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战略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战略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发展战略论文,策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业素称“百业之首”,是国民经济敏感的“寒暑表”和“调节器”,与社会经济运行息息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是全国货币和信用活动的总枢纽。银行业所处的地位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更应具备起出一般企业的战略与策略规划,以保证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建立稳固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专业银行的性质、地位及其与外部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专业银行由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变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商业银行。这一过程的实现,呼唤着商业银行对自身进行重新构筑和定位。这既使战略与策略规划愈来愈显必要,又为银行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地进行策划创造了条件。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与策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各行都有自己的战略重点,这就决定了竞争战略与策略的五彩纷呈。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如下战略与策略可供借鉴:

战略与策略一:强化管理

强化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利润创造乃至生死存亡的决定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风潮,从法国里昂信贷银行的危机到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这些触目惊心、震惊世界的事件,无一不在向银行家们昭示:加强管理,生死悠关。

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日趋复杂化,商业银行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将会彻底采用包括资金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的利率灵敏性管理等项统一协调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内的有效措施,以优化资产负债组合,使银行在安全、盈利与流动性三方面达到相对均衡,确保资金运用的良性循环。在实际业务操作方面,在符合国际监管机构对银行充足资本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内部经营管理将趋于保守化。如在贷款方面会更加谨慎,贷放审核政策会更加严格,在改善成本方面,成本/收益比率将重获重视,在业务部门结构方面,机构设置适当收缩合并,管理人员数量将日趋减少。总之,商业银行应运用分散管理、优化组合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风险的防范,以期达到内部管理的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应重视管理手段的改进和提高。尽可能增加管理投入,更新管理装备,逐步实现技术化和现代化,以便与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适应,否则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和经营。

战略与策略二:注重营销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及市场的研究,利用促销和分销手段,以推销原有或新开发出的金融产品的形式,把可盈利的银行服务提供给经研究认为有可能愿意接受这种服务的客户的一种管理活动。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与一般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一般企业推销的是实物商品,而商业银行出售的则是商业银行的服务。

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战略是针对银行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而作出的有关活动范围和方向的关键性的总体决策。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确定商业银行在服务组合及服务对象方面的侧重点;第二,制定就重点、时机或优先事项而言的行动方针;第三,找出获取资源和分配资源的有效途径;第四,寻求与银行最高管理部门制定的市场营销目标、客体及任务等更一致的重要市场机会。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和运用,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尚属初级阶段,从目前我国各银行的金融营销活动看,总体上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金融营销范围狭窄、形式陈旧、营销力度不够,效果不甚理想。这些情况都与金融营销策略的优劣不无关系。对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来讲,采用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策略,其意义犹如两军对峙中强占制高点一样,非常重要。因此,研究制定金融营销策略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

战略与策略三:人才至上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专业银行商业化之后,金融业务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勇于开拓、善于经营、团结进取的金融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求得生存和发展。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银行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才是商业银行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财富。人才开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是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之一。

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人才需求更具动态性、高层次性和市场导向性的特点。因此,应当建立起以人才教育途径、引进途径、政策途径、借鉴途径、组合途径和竞争途径为主的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才开发途径,以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市场竞争意识、熟悉国内外金融业务和国内金融政策法规、国际惯例,并会运用和使用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手段、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金融人才队伍。

战略与策略四:灵通信息

银行信息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准确及时的银行信息是现代银行正确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加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条件。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信息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重视银行信息的开发和运用,提高预测水平,对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已成为国策化战略的今天,信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不容小视。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信息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10)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行为短期化;(2)辅助银行决策具有局限性;(3)信息咨询部门独立生存能力差,对外竞争力不强;(4)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没有很好地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和完善以信息部门为中心的综合信息管理体制;(2)努力提高银行调研信息的质量;(3)健全银行信息服务职能;(4)加强信息的传递系统,扩大信息服务网络;(5)切实加强银行信息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员的全面技能;(6)实现信息工作操作手段的现代化。

战略与策略五:优化环境

无数银行管理的实践证明,一家商业成功是系统性的成功,即它在系统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中的各要素建立稳定的适应关系上的成功;一家商业银行的失败,也是系统性的失败,即其内部管理效率的低下和它与环境适应关系的破裂。现代商业银行应该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银行内外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商业银行的环境优化包括以下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1)营造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溶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风外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在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每一个银行家的高度重视。(2)建立融洽的公共关系——优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公关工作是一种专门从事传播、沟通、协调关系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银行开展公关工作有利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与策略六:美化形象

商业银行形象是社会公众对银行的总体印象和根本评价。一般说来,商业银行形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六个方面。三个层次即外显层次、组织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六个方面是指信誉形象、管理形象、机构形象、领导形象、风格形象和环境形象。

