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村庄空间优化对策论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村庄空间优化对策论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村庄空间优化对策

刘敬财1王炳华1刘斯琦2 孙 艳1

(1.南京江地土地开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2.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资金短缺和空间不足两大问题,如何化解矛盾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可持续推进。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挖潜耕地后备资源,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以此推进村域空间布局优化。

[关键词] 美丽乡村;土地综合整治;村庄空间;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采用“多方参与”模式开展了“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借助村域农用地整治和村域建设用地整治,以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为抓手,在不突破全域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解决乡村所需的发展空间问题;经过土地综合整治将富足的新增耕地指标通过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交易,争取建设所需资金。

本文以西夏墅镇东南村为例,对“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初步探索和总结,提出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体系规划构思,融合村庄规划、村域农用地整治规划和村域建设用地整治规划,借助土地综合整治解决乡村发展空间和资金问题,结合全域空间格局优化合理安排“三生”空间,并通过产业引导、生态景观营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1 建设用地整治

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摸清东南村宅基地自愿退出意愿。在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基础上,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地类细分: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景观与绿化用地和村内交通用地等。其中,针对宅基地,东南村充分摸清房屋闲置情况及农户退出意愿;针对经营性建设用地,东南村通过进厂调研,摸清企业经营状况及利用效率,认定低效产业用地;针对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东南村按照建设用地标准和村庄实际需求进行集约节约评价;针对景观与绿化用地、村内交通用地,东南村结合村庄规划的绿化景观系统和道路网络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地类细分、节约集约评价等方式将可以作为补充耕地的范围纳入村域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数据库,并按照难易程度安排年度实施计划。

1.2 农用地整治

按照摸清家底、分类推进、全面提升的要求开展村域农用地整治。摸清家底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全域补充耕地潜力、田间配套设施情况、农业产业布局情况及农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摸底。结合年度土地变更数据,查清东南村可进行复垦开发的废弃坑塘、沟渠及田坎等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同时,对全村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情况进行摸排清查,摸清全村水源、灌排体系及田间道路系统。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分级推进。在对全村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情况进行摸排清查的基础上,按照查漏补缺的思路,充分发挥现状已有设施作用,同时结合东南村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田间配套设施,发挥基础设施整体最优效益。

对阀门材质的选择则应满足紧急切断阀的防火设计要求,密封面采用硬密封,耐火设计应符合API 6FA,主要部件材质选型见表1所列。

2 村庄空间格局优化

生态绿色是农业农村发展最大的优势,绿色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首先,梳理村域内河流水系,积极开展清淤清障和岸坡整治工程,形成以新孟河、安宁河为基本骨架的村域水系网络,与以政泰路、韩村大道、东南路等为骨架的道路绿网共同构建“蓝绿”水陆廊道生态框架。其次,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推进农田水利配套,严格制定产业准入门槛,防控种植业污染。最后,结合民俗旅游发展,结合人居环境改造,以大薛家特色田园建设为样板,通过村庄景观风貌改善提升人居生态环境。

2.1 农村生态空间优化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三农”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而解决好全域空间优化问题,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消除城乡之间差距的基础。

东南村依托村域水稻、小麦、草坪及蔬菜种植基础,通过空间整合将零散农业种植整合为三大类型规模化种植片区。一是特色稻田片区,东南路北侧以绿色稻米种植为主,通过规划沿道路打造艺术稻田、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形成以农耕文化体验、创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旅活动,结合民宿改造、亲子活动等组织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活动。二是经济苗木片区。西海路(规划道路)南侧河道以北保持原有草坪种植;新孟河东侧滨水地区打造景观性较好兼具一定经济价值的草本植物,如油菜花、向日葵等。三是精品农场片区。政泰路两侧打造微型欢乐农场,包括鱼蟹规模化养殖、果蔬采摘、地方精品瓜果种植等,吸引人气,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2.2 农村生产空间优化

根据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状态,气相沉积可分为覆盖表层与扩散表层,主要应用于耐磨涂层,在高温涂层中热稳定性较好,涂层致密均匀且密度、纯度、结构和晶粒度易于控制,结合强度较高。一般采用的测试方法有弯曲法、热冲击实验法、划痕法、压痕法等。

2.3 农村生活空间优化

东南村瞄准生活空间提升,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丰富建筑形式,打造集乡村民居、邻里院落、居住组团、现代社区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注重村庄文化传承,通过建设社区中心、村口文化展示广场等,复兴传统文化风情,丰富村民休闲文化活动。在东南村大薛庄周边进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通过民宿改造,全方位靓化农村环境。

2.4 产业布局优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东南村按照区域资源禀赋对产业进行分区引导。特色稻田片区以稻米种植为基础产业,东南路北侧以绿色稻米种植为主,通过规划沿道路打造艺术稻田、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形成以农耕文化体验、创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旅活动;东南路南侧以有机稻米种植兼顾综合种植,通过民宿改造、亲子活动等组织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活动;经济苗木片区,西海路(规划道路)南侧河道以北保持原有草坪种植;新孟河东侧滨水地区打造景观性较好兼具一定经济价值的草本植物,如油菜花、向日葵等;精品农场片区,政泰路两侧打造微型欢乐农场,包括鱼蟹规模化养殖、果蔬采摘、地方精品瓜果种植等,吸引人气,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3 结语

东南村“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立足乡村本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借助土地综合整治解决乡村发展空间和资金问题,结合村庄规划合理安排“三生”空间,并进行产业引导、生态景观营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为新北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新模板。在规划编制及落实过程中,新北区按照“多方参与”模式推进工作,区人民政府作为规划建设的发起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以综合利益为目标导向,统筹协调各方参与规划过程;村民是“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是保障规划落地的关键;新北区积极引进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多支规划设计团队,作为规划设计的技术提供方、观念引导者和利益协调者,也是保障规划落地实施和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东南村建立了部门牵头、镇村联动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会议,将问题摆在凸显位置,及时听取村民意见,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为美丽乡村建立了良好的问题协商沟通机制。

盖尔达耶古城的建筑和街道围绕着中央的清真寺大致呈放射状排布,但由于街巷尺度狭小,城市建筑密度极大。在沙漠地区,建筑的朝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很大,从当地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朝向的立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很大,朝向为正南或正北的房子受到太阳辐射最少[1]。盖尔达耶的建筑并没有固定的朝向,但却能保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材较好的热惰性和紧凑密集的排布秩序。除了狭窄的街巷尺度,相邻建筑之间往往还会通过共用围护结构的形式来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室外环境的直接接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罗伊玲,周玲强,刘亚彬.“全域化”生态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武义生态养生旅游与美丽乡村共建为例[J].生态经济,2016(2):139-142.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3-37-2

标签:;  ;  ;  ;  ;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村庄空间优化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