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杜艳凤

小学科学课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杜艳凤

杜艳凤 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聊城 252400

【摘要】在小学科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157-01

引言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小学生的科学课堂教学也愈发重视。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科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培养,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探索能力,对后期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

1教学内容

1.1单元内容重组

把单元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重新安排。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笔者将本单元内容重新设置成四个部分:①肺和呼吸;②心脏和血液循环;③测量呼吸和心跳;④呼吸和循环器官的保健。这样调整,主要基于以下理解: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中各个器官及其作用;其次,让学生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理解准确的数据能反映人的健康水平;最后,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如何保健,强化学生珍爱生命的保健意识。

1.2一课内容重组

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照镜子》,笔者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玩玩镜子,看看镜子,说说镜子,让他们发现镜像与物体左右相反;再增加一面镜子,把两面镜子组成一定角度,通过变化角度发现镜面夹角和镜像个数之间的关系;又增加一面镜子,用三面镜子做万花筒,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有千变万化的镜像?学生思考并认识反射的概念,把原先教材中设计的先介绍反射的概念放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之后,符合学生的认知和逻辑水平。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2.1合理运用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小学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可以转换师生的角色,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将小学生按照其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组,研究每一组所感兴趣的东西,并写出一份研究结果报告,向其他组同学解释并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小组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去主动探索世界,并逐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合理运用,要将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进行交叉分配,不能将好成绩的同学全分在一组,差成绩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会打击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不利于激发其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每个同学的引导,适时地解决小学生的疑问,不然会导致在某个小问题上停滞不前,影响继续探索科学的信心。对组里的每位同学的作用,教师需要进行观察分析,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才能科学地培养小学生对于世界的探索热情,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2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实验后的总结

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促使实验有序进行,教师就必须制定好实验设计、中间实验操作、后期实验监控以及最后的总结工作内容。在教师制定好详细的策略之后,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由于小学生智力还未发育完全,最后无法写出具有完整性的报告,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录音形式,将报告进行总结。如教师讲解高锰酸钾溶解实验过程中,首先,应该先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引导学生将烧杯上装满水,然后,将高锰酸钾药品逐步投入烧杯。在此投入工序时,教师一定要特别提醒学生,不仅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接触到高锰酸钾,否则高锰酸钾将把身体染色。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专业的实验设备,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当学生将烧杯中投入高锰酸钾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玻璃棒将其快速搅匀,促使学生充分的观察溶解的情况,对发生的颜色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完成一系列操作之后,教师还应该知道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必须详细记录。

2.3优化板书,鼓励学生参与

板书设计,能够突出重点、揭示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明确目标,降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如《研究上浮物体在水中承载重量》教学时,笔者课前把研究的上浮物体、水的情境、实验装置等都制作成板贴,学生随教学进程参与板书完成,在黑板上贴对应的板贴,实验数据和排序结果一目了然。创新板书的运用,既能循序渐进地模拟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景,又动态显示了承载重量前后的位置变化,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深入。

2.4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未来趋势

改变授课方式,激活科学课堂的多种可能。希尔伯特?迈尔认为课堂教学的三大支柱模式:讲授型教学、合作式教学和个体化教学。每种课堂的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但更多时候,讲授成了最常见的主导模式。从最早期的单一授课制到如今一直在延续的班集体授课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一直在发生变化。现在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单一授课与集体授课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可能。早期翻转课堂风靡全球,让千万学生在家便可随时随地地听老师上课。随后兴起的网络在线课堂,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及时互动。微课的出现,更是让学生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能选择更节时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降低了课中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结语

简而言之,为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很多。为此,文章主要围绕方法策略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62-63.

[2]王相凤.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抵抗弯曲》的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06.

论文作者:杜艳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课的创新与实践论文_杜艳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