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如何弘扬“人文性”论文_刘云夏

语文课应如何弘扬“人文性”论文_刘云夏

刘云夏

〔摘要〕语文课需打破程式化,上出不同的风格;需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内涵,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师应用博大的爱带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文性人文精神打破程式化以情激情人文关怀

什么是人文呢?所谓“人文”,顾名思义:一是“人”,“人性、人格”;二是“文”,“文化”;将“人”与“文”合提,就是说“人性”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应该视为有机的整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性”这一人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已经为广大有知之士所认同。在语文过程中,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精神等)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即通常所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人文性”的弘扬,更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征。那么,语文课应该怎样弘扬“人文性”呢?我认为:

1 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做了全新的界定,指出了语文在学生人格塑造、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1.1 教学目标中引进人文教育。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重传授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美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意识到自己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在单纯的传授一门知识,同时也在担任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综合素质的重任,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1.2 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把人文精神渗透于语文教育内容之中,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韵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等,通过具体的教育内容融化人文精神,为学生营造人文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探讨、师生互动,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同时,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体验,在高中浯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成为作品情景中的人物,体验作品中的真、善、美,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语文课必须打破程式化的教学格局

2.1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优秀作文、经典名著无不在诉说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表现着特定的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语文教师应善于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成功的传达给学生,以感染学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然后“悟情传情”,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让学生穿越时空,和智者对话,与先驱者交流,拜谒东坡,倾听李清照,叩访钱钟书……去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让那些抒写真情、感悟人生、寄情山水、醉心文化的格高调远的文章走进学生心中,使学生既能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味,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很快就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课的钟爱。

2.2 语文课堂应放飞激情、充满诗意。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就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因为,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形成了国语的筋骨。语文,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人文载体,其课堂理所当然应当充满诗意。那么,什么是诗意呢?我认为,诗意就是个性,是灵性,是激情,是生命的跃动!人们常说,语文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创造,就是个性,就是灵性,就是激情,就是生命的跃动,也便就是诗意。所谓充满诗意,说的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含丰富,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用丰富的表情(而不是刻板的),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而不是生硬的、干巴的)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诗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产生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情境,才能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并从中自然而然地领略许多为人的道理。

2.3 语文课堂应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人说,师爱胜过母爱。的确,师爱比母爱更伟大,更崇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去感化学生,带领学生健康成长。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使学生感到亲近、可信赖、可效仿,没有心理距离。在课堂上,要经常亲切地环视学生,让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在关心和期待着自己;要用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表情、和蔼的语气、真诚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语言不仅要讲究规范、凝练、形象和生动,更要体现出尊重、体谅、温暖和坦诚。实践证明,师生间在课堂上民主平等的情感交流,会使教学情境加倍和谐亲切。有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坦诚,换来的是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情感息息相通,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教师得心应手,最佳发挥;学生如沐春风,其情融融,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要实现语文课堂“人文性”的弘扬,关键在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学习美学知识,加强自己的美学修养;要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要创造性地工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之,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论文作者:刘云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应如何弘扬“人文性”论文_刘云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