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调查研究_审计风险论文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调查研究_审计风险论文

关于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调查研究论文,上市公司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几年,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相继发生财务欺诈案件,直接导致对会计报表的重新表述和上市公司的破产,损害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人们在谴责造假的上市公司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也颇有怨言。特别是最近意大利第八大企业帕玛拉特由于财务欺诈而提出申请破产保护,导致全世界又将目光投向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并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提出质疑。伴随着上市公司连续不断的财务欺诈案,国内外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也接连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而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则因审计失败被迫关闭。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上市公司审计中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审计风险,这些审计风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与生成财务信息链条相关的主体,包括上市公司、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机构、相关利益者和会计师事务所,在上市公司生成财务信息时施加的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为了印证我们的判断,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成因,我们于2003年10月设计了《上市公司审计风险调查问卷》,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们收集、汇总调查结果过程中,2003年底爆发了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为我们研究审计风险的成因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因此,2004年初我们又作了一些补充调查。

一、研究起因、研究范围和调查问卷的回复率

(一)研究起因

要研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成因,首先要给出审计风险的定义。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描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具体地讲,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上述定义将审计风险归结为企业本身带来的风险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带来的风险,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审计风险的成因。但这种划分也模糊了影响审计风险的一些重要因素,致使社会公众以为审计风险就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就上市公司而言,实际上审计风险是综合因素促成的,而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只是带来审计风险的两个环节。通过对最近几年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的研究,尤其是对帕玛拉特事件的研究,我们将审计风险的成因界定在与生成财务信息相关的主体范围内。与生成财务信息相关的主体对财务信息影响较大,是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些主体包括上市公司、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机构、相关利益者和会计师事务所。

意大利于2003年底爆发的帕玛拉特事件对我们研究形成审计风险的综合因素提供了有利的佐证。从帕玛拉特事件来看,审计风险涉及与生成财务信息链条相关的主体,既涉及公司本身,又涉及政府监管机构、相关利益者和审计师。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政府监管机构的疏忽,也存在相关利益者涉嫌合谋和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等因素。

(二)研究范围

截止200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4627家,其中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72家,占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比重为1.56%;执业注册会计师6.1万人,其中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2014人,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比重为3.3%。由于我们研究的是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成因,故此次研究的范围限制在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董事或类似职务的人员、高级经理或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及一般审计人员。为了使调查具有广泛性,我们对全部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将调查内容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者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职务、从事审计业务的年限、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时间以及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客户数量和年业务收入;第二部分了解被调查者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态度,要求从上市公司、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机构、相关利益者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因素回答是否构成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三)调查问卷的回复率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回复率,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发出调查问卷前,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预先测试。我们选择了5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级次的调查对象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回答,听取他们对调查问卷的理解程度和改进建议,以消除不准确的表述。二是在发出调查问卷时,我们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希望他们及其员工配合此次调查。三是在发出调查问卷后,我们进行了跟踪和联系,了解调查对象回复的意愿和进度。

我们在发出调查问卷时,选取了100%的完全样本,即向全部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为58.4%。从被调查者的构成看,合伙人、董事或类似职务人员占16.10%,高级经理或部门经理占25.34%,项目经理及一般审计人员占58.56%。从事审计业务的年限3年以下(含3年)的占25.68%,3—5年(含5年)的占23.29%,5—10年的占37.33%,10年以上(含10年)的占13.7%。从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时间看,尚未取得资格的占53.77%,3年以下(含3年)的占15.41%,3—5年的占13.01%,5年以上的占17.81%。从调查对象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客户数量看,拥有10家以下(含10家)的占12.33%,11—20家的占33.90%,21—30家的占18.15%,31家以上的占26.37%,不知道客户数量的占9.25%。从调查对象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业务收入看,1000万元以下(不含)的占0%,1000万元—3000万元(不含)的占50.69%,3000万元—5000万元的占20.89%,5000万元以上(不含)的占20.89%,不知道收入多少的占7.53%。

由于调查问卷的回复率是58.4%,为了使从样本推断的结论具有可靠性,我们选择了5家没有作出回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电话联系,询问有关人员对调查问卷中所列示的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看法。结果发现,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与其他被调查者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将58.4%作为概率样本进行推断总体。

二、对与生成财务信息链条相关的主体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应当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在股票发行前和上市后,会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非常重要,代表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和会计报表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但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编制虚假财务信息,甚至进行财务欺诈,从而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审计风险。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当局承受异常压力、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当局品质存在问题等。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选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比例最高,占80.14%,选择“管理当局承受异常压力”、“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当局品质存在问题”均在60%左右。

从目前来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被大股东操纵、独立董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过于复杂的组织结构、涉及特殊的法人身份或管理权限等;管理当局承受异常压力主要表现为管理当局对外提供的信息过于乐观而导致外界对其产生不合理的期望,为了满足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对外筹资的需要,可能被证券监管机构特别处理(ST)或退市,急于摆脱特别处理或恢复上市,为了清偿债务或满足债务约束条款的要求等;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为管理当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有关人员相互勾结致使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或执行无效,会计信息系统失效等;管理当局品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司、董事、经理或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曾存在违反证券法规或其他法规的记录,或因涉嫌舞弊或违反法规而被起诉,对于重要事项采取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并试图将其合法化,不及时纠正已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等。被调查者回复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这一现实。对于管理当局的管理水平、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员工的内外串通舞弊等,被调查者选择的比例较低。

