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急救的临床护理措施论文_宋春寒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 要】目的:分析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39例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结果:在对收治的39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为病情过重,左心室完全衰竭死亡,其余36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临床护理干预在其中起了较大的作用。结论:在临床上护理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临床护理干预在护理时起着较大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护理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冠状动脉,会造成持续性心肌缺血从而一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进而造成心力衰竭的严重疾病,通常表现为休克、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心脏猝死。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科学、精心、耐心、及时的护理,对于心肌梗死的整体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近期收治的39例心肌梗死致心肌衰竭的患者的护理过程,具体的报告见下。

1.临床资料

从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因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而被本院收治于急诊科的39例病患,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49.6±5.1)岁。梗死部位分别为:前间壁14例;前壁11例;下壁10例;其他4例。其中30例并发左心力衰竭,7例并发右心力衰竭,2例并发全心力衰竭。

2.护理方法

2.1 救治前的护理

患者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需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在连续的心电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和心率的变化;严密观察血压,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收缩力减低,心排血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当出现大面积心肌坏死时心脏的排血量及收缩能力均有所降低易出现灌注损伤采取扩张血管的药物及并发出血,均会对患者血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应加以注意。

2.2 急救护理

因急性心梗患者大多均会出现心前区、胸骨后憋闷、压榨样剧烈疼痛,并伴有濒死感。因AMI患者常伴有十分强烈的疼痛感因此止痛处理尤为重要。常见的AMI疼痛部位有:胸骨后部及心脏前部出现强烈的压榨性疼痛及憋闷感等。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治疗(如哌替啶)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使用止痛药物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止痛十分重要。

2.3 溶栓抗凝护理

距发病时间 6~12h 并无溶栓禁忌证者,予及早溶栓治疗。遵医嘱予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mg,并立即予尿激酶10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50万U在100万U组液静脉推注共 30min。并用输液泵控制时间和速度,保证溶栓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完。在溶栓过程中容易出现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将除颤器、人工呼吸机、吸引装置、氧气装置等所需用物放在床旁合适位置,并预先将导电糊涂在电极板上,发生室颤立即给予非同步电除颤。溶栓时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并将人工辅助呼吸机、除颤器、氧气装置等急救器械放置于患者附近,提前在电极板上涂抹导电糊肖患者出现心室纤颤时同步采取电除颤处理。与此同时往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电监护、心率及脉率、血压及呼吸情况,当患者出现身体抽搐、意识丧失、心室纤颤时应立即给予抢救治疗并以最快的速度为其采取除颤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溶栓和使用抗凝药物时,较易并发出血。因此,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癜,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注意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警惕消化道、颅内出血的发生。

2.4 常规护理

将患者由急诊预检台向急救单元进行转运的过程里,需要立即进行静脉通路并给以及心电监护和吸氧等操作。并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完成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的检查。急性期的7-10d,患者前3d应绝对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最重要的措施,一切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在床上进行,因为活动或过于劳累会增加心肌耗氧,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扩大心肌梗死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常伴有胸痛、胸闷等不适,给患者带来濒死感。心肌梗死患者常紧张不安、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热情关心患者,与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所需,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

3.结果

本次选取的39例患者,有2例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原发病爆发而死亡,其余35例患者在抢救后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后均治愈,具体的治疗情况见下表1。

4.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多支或一支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持久、严重的缺氧、缺血情况从而造成心肌局部性坏死团。在此基础上AMI常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加剧了心肌缺血的症状危及生命。AMI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可以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患者应强化防范意识掌握自救措施,日常生活中应多进食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低脂、清淡的食物,注意控制情绪,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有心绞痛、冠心病病史者应随身携带药物,以便不时之需。当今治疗心肌梗死主要是采用溶栓和介入等治疗手段,此外从发病到实施治疗的时间段,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当发生心肌梗死后,迅速采取临床护理措施使患者恢复心肌血供,对于患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急诊护理规范操作以增加急救效率。在护理中,不仅要求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预见性的观察、处理的综合水平,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危为安,达到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本文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3] 黎明.急性心肌梗死致心骤停19例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54-155

论文作者:宋春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39例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急救的临床护理措施论文_宋春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