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30例临床观察论文_朱勇,丁义江

朱勇 丁义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加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旷置引流术,两组术后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术后24h有无尿潴留、首次换药时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术后6个月内疾病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尿潴留、首次换药时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内疾病有无复发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减少术后尿储留,减轻术后换药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弧形小切口;置管引流;高位肛周脓肿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11-02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按脓肿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低位脓肿和高位脓肿。[1]高位肛周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深间隙脓肿。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中心,采用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4 年1月至2015年1 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手术患者,根据术前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符合高位肛周脓肿诊断及分类标准 ,排除手术禁忌,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52±8.35岁,平均病程9.32±4.25天。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61±5.34岁;平均病程7.20±2.52天。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磷酸钠清洁灌肠。鞍麻后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治疗组根据脓肿所在间隙于对应肛缘2㎝外皮肤作一弧形切口,长约2~3cm,切开皮下组织,止血钳于外括约肌外缘撑入脓腔,排出脓液,食指自切口处探入,探查脓腔范围并破坏脓腔内纤维隔,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后,修剪创缘后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脓腔顶部,引流管妥善固定于肛周,内口处予以橡皮筋松挂线。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旷置引流术,根据脓肿所在间隙做相对应肛周放射状切口,创面为底小口大的喇叭形,内口处予以橡皮筋松挂线。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3天,术后48小时起每天2次中药坐浴、换药。治疗组换药时予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换药过程中观察引流液由黄稠转至清澈后适当退管1~2cm,停止冲洗观察3天每天引流量少于10ml即可拔除引流管;对照组术后换药采用传统的雷佛奴尔纱条填塞脓腔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分次紧线的方法处理内口。

1.3 观察指标

术后24h有无尿潴留、首次换药时疼痛评分(VAS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术后6个月内疾病有无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术后24h尿潴留率为15%,术后首次换药时疼痛VAS评分(2.9±0.73),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8.5±10.20)天,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1.07±0.23),术后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为20%。对照组术后24h尿潴留率为40%,术后首次换药时疼痛VAS评分(6.7±1.68)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48.1±13.41)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1.75±0.57)分,术后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为35%。以上数据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为5.7%,国外报道其新发病例为每年2~10/10000,90%以上的肛周脓肿是由肛隐窝损伤后肛腺感染蔓延至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形成的,目前治疗该病仍以手术为主[2]。高位肛周脓肿因其解剖位置深,治疗难度大,术后易复发,是公认的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3]。

高位肛周脓肿传统手术为达到引流通畅目的,往往肛周放射状切口大而深,肛周肌肉组织破坏较多,换药时患者疼痛较重,创面愈合时间较长,部分病人术后出现肛门失禁[4-5]。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换药多采用雷佛奴尔纱条填塞脓腔,但由于脓腔位置较深,加之换药时的疼痛,脓腔顶部往往无法得到充分引流,易形成空腔[5]。随着对于肛周解剖的进一步认识,弧形切口被认为既可达到引流脓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切断肛门括约肌而造成的肛门失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置管引流技术不仅可以对脓腔进行彻底引流,同时术后又可以行脓腔冲洗,加速脓腔的缩小愈合,从而既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又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6]。

采用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是我院肛肠中心丁义江教授基于微创护肛这一理念,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手术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更好的保护了肛门的功能,更低的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义江主编.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35.

[2] Hamadani,Ali;Haigh, Philip I.;Liu,In-Lu A.;Abbas, Maher A.Who Is At Risk for Developing Chronic Anal Fistula or Recurrent Anal Sepsis After Initial Perianal Abscess?[J].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52(2):217-221,February 200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4] 陈玉根,丁义江,杨柏林等.定向挂线技术的提出与生物力学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352-354.

[5] 胡德昌,郭修田,曹永清.拖线引流法在肛肠病中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69-71.

[6] 周戎二,高聚伟.坐骨直肠窝及骨盆直肠窝脓肿挂线术式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3):225-227.

[7] 杨勇,丁义江,丁曙晴等.置管引流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128-130.

论文作者:朱勇,丁义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30例临床观察论文_朱勇,丁义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