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也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收费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以客观反映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价值:(1)审计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所需审计人员的水平和经验;(3)每一审计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4)提供审计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然而,在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由于低价格的竞争比较激烈,往往削弱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究其原因,一些上市公司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尚未形成强烈的内在需求,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往往考虑的是审计费用而非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执业质量。在调查结果中,有64.04%的人认为是公司故意压低审计费用。上市公司往往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逼迫会计师事务所自行降低收费标准,甚至降低审计质量。选择“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无力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的只有30.82%,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务状况并不是造成审计费用低的主要原因。还有85.62%的人认为是由于伺行之间的低价竞争造成的,可见压低收费争抢客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67.12%的人认为,审计费用较低是由于收费标准太低,没有反映当前的物价水平。

(二)政策制定部门

与上市公司生成财务信息直接相关的政策包括会计规范、审计规范和信息披露规范。会计规范是上市公司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审计规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依据,信息披露规范是上市公司编制信息披露内容的依据;上述规范三位一体,构成了上市公司生成财务信息的重要法规依据。因此,政策制定部门制定的政策是否公开透明、层次分明和易于操作,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同时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选择“相关规章制度缺乏衔接、不配套或相互抵触”的占66.78%,高居所有原因之首。不同政策制定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制定了与上市公司生成财务信息有关的规范,由于部门之间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致使某些规范之间缺乏衔接,没有必要的配套措施,甚至相互矛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选择“审计准则缺乏可操作性”的占45.55%。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重要依据,如果内容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运用的难度。“缺乏信息披露要求或要求不明确”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达到总数的36.3%。如果缺乏明细、可操作和公平执行的具体规范,透明度不高,将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有一些被调查者选择“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如果在某些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则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判断的难度。

此外,统一的会计年度和年度报告披露时间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审计时间充裕且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保证审计程序的充分实施。然而,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审计时间不够用,原因何在呢?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统一会计年度造成审计时间过于集中”的高达94.52%。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所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都必须以公历年度作为统一的会计年度,年度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送必须在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完成。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4月底之前出具审计报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集中程度(concentration ratio,Crn)不是很高(2003年数据表明,前4名会计师事务所Crn为15.75%,前8名Crn为26.58%),因此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需要会计师事务所配备相当充足的审计资源,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做到。而且,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采取向交易所预约的方式,更加缩短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时间。其次,选择“公司规模庞大”和“信息披露的时限过短”的分别占65.75%和53.77%。一些上市公司属于集团公司,需要通过合并程序、权益法或汇总程序将集团总部、母公司、分部、分公司、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等组成部分纳入集团公司的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不但直接审计部分要占用相当时间,而且还要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确定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恰当性。选择“接受委托的时间较迟”和“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调配困难”的分别占21.58%和28.42%。

(三)监管机构

监管部机构依法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证其合法运行。虽然监管机构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在许多方面仍有改进之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监管上市公司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对个别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存在宽严不一的做法;二是虽然每年查处大量违规案件,但违规的具体事实、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处罚决定的具体根据不对外公开,警示作用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对上市公司监管不严”的占84.93%,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监管上市公司的政策和现状不满意。被调查者认为上市公司造假的源头在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信息反馈滞后,法规漏洞有机可乘,监管人员的素质低,处罚多在事后,事前、事中监管缺乏力度,对参与造假的有关部门没有有效的约束。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不被发现,或者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却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大部分责任。选择“处罚措施不够力度”的占68.84%。在处罚措施上偏重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而轻视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处罚,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处罚形式上,重刑事处罚,轻经济处罚,重行政处罚,忽视民事赔偿,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选择“处罚的示范影响不够”的占54.45%。处罚的力度不够,不足以对后来者造成威慑作用。处罚理由不充分、不明确,大多以“未勤勉尽责”为理由难以划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外界难以了解受处罚的真正原因,更谈不上引以为戒。选择“会计师行业监管不严”的占41.78%,反映出被调查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监管现状也不满意。对行业内存在的恶性竞争、出卖审计意见等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而且着重处罚签字注册会计师,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得不到增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风险高的问题。

(四)相关利益者

上市公司分别位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地方政府或部门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满足其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扭曲了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收到的有效问卷中,位列前3项的依次是“地方政府或部门显示政绩的需要”、“地方保护主义”和“对上市资格稀缺资源的保护”,比例分别达到69.18%、67.81%和59.59%,充分表明地方政府或部门的行政干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也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指定事务所从事某些业务,人为地制造壁垒。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干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阻挠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执行业务和独立出具审计报告,对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却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外,注册会计师还会受到来自投资银行、投资者、债权人等方面的异常压力,社会期望差距较大,因此选择“社会期望差距”的也占到了58.22%。

