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六个问题_社交网络论文

网络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六个问题_社交网络论文

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面临的六大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课题论文,青少年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69年ARPANET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以来,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据估计,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据CNNIC的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按照这个比例,到2000年底,我国35岁以下的网民人数将会达到1393.56万人。可以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网民的人数肯定会不断增加。

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有人把他们称作“N代”(N为net的第一个字母)。传统三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被认为是“平面媒体”,而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是一种“立体媒体”,它可以即时传递声音、文字、图象,互动性极强,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会给我们青少年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青少年工作者应该如何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就目前情况来看,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主要面临着以下六个方面的课题:

一、如何建设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打赢“争夺眼球的战争”。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多如牛毛,既有通过扎实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网站,也有唯利是图、别有用心的反动、色情网站。各种网站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培养自己的网民。这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作出努力。在思想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

青少年网站的建立已经成为必要,关键是如何运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去考虑青少年网站建设。首先是建立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性网站。目前,从团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层次的团组织建立了工作性的网站。在广东,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江门、佛山、阳江等市的共青团网站已经开通,还有一些地方正在筹建自己的工作网站。这些网站对团组织在网络上传递工作信息、宣传共青团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还只是共青团系统的内部网站,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上网的青少年中很少有人访问过共青团网站,大多数人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个别网站因为缺少网民光顾,还出现了“空壳运转”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考虑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就是建立专门性的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通过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提高点击率、增加吸引力就是要加强服务力度。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这种网站的运作,除了旗帜鲜明、健康向上的特色之外,与一般网站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第三,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络上的系列活动。这种合作既可以影响一般网站建设的方向,又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服务。从广义上讲,国内现有的网站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网站,他们的网民主体是青少年,网络内容基本面向青少年,只是它们大多以赢利为目的。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网站,就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思想教育工作成本,也能增强教育成效。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起步,应该加大其工作力度。

二、如何转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是改善了青少年工作者的物质工作条件,提供了开展工作的先进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会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统社会的文化形态基本上是“前喻文化”,长辈拥有生活、生产的技能和知识,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青少年主要是向长辈学习、传承文化。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将更多地充满“同喻”色彩,他们更多地是在同辈之间相互学习,老师、家长的社会权威逐渐削弱,他们的主导地位将变为辅导地位。在网络上,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网络世界是青年一代创造的世界,这里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等级差别,大家都在平等的环境下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在网络时代,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仍然不可或缺,直接向青少年一代提供大量的思想教育的“信息源”,依然十分必要。但思想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平等、互动。因此,就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内容来说,更加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三、如何在网络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只有每个民族都保持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人类社会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互联网更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与整合的世界,青少年在互联网上可以感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可以享受到人类文明所创造出的各种优秀成果。

但是,互联网上的主要信息有95%以上是英语,中文信息不到1%。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她在互联网上显得如此薄弱,很可能会导致“N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同时,互联网又是由美国主导,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念必然包涵在其中。以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使青少年很容易进入虚拟的西方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很容易向我们的青少年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网上的东西并不象进口好莱坞大片那样受到数量的限制,也不象其它文化制品那样在进入时要经过层层把关。长期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美国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

因此,既要向“N代”青少年提供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解网络上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这已成为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如何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模塑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

网络是青少年人际互动的新空间,在互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网络道德规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它既可能对其进行补充、创新,也可能对其进行偏离、反叛。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青少年网络道德感弱化倾向比较明显,有的聊天室充斥污言秽语,变得象“公共厕所”;有的人散布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招摇撞骗;有的人凭借个人技术,随意进入别人的系统等等。这种状况表明,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加强青少年“网德”教育,已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首先,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处于建设过程之中。我们应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建议各种网络技术传授部门,在进行网络技术训练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模塑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

五、如何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从理论上讲,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可以不分民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或仅仅根据相同的爱好和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形成“讨论组”之类的“团体”,这样由电子信息网络而产生了种种新的社会群体和关系,它们都是虚拟化的组织。目前,网络社会存在着大量的虚拟组织,从内容上看,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从形式上看,有网上俱乐部、网友联谊会、网上社区等。据我们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网络虚拟组织具有广泛性、松散性和边缘化的特点,它与社会生活中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有许多本质的不同。广泛性是指虚拟组织打破空间界限,所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松散性是指各种虚拟组织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其成员来去自由,组织本身也不存在对其成员的控制;边缘化是指这些组织基本游离于有效的社会管理之外,处于无规范的运行状态,而且很容易失控。此外,虚拟组织还可能会现实化,它们有可能从网上走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转变为现实组织。

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网络虚拟组织的管理,首先在网络内部,要设立机构对各种组织进行规范、管理,把它们纳入到管理者的视野范围之内。其次,各级青年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纽带作用,通过网络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组织,再通过这些组织开展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把青少年吸引过来。

六、如何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

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网络立法工作,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

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模仿能力强,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在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时,既要考虑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又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网络对我们来说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是我们对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还很薄弱,我们在网络上开展青少年工作更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N代”的崛起,会给我们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任务。青少年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才能做好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的工作。

标签:;  ;  ;  

网络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六个问题_社交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