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从做家务开始--家务活教育_家务劳动论文

学习工作,从做家务开始--家务活教育_家务劳动论文

学会劳动,从做家务开始——关于家务劳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教育论文,家务论文,做家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劳动。孩子是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从小懂得劳动,学会劳动的孩子,才能独立自如地面对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曾经有一位社会学家对400多名儿童进行了40多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虽然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种族肤色有所不同,但凡是从小善于家务劳动的儿童,到了中年独立面对社会时,在工作岗位上大多特别能干,家庭生活也都较美满。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些人从小在做家务、当报童、打小工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锻炼了交往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磨炼了意志。

现在的父母,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一提到教育子女,首先关注的是文化知识学习和智力开发;即使是开始注意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也大多把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之类当作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这是一种偏面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首先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孩子的全面素质,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所以,做父母的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教孩子做家务,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孩子做家务有什么好处

现在,许多父母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很少甚至完全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孩子在做家务中,能学到许多东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的告诫父母们:“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但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社会公益劳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孩子做家务的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从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会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而且必须完成一份家务劳动,为家庭集体承担一份责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家庭责任感。这种家庭责任感,便是今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劳动,是创造和获取物质财富的根本途径;劳动,是谋生的基本手段。现在的孩子,大多不了解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但是却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孩子参加劳动后,明白创造财富的艰难,就会逐步改掉胡乱花费的不良习惯,养成爱惜财物的好习惯。劳动就是一种品德教育。

3、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品质。孩子在参加家务劳动中,在亲自经历克服各种困难中,就能锻炼意志和毅力。

4、有利于孩子养成勤劳的作风和培养劳动技能。懒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会养成勤劳的作用。一旦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这些技能和作风,就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受到大家的欢迎。

5、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智力。孩子学做家务,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生活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知识。许多孩子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多是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多做家务,肯定有利孩子的智力开发。

6、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而且有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7、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个人的家务劳动能力强,生活技能也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强,从而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许多青年人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和能力,所处环境稍有变化,就很难适应,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从小缺乏家务劳动锻炼。

8、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务劳动,也需要与外界交往。如采购、邻居往来、公益事务等。让孩子去做这些事,孩子会逐步学会怎样与他人打交道,提高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孩子今后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

9、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美,来自生活,来自劳动。审美情操,来自生活实践的体验。房间居室不经常打扫布置,就不会有居室环境的美;待人接物不妥当,就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行为美;懒惰笨拙,就无法体会到劳动创造的成果美。孩子的审美情操,就是从家务劳动,从经常的具体的洗涤、打扫、整理、布置、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等实实在在的劳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尚的情操,非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熏陶和培养。

10、有利于调节家庭气氛,和谐家庭关系。孩子分担家务之后,亲身体验到家务劳动的繁杂,才会体会到父母终日辛苦操劳的不易,才会真正感受和珍视父母平日尽量不让孩子做家务的良苦爱心。同时,父母和孩子共同做家务,也会给家庭带来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

怎样教孩子学习做家务

教孩子做家务,父母不但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更重要的应是能运用有效的科学方法。以下几方面,值得父母参考。

1、实施早期教育。马克思曾指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9岁起都应当参加生产劳动。不仅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这里绝不是指童工性质的劳动)。教孩子做家务,和智力开发、品德培养一样,也必须进行早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比有了不良习惯(如懒惰)后再去纠正要好得多。

2、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最好的原动力。父母可以把劳动的结果事先告诉孩子,以引起孩子做家务的愿望。一旦孩子经过自己的家务操作而得到一定的收获时,不但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会由这种满足感积累起不断做家务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养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3、落实任务,培养责任感。父母应指明,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人都必须承担的。父母有父母必须完成的家务。孩子也有孩子必须承担的一份家务。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特点,明确分配给孩子一份家务劳动,并经常督促他完成。这样,孩子会在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家务劳动中,逐步培养起家庭责任感。

4、要求明确,培养纪律性。父亲和母亲(以及家庭其他长辈),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和目的应明确一致,决不能要求不一互相矛盾。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在布置家务任务时,对所要完成的家务事的范围、程度、时间进度和质量标准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孩子从小受到严格的劳动纪律训练。

5、教会劳动程序,培养劳动技能。正确的劳动程序,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首先应教给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正确合理的程序,会使孩子感到做家务并不难,同时也会巩固孩子的劳动热情和兴趣。

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教孩子做家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让孩子学做有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提高难度。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去做力不胜任的事,孩子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样而丧失自信心,进一步会厌恶家务劳动。

7、正确示范,培养独立性。父母在教孩子每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时,应特别注意示范,要耐心详细地介绍各种步骤、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一旦孩子学会,就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示范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后独立操作完成。孩子在独立操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8、注意安全,培养毅力。教孩子做家务,千万注意安全。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洗涤剂、刀具等方面,一定要向孩子讲明正确使用的安全常识。在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难题,从而锻炼意志、培养毅力。

9、尊重孩子,促进成长。孩子的劳动成果,无论怎样稚拙,都不应嘲讽挖苦。孩子学做家务,肯定不如父母。若是轻率地横加指责,必然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肯定孩子的成功之处,然后善意诚恳地帮助孩子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从而使孩子看到成绩,增强继续改进提高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不断成长。

10、精神鼓励为主,尽量不用物质刺激。孩子是人,做了一件事情总想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的心理需求。用什么来满足孩子这种需求呢?首先应该提倡的是精神鼓励。只要孩子认认真真地做了,父母都应给以肯定的赞许,比如:谢谢孩子,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表扬孩子干得不错;告诉孩子,如果没有他的劳动,父母就不可能享受到他的劳动果实;等等。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评价中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价值,获得一种精神满足。这种精神鼓励,是千金难换的。不应提倡孩子做家务就给钱作报酬。物质刺激,不利于孩子成长。但是,把家务劳动和孩子的零花钱结合起来,如果考核标准合理,倒也是一种强化家务劳动责任感的一种手段。

标签:;  ;  ;  ;  ;  

学习工作,从做家务开始--家务活教育_家务劳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