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文本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分为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四大类,并提出自主开发,特色开发和共同开发三条建议。根据自主开发、特色开发和共同开发的原则,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单一结构,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隐忧——即对包括思想政治教材在内的文本资源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匮乏。在课程资源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文本资源虽然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却依然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教科书是最主要的资源,其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资源。本文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研究兴趣爱好以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试图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除外)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丰富和拓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尽绵薄之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1.内涵

“文本”一词,来自英文text,它的词根texere表示编织的意思。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文本可以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也可以由一系列句子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指以书本和汉语言文字为主要形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助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实现的一切课程资源的总和。

2.类型

(1)马列经典著作

马列经典著作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文本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教育,其理论知识主要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2)其他学科教材

中学其他学科教材包括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等。这些教材文本资源与思想政治学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地取材的理想素材。

(3)相关学科著作

高中思想政治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由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选修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内容组成,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宗教学、法学等诸多领域。这些学科的著作是思想政治课重要课程资源。

(4)优秀文学作品

这里的文学作品既包括被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也包括语文课本之外的古往今来一切优秀作品。文学作品直观、生动、形象,可以弥补思想政治课理论色彩较浓,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的缺陷。同时文学语言是一种情感语言,有利于引发情感效果,落实情感目标。

(5)国家法律法规

培养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现代公民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选修模块《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均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适当介绍和补充。

(6)重要时政材料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因此,电视、报刊等媒体中反映国家大事、国计民生的内容、党和国家重大会议重大决策、国家领导人讲话等时政材料亦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政治课堂。时政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弥补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性,凸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历史参考文献

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学德育大纲》(1994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等。这些重要参考文献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有的甚至直接写进思想政治教材。历史参考文献主要供教师参考,亦可适当用于课堂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策略和方式

1.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1)典型性

文本的选取,应具有典型性。即文本在教学中对于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和落实三维目标,具有直接明显的作用。例如,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我们可以选取老子的经典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等。这段文字将抽象的矛盾内涵加以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时代性

文本的选取,要尽量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除经典文本外,要尽量开发和利用当代有影响、为学生所熟悉的文本作品。例如,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我们固然可以选用老子的经典名言,但也不妨让学生感受一下当代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中一段精彩的议论:“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这段文字既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又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的气息,兼具典型性与时代性特征。

(3)适切性

即文本的选取和呈现方式应使学生感兴趣,并唤起其积极的思维。具体来说,文本应尽量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合他们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文本的呈现方式应丰富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例如,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的导入中,我们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并投影歌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这段歌词写得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旋律慷慨悲壮,加之《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使原本枯燥、严肃的课本理论变得丰满、鲜活起来。

(4)探究性

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文本的选取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解决问题。上述案例中的文本不仅切合学生实际,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好奇心:为什么昔日赫赫一世的英雄人物却不能主宰历史的车轮,历史的兴衰沉浮究竟由什么决定,社会发展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又是什么?

2.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1)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进行开发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开发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文本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各类文本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年龄、个性、知识、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选择和利用适合的文本资源,力求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例如,对于高一学生,为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侧重选取重大时政资料;对于高二选修政治的学生,可重点选择人文性、思想性强的文章和著作;对于高二理科班学生应尽可能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的教材中开发合适的资源;对于复习迎考的高三学生,则立足教材,适当拓展。

(2)根据教师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发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社会人文学科诸多领域。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征。在文本资源开发中,一个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遍地开花。这里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发。如对经济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寻找资源;对政治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在政治学著作如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等书籍中寻找资源;对文化感兴趣的教师可以从林语堂的《中国人》、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发现资源;对哲学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寻求资源等。总之,教师应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开发出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本资源。

(3)建立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信息交流库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收集、处理、展示各类不同类型的文本资源,建立各类文本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各类文本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登记表》,把文本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一方面便于查找、调用、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据此可以不断提高课程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更好地创造和积累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更大范围的交流和分享。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入《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登记表》。

(4)建立与其他课程资源协调转换机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课程资源分为文字与影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文本资源尽管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开发和利用中也要注意与其他类型课程资源进行协调转换、有机融合,防止文本主义的倾向。

3.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

(1)课堂呈现

①问题—探究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教学发生的根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利用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是结合教学内容尤其针对教学重难点,在呈现文本之后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惊讶和探究。

例如,结合《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介绍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描绘的一个名叫泰门的贵族。他家中曾经金玉满屋,良田万顷,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许多食客天天登门,奉承拍马,想方设法骗取和挥霍他的财产,最终使他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那些食客见他已经破产,纷纷离他而去。穷极潦倒的泰门只得逃到大森林中去,独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悲叹世态炎凉。有一天,他饿极了,挖树根充饥,竟挖到一罐黄金。面对这罐黄金,回首往事,泰门发自肺腑的感叹道:“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段独叹绝妙地描绘了世俗人眼里的货币是那样迷人,又是那样冷酷无情,似乎成了主宰人的命运,让人顶礼膜拜的“上帝”。在展示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出示问题:(Ⅰ)货币是怎样产生的?(Ⅱ)它的本质是什么?

