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诊断颌下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李祥胜,,李复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CT 检查的征象在颌下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临床应该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颌下腺肿瘤CT平扫与增强扫描征象,良性肿瘤16例,恶性7例,年龄17-70岁(平均43.2±4.6岁),良性包括混合瘤15例及腺脂肪瘤1例,恶性包括腺样囊性癌4例和导管细胞癌3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16例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13例界清,3例见包膜;增强后均匀强化,界限清晰;1例腺脂肪瘤无强化,呈脂肪密度。7例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3例钙化;增强后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结论 CT诊断颌下腺肿瘤须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良恶性肿瘤CT征象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颌下腺;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涎腺肿瘤占全身肿瘤比例小于3%,其中发生于颌下腺者约为10%。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3例颌下腺肿瘤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提高MSCT对颌下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了门诊怀疑诊断,后经我院穿刺活检或住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颌下腺肿瘤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7-70岁,平均43.2岁。临床多以颌下区肿块就诊,病史3天至40年不等。病灶质韧或硬,活动度多良好。

1.2检查方法 应用GE公司DiscoveryTM CT750HD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60 mAs,层厚2.5 mm,间隔0,矩阵512×512。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碘对比剂350 mg I/ml,剂量50ml,速度3.5 ml/s。3例因有禁忌症不能行增强扫描,仅行MSCT平扫;共有20例同时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其中动脉期25s开始扫描,静脉期80s开始扫描。

1.3图像阅读分析 对23例患者CT图像进行如下的分析与测量数据,包括:(1)病灶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及最大横断面长径与短径;患侧及健侧颌下腺最大横断面面积、长径及短径;(2)病灶平扫及双期增强模式与CT值。

2.结 果

2.1 颌下腺肿瘤组织学类型

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3例,左侧10例;均获得病理组织学结果,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7例。

2.2.良性颌下腺肿瘤CT所见

在CT平扫图像上,15例混合瘤与正常颌下腺分界清楚。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15例混合瘤均低于正常颌下腺强化程度 (图1)。

2.3 恶性颌下腺肿瘤CT所见

整体表现较复杂,有3例瘤体呈浅分叶状,增强扫描病灶与正常颌下腺分界不清,2例见点状钙化影,2例似见结节状聚集表现。另1例界清,增强扫描低于正常颌下腺强化程度。3例导管细胞癌中1例伴出血,导管Y型扩张;1例导管癌内见砂砾状钙化灶;另1例CT平扫时密度高于颌下腺组织,未行增强扫描(图2)。见表1。

3.讨 论

  颌下腺为人体第二大唾液腺,位于颌下三角内,可分为浅叶与深叶,浅叶为下颌舌骨肌浅面的部分,深叶为绕过下颌舌骨肌游离缘紧贴在舌骨舌肌表面的部分。冠状位CT上,由下颌舌骨肌将颌下腺分为上内方和下外方两部分。颌下腺体周围被颈深筋膜浅层覆盖,而颌下区淋巴结多在包膜之外。

颌下区肿块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病种多、病变复杂。本组中颌下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于良性。从表2中可见,颌下腺肿瘤可致颌下腺大小及体积发生明显变化,患侧颌下腺较健侧增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徐凯等[1]结论一致;但丁莹莹等[2]认为良性肿瘤时颌下腺肿瘤大小无显著变化,后者文章中无统计学分析,故笔者认为其结论不具有说服性。本组中混合瘤发病率最高(65.2%),与文献报道相近[3]。良性、恶性颌下腺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与既往文献报道[4]涎腺肿瘤越小其恶性度越高的结论有所不同,可能与本组中恶性肿瘤病例较少有关。

从表1中可见,腺脂肪瘤密度具有特异性,为脂肪密度,囊变少见。CT平扫颌下腺良恶肿瘤边界均可以清楚,也可以模糊,无明显差异。3例混合瘤可见明显环形低密度包膜,而恶性肿瘤未见包膜,因此笔者认为当有明显包膜时强烈提示为混合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小;同时颌下腺混合瘤增强时还可见小的低密度囊性改变;而恶性肿瘤有时可见呈结节状聚集表现(本组2例)。本组15例混合瘤中仅1例见钙化,恶性肿瘤中3例可见点状钙化影;徐凯等报道9例恶性肿瘤中3例见钙化,6例良性肿瘤中1例见钙化;与本组观察结果类似。陈宪[6]认为,颌下腺恶性肿瘤内钙化为营养不良性点状钙化。综上所述,恶性肿瘤钙化率大于良性肿瘤。因此,笔者认为颌下腺恶性肿瘤钙化较良性肿瘤更常见,为鉴别诊断征象之一;当无确切炎症病史,患侧颌下腺轻度肿大,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影,病灶与正常颌下腺分界不清,且病灶内有点片状钙化时提示为恶性肿瘤。颌下腺恶性肿瘤生长阻塞颌下腺管,部分可致扩张。但Larsson等[6]认为,约25%的正常人也可出现颌下腺导管扩张,故在识别扩张之腺管时应该考虑该因素可能。本组中,1例导管细胞癌可见Y型导管扩张,并侵犯周围组织;而16例良性肿瘤无咽旁结构侵袭征象,无口咽腔狭窄。增强扫描后,16例良性肿瘤均与正常颌下腺分界清楚。余恶性肿瘤患侧颌下腺弥漫性增大,与正常颌下腺分界不清。

颌下腺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界限清楚,边缘光滑整齐,实质成分密度均匀时应考虑为良性肿瘤。而出现以下征象时则支持恶性肿瘤:颌下腺弥漫性增大,出现小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综上,颌下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颌下腺肿块包膜、钙化、与正常颌下腺分界情况、对邻近结构有否侵袭、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7]。

参 考 文 献

1. 徐凯, 程广军, 任忠清, 等. 颌下腺和颌下腺肿块的CT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1,12(1); 4-6.

2. 丁莹莹, 李鹍, 高德培. 颌下腺肿瘤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6); 589-591.

3. Bialek E, Jakubowski W, Zajkowski P et al. (2006) US of the major salivary glands: anatomy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pathologic conditions, and pitfalls. Radiographics 26:745–763.

4. Lee YY, Wong KT, King AD, et al. Imaging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Eur J Radiol, 2008, 66(3):419-436.

5. 孙大熙. 口腔颌面部的CT 诊断[J]. 上海口腔医学, 1995, 4(3): 173-176.

6.陈宪. 颌下腺癌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5, 14(4): 207-208.

7. Choi DS, Na DG, Byun HS, et al. Salivary gland tumor: evaluation with two - phase helical CT. Radiology, 2000, 2149(1): 231 -236.

附图

1 2

图1良性混合瘤。右颌下腺结节可见环形低密度包膜,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

图2导管细胞癌。右颌下腺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可见近侧颌下腺导管扩大,呈“Y”形,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病变侵犯口底及右侧咽旁,口咽腔受压变窄。

论文作者:李祥胜,,李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CT检查诊断颌下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李祥胜,,李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