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生态环境专业教育“立德树人”改革与创新论文_陈润华 杨洋

浅谈高校生态环境专业教育“立德树人”改革与创新论文_陈润华 杨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前言:显然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十分关键,这一思想能够很好的驱动我国教育向前发展,将生态环境类本科生培养成刻苦钻研、拥有博大的爱心德治与人文情怀的人。高校本科生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本科生教育更加需要秉承新时期思想、新时期时代需求,因此,要求教师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新教育改革当中,培养优秀的生态环境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将将立德树人的思想传承下去。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高校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贯穿于生态环境本科生的培养全局,充分的发挥育人、德育作用。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的强调完全契合[1]。

(二)"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大学生以后都要步入工作岗位,大学生的责任感、知识储备、思想品德对于我国社会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就是立德树人[2]。没有立德树人,具有再好的知识储备,也不能将其用于正道上。所以,立德树人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品德品质,甚至价值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培养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全方面人才。

二、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推进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工作来说,关键在于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要将立德树人如春雨润物般融入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处理很多问题。

(一)克服外界诱惑对"立德树人"思想的冲击

时代瞬息万变,面对当代这种大调整、大变革潮流的冲击,各种各样的思想与观点分支交错,这些思想与观点会对生态环境本科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高校教育需要培养本科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外界信息或者诱惑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3]。此外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学知识学本领的关键性阶段,在这阶段也会碰到许多困惑的问题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本科生对各种现存事物的判断。许多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接触到此类思想,若没有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就会受到腐蚀与影响。

(二)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对育德树人进一步落实

高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需要育人与德育并行,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打响了立德树人的口号,但是却疏于实践工作。部分学校只是空喊口号,并没有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没有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不理想的效果限制了人才的培养。许多高校立德树人考核机制仅仅停留在试卷考试等学分的判断,往往忽略了立德树人与德育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应该有较强的自律意识

落实高校的立德树人,学生的自律也很重要。譬如说克服惰性、降低游戏等时间的浪费也非常重要。对于高校工作来说,立德树人需要立足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自律意识、道德自觉的优秀人才,完成道德品质培养。然而当前国内灌输式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要求,学生无法在这样的氛围下形成自律意识与道德自觉性。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受到社会金钱主义的熏陶,一些学生只追求享受不注重奋斗与创造,没能完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建设。显然成功没有捷径,需要较强的自律意识刻苦努力成功,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校立德树人改革与创新浅析

(一)立德树人的创新体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师生通过教材知识来进行交流,从某些角度来说,教材的质量决定了师生交流的质量。教材是教师上课的重要媒介。选定一本好的上课教材也能够使得学生更积极的主动学习和复习。好的教材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推动立德树人思想的贯彻。因此,高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改革教材、优化教材。另一方面,工科类教育一定要认真深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要进一步的强调德育培养。凸显培养学生思维意识、逻辑能力与价值观世界观共同重要。此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因此,高校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到教材的编纂当中,要进一步强调德育方面的培养,一般性规律的培养,显然这个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理念并不冲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备课程,只有这样具备良好的素质基础。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多方面并重的测评体系

必须强调多方面并重的测评体系,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教育价值与作用,高校就需要立足于实际,身先士卒,发挥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特色。学校也同样需要对师资队伍人才进行德育的考核与培训,全面的考核大学本科生的德育情况,同时将德育的考评纳入到本科生的考评机制、考评系统当中。学校不能只注重专业技术类的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兼顾本科生教学的思政教育工作,尤其要对这些思政工作进行量化评分。构建大学生德育的考核系统,也就是说高校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平时的德育成绩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两个共同评分进行考核学生的总成绩。非党员学生同样也要撰写思想报告。该过程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德育和技能的共同进步。

(三)创新的生态教育与实践环境

构建创新的生态教育环境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打造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而这一前提建立在重视以文育人、以人化人的基础上。高校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主动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同时运用到立德树人理念之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教育兼顾着创新的科学研究。因此高校教育更加应着眼于实际,同时展望未来。将创新的思想传递给本科生,将德育的博大精髓运用到工科类专业的教学之中去,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引领正确的发展路线,将高校打造成立德树人最前沿的发展、建设基地,发挥高校在立德树人、优秀人文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

结语:生态环境专业是工科类高校的重要专业分支,创造高校学子,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的成长氛围影响显然尤为重要。高校教育需要体现"育德树人"的时代教育特色,将其融入到工科类的专业技能学习中去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各方面建设都应从制度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三个方面一并出发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工作,将生态环境专业的学生培育成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有价值的新时期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如瓛.立德树人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文教资料,2019(07):185-187.

[2]马兰.高校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38(01):143-146.

[3]马雪梅,刘毅,梁瑜佳.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路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3):57-59.

论文作者:陈润华 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校生态环境专业教育“立德树人”改革与创新论文_陈润华 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