实践证明,良好的银行形象有利于吸收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士气,有利于增进营业额,获得更多的利润,有利于赢得其它企业的协助。银行形象既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发展的趋势。努力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是现代商业银行必须运用的一项重要战略,在这方面,我国部分银行已捷足先登并取得很好效果。从国内外的实践看,银行形象塑造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1)具体性原则;(2)独特性原则;(3)精干性原则;(4)长期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

战略与策略七:经营多元化

经营多元化,又称经营综合化、经营多样化或全能化,是指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经济组织以传统存、贷、汇业务为依托,以金融创新为基础,兼营多种业务的市场行为。商业银行是采用多样化经营的战略,有利于提高盈利率,降低经营风险。从总体上讲,这一战略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商业银行筹资业务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抓好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同时,加快发展证券筹资、信用卡筹资、房改筹资、外币筹资等业务。

2.商业银行的资产多元化。即按照资金的趋利性和优化配置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地运用资金,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营观念,冲破划地为牢的经营模式,打破狭隘的行业、产业、部门和区域界限,实现所有者权益最优化的经营目标。资产多元化战略对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在战略上应做到:(1)资产的行业分布多元化;(2)资产的设置类型多元化(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兼顾);(3)资产的职能属性多元化(银行资本与职能资本并存);(4)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相长。

战略与策略八:经营国际化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作为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和金融发展的方向,既是国际金融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坚实保障。目前,我国除中国银行外,其它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国际化经营的实践,对于资本实力不强,海外经营经验不足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十分重要。概括地讲,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策略在适合的地区设立海外机构进行跨国经营。

具体讲,在区位战略上,要做到四个倾斜,即:(1)向国际金融中心倾斜;(2)向业务往来量大的国家和地区倾斜;(3)向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倾斜;(4)向华侨集居地区倾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亚太地区、欧共体、北美地区、拉美的巴哈马、开曼群岛以及中东的巴林等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位,而对于尚处以经济调整阶段的独联体和东欧市场中的大多数国家,虽说对外管制很小,但风险较大,故在进入这些地区时应持谨慎态度。

在方式战略上,除中国银行外,各家银行实行国际经营化不可急于求成。应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的基础上,树立我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然后逐步实现有合同的业务代办和直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在同国外银行的竞争战略上,从目前中外银行的实力对比以及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配套条件看,我们不宜采用直接与实力强大的跨国银行进行正面对抗的战略,而应以寻求合作为基调,通过借鸡生蛋、稳健经营来积累实力;对不可避免的竞争,宜采用如下战略: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主要是国内各跨国经营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海外华资银行以及其他有往来的国外机构),以集团优势为后盾,来开展特定领域的竞争,以局部的战术推进,逐步取得全局性的总体胜利。

战略与策略九:经营现代化

实现银行经营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讲,银行经营现代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发挥整个银行优越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战略要求;从微观上看,银行经营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开发更多金融服务手段,开辟新的收益渠道,增强银行竞争能力,有利于节省银行经营成本。银行经营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经营意识现代化、经营组织现代化和经营技术现代化三个方面。

银行经营现代化,首先是经营意识的现代化。只有树立现代化的经营意识,才能积极吸取科学的经营方式、采用先进的经营技术,实现银行的现代化经营。银行经营的现代化意识主要包括战略意识、人才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素质意识、服务意识和信息意识等。

银行经营组织现代化,就是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按照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将银行经营组织看成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并通过精心设计组织的系统结构,认真研究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努力健全系统调控机制,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平衡和高效运行。

银行经营技术现代化,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它主要包括金融通讯现代化、柜台服务现代化、资金清算电子化和银行管理现代化四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我国银行业已有可喜的发展。今后的发展战略上应注意的是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继续扩大投资,重用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创产;二是要重视若干基本技术问题的完善解决;三是要努力做到经济实用,便利客户;四是严防电子污染和电子贪污现象。

战略与策略十: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金融业的经营活动也概莫能外。创新是一种对传统的扬弃,它是金融中介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形成新市场、新的工具、新的经营方式、新的金融服务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付诸实施的创新性活动。它包括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技术创新、市场形态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5个面。不断创新是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消费品市场等新商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银行提出的要求,是金融资产日益多样化的要求,也是金融国际化的要求,更是应对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创新作为一种生产力活动是没有止境的,是银行业面临的经营性任务,也是银行业谋求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也不论在总体上还是局部上,商业银行的成功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善于学习、刻意追求。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如果她在战略上停止追求、停止创新,她将面临真正的危机。

标签:;  ;  ;  ;  ;  ;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战略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