②情境—陶冶式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情境—陶冶式主要着眼于落实思想政治课情感目标。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鉴于文字符号刺激的单一性,创设情境的通常做法是将一定的文本转化为声音文件或者音像文件。

例如,结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文结束时,播放配以图片文字的声音文件——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充分发掘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感染、感情上的陶冶,进而使课程内容中的德育思想真正“渗透”人心。

③诵读—体验式

“诵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高声朗读。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例如,结合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如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出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法国诗人克洛岱对《声声慢》的译文《绝望》。李清照的《声声慢》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克洛岱的译文《绝望》为:“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我们可以在投影展示两段文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实践证明:学生在诵读、赏析和比较中不仅能够感受西方文学语言的直白粗犷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风雅,解决了认知问题(即认识到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更激发了学生对于中文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让置身于现代化中渐行渐远的我们获得一份心灵的慰藉和滋养。

④对话—质疑式

新课程主张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向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以充实、佐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文本、自由对话。

(2)课外阅读

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课外阅读的文本资源按照不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入门向导类

该类文本主要作为学生正式学习课本理论之前的入门向导,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习兴趣。该类文本资源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如结合《经济生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经济学者梁小民的系列著作《经济学的开放》、《小民读书》、《读经济学书》、《寓言中的经济学》、《小吃店里的宏观经济学》、《小民谈市场》、《经济学是什么》、《黑板上的经济学》等。这些作品用平和朴实、亲切生动、形象而富有趣意的笔触将经济学娓娓道来,好比送给学生一双排轮溜冰鞋,帮助他们在学习经济常识的道路上又快又省力地前进。

②拓展提高类

该类文本主要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之后的补充和拓展,目的是拓宽、深化所学课本知识。该类文本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思维程度要求较高。例如在学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矛盾观点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以进一步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③点化人生类

该类文本的特点是将课本理论融于人生经验,体现了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的课程理念。如结合哲学教学,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智慧背囊》系列。书中许多文章,如《低头也是一种智慧》、《退步原来是向前》、《一生只做一件事》、《赛车时,你在做什么》、《没有“意外”的成功》、《你的敌人在镜子里》、《天才的另一面》、《傻到极处是聪明》等等,不仅与课本理论紧密结合,而且可以启迪智慧、点化人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需要指出的是,在思想政治教材与新开发的文本资源关系上,教材始终是第一位的,是教学最重要凭借和依据,而新开发的文本资源则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它是为理解教材服务的,不可以本末倒置。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1.丰富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实施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文本资源包括马列经典著作、中学其他学科教材、相关学科名著、国家法律法规、历史参考文献、重要时政材料、文学艺术作品等,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宗教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内容极其丰富。如果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仅仅是人类智慧之“冰山一角”,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庞大部分。长期以来这些隐藏在冰山之底的丰厚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打破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以教材为绝对主导的单一结构形式,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内容,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开阔的思想资源和多样的价值选择,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顺利实施。

2.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有调查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是学生最不爱学的“课程的首选”。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所以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面目可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少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就教材教教材”,课程知识被风干化而缺少丰富具体的文化之水的滋润,结果导致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失去了敏感性。与简约化、理论化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是丰富的、鲜活的、具有开放性的,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里得的经典之作——《铅笔的故事》中感受市场的神奇和力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马列经典原著中体验思想的深刻与优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左拉铿锵有力的《我控诉》中感受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神圣与光荣;我们可以用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春天里》的歌词引导学生体验民生之艰辛和政府之责任;我们可以用“我爸是李刚”以及“蒜你狠”、“油你涨”、“姜你军”等网络流行词汇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等等。总之,丰富的文本资源能开拓学生视野,给予学生丰厚的精神滋养;鲜活的文本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思想政治课独有的育人价值和学科魅力。

3.培养阅读习惯,构筑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将教材称为“第一套教学大纲”,将课外阅读称为“第二套教学大纲”,提出通过“课外阅读”为“第一套教学大纲”的学习构筑广阔的智力背景。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就不会是死记硬背了。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思维程度要求高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或者课后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文本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可以为思想政治课学习创造良好的智力背景。

4.促使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持续不断的反思,二是加强阅读以开阔视野弥补自身实践的局限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不停的阅读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涉及社会人文领域的诸多方面,一个政治教师只有广泛涉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突破狭隘的专业限制,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政治教师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制约其专业成长的高度。同时在文本资源的开发中,教师需要学习课程知识的一般理论,分析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要认识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等。因此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也是教师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标签:;  ;  ;  ;  ;  ;  ;  ;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