(五)会计师事务所

1.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一些注册会计师由于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于外界压力,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甚至个别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出具虚假报告,不仅给社会公众和投资者造成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众形象。调查结果显示,63.0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是造成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最主要因素。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认真遵循审计准则”的占58.56%,位居第二。选择“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损害”的分别占47.26%和44.18%,表明独立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有33.5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对客户的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个别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包庇、纵容,听之任之,不予制止和披露,虽然没有主动参与造假,但客观上起到了放纵作用。此外选择“与客户串通舞弊,共同造假”的只有8.56%,可见大多数人认为注册会计师并没有与客户共同做假账,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选择“咨询服务收入比重较大”的只有14.38%,表明咨询服务收入还没有足够影响到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影响不大。

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73.63%的被调查者认为“三级复核流于形式或复核不到位”。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事务所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明确各级复核人员的职责范围,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质量把关和防范风险的作用。位居第二、三位的是“复核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和“复核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比例分别为55.82%和50%。一方面是由于复核人员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使复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业务的复杂性和不同行业的特殊性,一些复核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胜任复核工作,从而使复核形式化,潜在的审计风险难以排除。另外,分别有38%和40.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事务所管理层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和“事务所缺乏成文的或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反映出事务所管理层在事务所质量控制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质量意识高低、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到一般审计人员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态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方法

“安然事件”后,国内外会计职业界和专家学者对风险基础审计方法进行了深人探讨,但意见分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有85.96%的被调查者认为,审计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掌握风险基础审计方法造成的,表明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但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精髓的人并不多。有65.41%的被调查者认为审计人员仍然停留在“对账”的层次上,有51.03%的人认为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已经过时。上述意见表明,一些注册会计师对风险基础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风险基础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否定国际审计准则以及其他国家审计准则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向,也不是无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已经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另搞一套审计准则,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并严格付诸实施。此外,还有45.21%的人认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造成的。由于没有规范的统一接口,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注册会计师大多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审计,不但效率较低,而且难以发现其信息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4.审计成本

由于审计费用低,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应当将审计成本降低,才能保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审计成本却无法降下来。在调查结果中,认为“遵循审计准则的成本太高”的占76.37%。一方面反映出审计准则的要求比较严格,遵循审计准则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执业环境的恶劣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准则时困难重重,代价高昂。选择“异地客户差旅费过高”、“审计效率低”和“人工费用过高”的人数比例基本上都在50%左右,比例相当,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的事务所或同一家事务所的不同客户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5.竞争环境

由于审计市场总量有限,划分不均衡,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加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相互拆台,上市公司可以肆意选择自己“满意”的事务所,从而导致恶性竞争。在调查结果中,认为事务所“低价争抢客户”的占84.93%,这与我们在前面分析审计收费低的原因时有85.62%的人认为是由于同行之间的低价竞争造成的相吻合。选择“降低审计质量迎合客户”的占71.23%,位居第二。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以降低审计质量、出具“干净”的审计报告为诱饵,吸引客户,满足客户的无理要求,是造成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有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过分向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倾斜,使本来有限的审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上国内审计收费的“先天性劣势”,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子更加难过。

6.专业胜任能力

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率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因此,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通常成为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缺少类似行业审计的经验”和“审计经验不足”的分别为69.52%和68.84%。由于上市公司业务的复杂性和不同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相关审计经验,以增强其专业判断。审计经验的缺乏,使注册会计师无法从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无法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无法对重大的会计和审计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审计风险。有55.48%的被调查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是造成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相关法律、法规是注册会计师对公司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如果对变化频繁的法律、法规不了解或把握不够准确,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结论,产生审计风险。位居第三的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占41.1%。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个专业人员来说更为重要。机械的照抄照搬,不利于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地做出判断,不利于对异常情况的识别,难以发现公司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4.3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业务的资格造成的,可见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问题上,资格的取得与否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和前面很多人重视审计经验的获取是相吻合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断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主要与生成财务信息相关的主体有关,包括上市公司、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机构、相关利益者和会计师事务所。

1.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编制虚假财务信息,甚至进行财务欺诈,构成了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审计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当局承受异常压力、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当局品质存在问题等。

2.政策制定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准则构成上市公司生成财务信息的重要法规依据,是否公开透明、层次分明和易于操作,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同时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审计风险。

3.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是否得当,监管力度是否足够,处罚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市场有关参与方对处罚措施及其权威性的敬畏程度,关系到有关主体的违约成本的高低,对审计风险影响较大。

4.相关利益者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以满足其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扭曲了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影响很大。

5.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审计失败使之成为众矢之的,审计风险来自职业道德、质量控制、审计方法、审计成本、竞争环境和专业胜任能力,但也有被迫屈从、伙同作弊、助纣为虐做假账的。

(二)建议

1.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机制。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层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2.完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准则,增强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减少和杜绝上市公司利用准则漏洞进行舞弊的空间。

3.提高执法水平,降低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加强对上市公司、相关利益者、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的监督,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作用,建立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4.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形象,提升行业公信力。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和约束货币资本、人力资本要素投入者以及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建立健全执业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自觉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标签:;  ;  ;  ;  ;  ;  ;  ;  ;  ;  ;  ;  ;  ;  ;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的调查研究_审计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