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两岸民宿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论文

推动两岸民宿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荆翘楚1 刘 峰2

(1.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2. 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台湾 台北 111)

[摘要]民宿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指利用闲置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小型住宿设施以体验不同的文化生活。发展两岸乡村生态旅游,必定要推动民宿产业的升级。拥有完备成熟的民宿产品,融合地方特色,进行创新融合,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积极发展。我国台湾地区民宿经过30余年的发展演变,逐渐走向成熟。该文对台湾民宿和大陆民宿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经验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有助于推进大陆民宿产业升级的意见,总结常见问题并得出结论,以期为推动民宿与两岸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台湾民宿 大陆民宿 融合发展

1 两岸民宿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台湾地区民宿发展历程及现状

台湾地区民宿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过程艰辛,从萌芽到成熟,饱含开创者们一步步探索尝试的重要成果。从1980年开始,在垦丁公园、阿里山地区,早期的台湾居民便已经开办民宿。起初民宿产业由于开办者经验和资金不足,设备等资源也受到限制,仅仅提供简单的住宿,并没有配套的服务及设施。在地域上,早期民宿因宣传、财力不足等原因,只有城市周边的地区才有明显优势,这大大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过10年摸索,台湾民宿产业已经有些改观,至1991年,这些城市周边的民宿主人可以通过租借房屋赚取一些房租费补贴家用,而对于台湾偏远的农村地区,台湾当局建立了“原住民委员会”协助居民创办民宿,增加收入来源,给予补贴或奖励。至此,台湾民宿已是繁星点点般分布在宝岛各地,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办法。

按营销类型分,台湾民宿类型有农民民宿、运动民俗、海滨民宿等。按地方特色类型划分,通常台湾房主对于民宿的打造会以经营者自身风格或区域特色为标准,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而这些建筑本身与当地的生态特色相融,风格多变,在不同地区实现聚集现象,这些都是台湾民宿的鲜明特色,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同时又带动了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及其经济发展。

民宿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台湾用了20年时间,至2001年才确立了“民宿管理办法”,于2002年才有确切的方法对台湾民宿的数量进行统计。虽然起初所登记在册的民宿寥寥无几,但是到2010年后,发展到了四五千家,这也仅仅是记录在案的数量,详见图1。近年来,台湾民宿蓬勃发展、熠熠生辉,已经成为台湾旅游的必备要素,不仅为城市,更是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width=250.5,height=165

图1 2006—2013年台湾登记在册民宿家数

资料来源:2006—2013年台湾交通观光部门统计数据。

1.2 大陆民宿发展历程及现状

大陆民宿较台湾发展较晚,却从2010年开始,各地民宿数量呈几何式增长,由于现代大陆人消费方式及其旅游方式的改变,民众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更加宽广,一些乡村生态旅游进入群众视野,民众对民宿行业的关注度大幅度提升。

念蓉发誓她并不想追查这件事情。并非她不在意,而是她认为,有时候,在某些事情上追查到底,不仅是自讨没趣、自讨苦吃,甚至是自我虐待。

大陆尚未对民宿资源配备管理等问题出台相关规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遍地开花的自由生长状态,虽然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民宿从业者的自我创新规划,但同时造成了市场乱象,没有合理统筹规划,并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等,这都会导致民宿产业管理无序,以致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或误入歧途。

大陆民宿产业迅速发展,据木鸟短租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消费群体分析数据”,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有登记的民宿数量从42658家增加到48070家;而据迈点网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民宿从业人员近100万余人,并呈现井喷现象。

台湾地区民宿发展时间长、经验足,大陆民宿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 中国大陆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价格区间的民宿所提供,无论是超一线大城市地区,还是偏远的乡村,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房源及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在一些乡村地区,往往会出现一些别具一格的民宿类型,吸引城市里劳累的上班族前去独家放松,如“农家乐”等形式,大力推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儿童也不例外。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受挫折有关。干扰或阻碍其达到目的或意愿就是使其受挫折。如果儿童在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如学习成绩差、老师不喜欢、小朋友讨厌,都易使儿童受挫折而产生攻击行为,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会使幼儿产生侵犯性行为,如果挫折被看作是正当的、无意的或非专断的,就不会使幼儿异常愤怒。如不让孩子到公园的父母,虽然使孩子的愿望受挫,但解释说正在刮风或下雨,此时不宜去,引起的侵犯性情感就会减少。

2.1 管理无序

而不同于台湾早期的民宿发展产业,在大陆,在线民宿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类别分为B2C、C2C、C2B2C,皆由各平台提供或收集房源信息,确保配置服务,使消费者体验到高标准化的房屋环境和优质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房客要求,确保居住体验及其安全性。

Then let’s see howintra-lingual context realizes its restrictive function.Saeed(2000:182-183)gives us a case in point.

