上随时都带着那些报道。警察很仔细地读完了文章,又拿报纸上的小男孩照片和郎朗比了比。他们能看出郎国任没有说谎。郎国任继续说:“我放弃了工作,把我的精力全部扑在儿子身上,好让他施展才华。我们靠他妈妈挣的微薄工资生活。从经济上讲,如今我们已是四面楚歌了。我们有的就是儿子日夜练琴。他必须日夜练琴,两千名学生报考音乐学院,只招15人!我们有决心,他会成为第一名。我们需要帮助,就是不要管我们……”

郎国任希望郎朗考进音乐学院,但郎朗的钢琴老师在教了他一段时间后,给了很糟糕的评语,并将他拒之门外。那时郎朗只是个小学5年级的学生,郎国任把安眠药瓶塞在郎朗手里:“现在就把30多片药都塞进嘴里去。”虽然年纪小,郎朗懂得保护自己,他看着父亲错乱的眼神,吓得跑到阳台上。郎国任走到阳台,推着郎朗说:“不吃药,那就跳下去。”郎朗吓得要死,他想到了自己的手,父亲最在乎自己的手。于是郎朗开始用小拳头拼命打墙壁,郎国任惊呼:“停下来,你会毁了你的手。”“不,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

郎朗边哭边说:“我再也不练琴了。只要我活着,就永远不再碰钢琴。”再也不练琴,再也不看一眼钢琴,再也不和父亲说话,再也不看一眼父亲,再也不原谅他,再也不停止恨他。没了钢琴,郎朗是个没有梦想的小孩,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上学,和他怨恨的父亲住在一起。

郎国任央求郎朗:“你今年能开始练琴吗?”郎朗对他不予理睬。几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然后是2个月、3个月。

郎朗的情绪变得极其压抑,他开始惦念钢琴了,弹琴是唯一能安慰他的东西。但他仍然无法鼓足劲坐到琴凳上,一想到练琴,他就想到父亲粗暴的行为,郎朗要以不弹琴来折磨父亲。

很多年后,郎朗坐在电影院里,看着瑞士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片中智商达到180的天才少年维特,不甘心自己被父母摆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纵身一跃……看到这里,郎朗泪流满面。

郎朗回头发现父亲躲在雕像后面哭得像个孩子。那一瞬间,他明白了父亲所有的苦心,十几年的逼迫就是为了这一刻。

开始有邻居来串门,他们曾对郎朗弹琴发出的声响大发牢骚,但现在,她们问郎朗为什么不弹琴了?他们告诉郎朗,他们越来越觉得他弹的琴是给大家的一份礼物,希望他继续弹下去。

郎朗终于又坐到了琴凳上,郎国任再也不像此前那样逼迫郎朗。郎朗在家弹琴,他就在北京城奔波,寻找最好的钢琴老师,然后带着郎朗去接受辅导,软弱但坚定。

郎朗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音乐学院,郎国任带着他搬了家。搬家时,邻居偷偷告诉郎朗,其实他们还是觉得他弹琴很扰民,他不弹琴时,是他的父亲挨个儿求他们假装来夸他的钢琴弹得好,希望他能继续弹下去。邻居们告诉郎朗:“你爸爸是个疯子,但他对你感情深刻到骨髓里。”

进入音乐学院的郎朗终于崭露头角。13岁获得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5岁获得美国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在郎国任的陪同下赴美深造。

到了美国,父与子的关系变了。郎国任不再是指挥者,郎朗也不再是反抗者。受到美国法律保护的郎朗,可以直接拒绝父亲的任何要求。

郎国任非常颓丧,再一次被儿子挫败后,郎国任悄悄收拾行装,决定独自回国——但是,他不知道护照怎么用,不晓得机票怎么买,甚至,他都不知道机场的门朝哪个方向开。出走的结果是,他不得不向警察求援,最后由郎朗来警察署将他领回去。

跟着郎朗回家后,郎国任骤然老了许多,他告诉郎朗:自己老了,除了给他添麻烦之外再也帮不了他也管不了他了,以后的路,由郎朗去走,他只能静静地看了。

就在这种独自谋生的困境中,郎朗开始体谅父亲。美国的老师不希望郎朗给自己太大压力,不鼓励郎朗参加各种比赛。但郎朗觉得自己必须亮出自我。“我参赛,我要成为第一名,这才会吸引经纪公司,吸引大师级人物的注意力。”

这么多年以来,父子俩终于想到了一起。父子俩决定去参加拉尼维亚音乐节,因为那里会出现音乐界的权威人物艾森巴赫。在父子俩巧妙的安排下,郎朗获得一次为大师做表演的机会。演奏结束后,大师毫不保留赞誉之词,给了郎朗热烈的拥抱。郎朗回头看父亲,发现他躲在一座雕像后泪水横流,哭得像个孩子。那一瞬间,他明白了父亲所有苦心,十几年的逼迫就是为了这一刻。第二天,郎朗就接到通知,要他坐飞机去异地表演,从此一举成名,成为第一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得主。

郎朗越来越有名气,郎国任陪着郎朗到每一个演出场所。一次,郎朗提出父亲和自己一起演出,父子俩一起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两匹马》。父亲拉着二胡,儿子弹着钢琴。音乐在这一刻让父子的感情水乳交融。那一刻,郎国任笑了。

如今,郎朗已是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中国钢琴演奏家。他和柏林爱乐乐团、美国著名的五大乐团签约合作,每年演出140场左右,每场演出费7万欧元。他还是奥迪、索尼、万宝龙、阿迪达斯、招商银行等几十个品牌的代言人,每个广告代言至少500万人民币……据保守估计,从2005年起,郎朗平均每年至少有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进账。

但是,郎国任和郎朗强调:他们不觉得他们家的家教方式值得推崇和借鉴。在中国,目前大约有4500万琴童在学琴,郎朗不希望,其中有像自己一样度过童年少年阶段的翻版——那样的经历,是想起来就后怕,说起来就心惊的。有时,爱与恨,造就与毁灭,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标签:;  ;  ;  ;  

郎朗:请不要学钢琴_郎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