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白光”点燃职业信仰-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川论文

“耀眼白光”点燃职业信仰
——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川

徐川在工作中图/张景轩

2012年,徐川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专业,如今刚过30岁生日,他已是全球第二大锂业巨头的高级工程师,其参与的研发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

“2012年3月,徐川刚来公司的时候是到生产一线最艰苦的岗位——焙浸车间晶转岗位。”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锂业”)工会主席张勇说,当时这个岗位环境比较差,徐川不怕脏、不怕累,虚心学习,很快就适应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而且进步很快,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认可。在焙浸车间工作期间,徐川连续三次获得“回转窑技能比武”第一名,2012年底,获得天齐锂业“优秀大学生”称号。

将上述BnBZL2过表达的阳性克隆(35S∷BnBZL2-GFP)导入农杆菌GV301中,培养并转化,注射到4周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片中,将叶片切下并在黑暗中侵染48 h,然后将叶表皮层撕开,浸入水中,并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

“2013年,研发方面需要人,就把他调来做研发了。”张勇说,到研发岗位后,徐川担任的是助理研发工程师,期间,他参与了“100T某材料中试”“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等研发项目。2013年底,徐川获得天齐锂业“明星员工”称号。

研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2018年,在徐川和同事攻克一项重点项目的大半年期间,项目组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扩试实验室一线,加班是常态,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消极怠工,最终年底顺利结题。

“整个过程中,项目组每一个成员没有觉得疲惫,反而是干劲十足,生怕拖了后腿。”徐川说,“大家在那段时间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攻克这个技术难关”。

在研发岗位的几年间,徐川组织或参与完成了“锂片回收”“钝化锂粉制备”“连续化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等一系列重要研发项目。这些课题或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提高了天齐锂业的产品质量与核心技术竞争力,还为突破锂电行业技术瓶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做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不断重复和尝试,但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取得进展。”徐川说,“在一些人看来,科研工作很枯燥,但我爱这份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充满了变化和挑战,每天都需要接触新的信息,然后就会有新的思路并展开尝试,当取得突破和成果时,会收获沉甸甸的满足感”。在徐川看来,新产品或技术的诞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孕育、成长直至成熟。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困难总会得到解决,瓶颈总会得到突破。

3) 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益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如何把新技术与交通管理需求相结合,建设满足需求、功能先进、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是系统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今,徐川负责的射洪研发实验室,承担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另一个是生产技术支持。

(8)降雨指标。考虑到区内一年降雨不平均,多集中于汛期(7—9月),选取降雨不均匀系数(即多年汛期平均降雨量与多年平均降雨量之比)作为降雨指标,在GIS平台中进行量化和0~1之间归一化差值处理(图3h)。

迄今,徐川参与了14项国家授权专利的研发工作,其中,发明专利7项。他参与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锂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化工学会无机化工科技进步奖及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材料能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带去绿色、智能、安全和便利,希望天齐锂业成为以锂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国际领导者。”徐川说,“有了目标,就可以树立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信仰,有了信仰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责编/谢鑫宇)

标签:;  ;  ;  ;  ;  ;  ;  ;  ;  

“耀眼白光”点燃职业信仰-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