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故障,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维护难度,对推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分析
1电力系统中配网的概念
目前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必须依赖通信、传感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才能正常
运行,只有依靠这些新技术手段才能进行配电数据信息交互,使配电网安全可靠。配电网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经济节能的主要目的,因为配电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依赖通信系统的支持,通过通信系统又可节约一定的电力设备成本,它对整个电网进行控制,以此获取有效数据和及时掌握信息的最新动态。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对通信系统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在配电网过程中还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推出全新的技术应用模式,与此同时要利用电网的互动性,实行双向数据传输,使电力供应达到平衡状态,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或根据配网状态自行处理,进而通过分析配网的相关数据和运行状态,并利用科学手段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最终达到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优化管理,促使我国电力系统更好更快地发展。
2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2.1可靠性原则
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此配电网络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2.2分散性原则
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可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高可靠性供电,通常双电源即能满足实际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站软件功能分散,以SCADA为主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各功能间内核(数据库、微内核调度等)一体化设计,保证信息的可靠、高效、优质共享。
3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功能设计单一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是例行检测时配电网停电,这一阶段停电时间远大于由于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例行检测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是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3.2出现在配电网里的孤岛情况
在现阶段,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多,各种资源难以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是难以交流,这进一步导致了配电网管理出现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余。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以经济、安全运行。
3.3新设备与老设备难以整合
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出现短视行为,缺乏着眼于大局的长远考虑,盲目崇拜新技术,追求新设备,却没有意识到新设备是否与整体系统相匹配。购买新设备后,往往会由于新设备与老设备难以整合的现象使配网自动化功能难以实现最佳效果。由于新老设备难以整合,信息不相容或网络传输能力较差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是由于并没有综合考虑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未曾统一,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自动化功能的实现。
3.4管理体制的弊端
传统的配网管理方式更注重于垂直专业管理,这也是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产和营销都需要配电自动化技术,如果不进行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就无法保证管理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在管理中,还存在着重视配网系统、不注重客户管理的现象,形式主义严重,导致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较为严重的管理漏洞。
4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1加速配网的建设和改造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电网的应用性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实现配电网应用的自动化,需要加速对电网的改造,不断优化整个电网,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用电服务。利用自动化技术对当前的电网进行改造,可以使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现配电网的自动管理和控制。另外,应用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安装计量装置,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监控。最大限度的优化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能够使电力系统中的硬件更加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4.2 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通过自动化技术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支持系统以及管控维护系统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尽快建立硬件系统用以支持对配电网市场的预测,在系统建立之后,需要进行专业的信息数据采集,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对同比、环比增长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探测出每个用电区域用电量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各个时间段内电力的实际负载情况,为电力系统的控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对增强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需要积极构建配电网管控维护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对配电网的实时用电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定期对用电异情况自动进行检测,如果确定用电异常,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及时报警和处理,保证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
4.3优化的系统配电网运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电网也逐渐以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这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提出最优潮流的方案,即按照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最优潮流控制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经济性。配网要在运行中提高经济效益,还应当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尽量保证二次设备“不误动,不据动”,防止因系统突发事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5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5.1实现信息的一体化
目前的社会正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中,实现信息的一体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它在以后也将成为配网自动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可以提升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及其以外部分的信息交流程度,从而大大的提升整个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可靠性,促进配网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
5.2进一步优化配电网的运行
目前我国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以国家性质为主的企业就主要以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发展目的,忽略了其他的部分,电力企业也不例外。所以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就是进一步优化配电网的运行,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的提高,促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5.3对配电网系统进行集中化的管理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和沟通,造成了有利资源的浪费。因此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对配电网系统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以缓解电力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现状,从而大大增加有利资源的利用程度,把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有机的联系起来,增加他们的联动性,以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通信网络的紧密联系,促进配网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
结语
总之,未来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更尖端、更科学、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集电力行业最新科技于一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蔡新军.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硅谷,2013(12):66.
[2]杨文.浅析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162.
论文作者:王成进,翟云峰,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可靠性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