2.2 营销方式松散

中国大陆的民宿营销大多知名度低,也没有良好的宣传方式,只能通过“打工换宿”等一些活动方式,吸引青少年或者大学生入住,亦或是“回头客”,亲戚好友的推荐。这样的宣传效果明显不佳,而也只有少部分民宿可以依靠知名网站或者公众号来作为营销手段,但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旅客在选择民宿的时候,选择面不广、平台不多、信息不全,导致一部分房源生意惨淡。

2.3 安全性无法保证

大陆民宿产业虽发展较晚,但具有一定优势,其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地方特色,这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台湾却相对单调。近年来大陆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人们出行旅游更加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些偏远乡村的发展,使民众有机会了解到别样的乡村风情,这不仅推动了城市发展,对一些乡村生态旅游也是有利的。但是在民宿产品的创新能力上,一些地区却捉襟见肘,无法将社会自然风俗与民宿风格相融合,而台湾却能将自然文化,用美学的方式融入民宿产品中,别具匠心,给消费者别样的入住体验,形成了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多变的民宿群体,有利于其民宿产业的多样性发展。

3 台湾地区民宿业发展的启示和经验

民宿是中国大陆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但同时积累了相对较多的问题,而台湾地区民宿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基本走向成熟,通过分析比较两岸民宿产业,我们可以从台湾的民宿发展过程中吸取一些启示和经验,从而推动大陆生态旅游业发展。

除了台湾民宿自身建筑风格的打造,其管理措施同样值得大陆学习,台湾在民宿管理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大陆对民宿更关注政策引导,虽有助于提高服务产品质量,但明显力度不够,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

大陆的大多数民宿风格是单一的,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大部分只是普通的居民楼,没有给消费者留下独特的居住体验,这对其打造品牌形象、发展“回头客”大为不利,一些乡村地区一味追求舒适、简单、大方,而忽视乡村生态特色,无法让房客体会到乡村别样风味,从而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4 推动两岸民宿融合创新发展

旅游产品在持续发展时,融合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影响,台湾民宿及大陆民宿在产业发展上有一定差距也是在所难免的,若要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两岸民宿产业必须进行融合创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通过对民宿市场消费者的分析发现,民宿的女性用户占比超过55%,高于男性用户;在年龄分布上,35岁以下人群占比近八成,其中多为26~55岁,在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各省与湖北、四川等经济较强的城市人群对民宿更加青睐。与此同时,朋友与家人成为最主要的民宿出行人群,41.7%的用户选择与朋友出行,30.9%的用户选择与家人出行。

目前运输企业,主要资产就是机动车和驾驶员。并且是高风险的工种,如果职工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可能随时形成安全隐患。目前企业的人事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目前并未出台专门的民宿管理办法,大部分民宿处于“无监管”状态,隐患较多,消防和治安问题都无法得到保证,对入住人员、房屋来源、房主基本数据也做不到信息核实,甚至有些民宿无身份证也可入住。尤其是一些乡村地区的民宿,装修、选址地点不合格,加大了安全隐患,不仅造成消费者投诉,更降低了一些正在观望的消费者对民宿这一旅游方式的信任,从而放弃这种旅游方式,导致民宿产业无法推进。一些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缺少旅客光顾,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

对于大陆民俗产业来说,应该持续创新,融合台湾民宿的创造发展理念,不墨守陈规,而应转向对民宿产品的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眼球,引起旅客居住的欲望,同时带来经济收益,为地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台湾民宿发展较为成熟,在推动两岸民宿融合发展时,大陆民宿产业可以借鉴其发展经验,从而打造独特的民宿产业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实现产业升级,严格实行管理办法,推动各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5 推动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准确定位好民宿产业建设的功能,优化民宿产业的基础条件,才能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民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支持,离不开投资机构的金融扶持和帮助。当然,民宿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顺畅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管理模式。

选取我科于2018年1月1日—7月31日期间,采用东芝320排动态容积CT进行脑部一站式扫描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由CTA提示为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共58例。进行脑灌注图重建、并对多时相CTA进行评分。由我科高年资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将患者脑灌注图结果、多时相CTA评分、MRI图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5.1 政府行为的介入是提高民宿产业发展的前提

政府可以按照田园化模式、产业融合化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路径,鼓励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民宿,地理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旅游核心区比较集中连片的地方,有发展潜力,能够发展民宿产业。政府或者企业可以自然村落、或者旅游特色片区为单元,进行统筹开发利用,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在民宿产业方面的用地、财政、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人才等方面,必须有明确帮扶举措,在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予以支持,在民宿综合体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提供帮助。

埋深3m以内均为中~重粉质壤土,棕黄色~灰褐色,表层0.5m壤土为耕植层,且黏粒含量偏低;0.5m以下壤土可做为筑堤土料。

5.2 资金投入是民宿产业建设的关键

政府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支持民宿产业建设,已自筹资金的企业可以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推广政府、企业、社会个人资本合作的问题,将政府、金融和社会个人资本投向民宿产业建设。

5.3 管理机制的顺畅是民宿产业运营的保证

地方政府或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有方向、有目标地开发民宿产业,积极建设新时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民宿产业运营管理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带动地方经济。激活地方存量资源,调动企业、个人、政府的积极性,通过产业管理创新机制,激发民宿产业建设、运行、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曾磊, 段艳丽, 汪永萍. 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507-510.

[2] 周琼, 曾玉荣. 台湾民宿发展及其启示[J]. 中国乡镇企业,2013(9): 64-68.

[3] 陈昭郎, 张东友. 台湾农村民宿之类型及其行销策略[C]//中国地理学会. 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 2002.

[4] 林淑真. 民宿投宿动机、期望、旅游意向、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之研究——以古坑地区民宿为例[D]. 嘉义:南华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9-0056-03

标签:;  ;  ;  ;  ;  ;  

推动两岸民宿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