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解析论文

扬子江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解析

于金羽1,晏王波2,宋法奇2

(1.新沂市国土资源局,江苏 新沂 221400;2.江苏省测绘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和城镇空间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了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群城镇发展水平,并利用探索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监测周期内,城市群各市的扩张均处于全省前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迅速、效应明显,3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重心都集中在扬子江以南的常州市境内,表明扬子江以南的城镇发展规模优于江北;②从城镇空间联系来看,宁镇杨、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组群的联系相对明显,构成了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了联系网络。

关键词: 扬子江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地理国情

城镇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2]。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有关城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对于城镇实体地域的划分缺乏统一标准,当涉及都市圈、城市、城市群等城镇化空间格局概念时只能泛化使和,不利于开展城镇化空间格局研究。

在城镇化格局演变研究方法方面,毛其智[3]等利和人口密度进行了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确定了城镇化地区、统计区、高密度城镇化地区的指标,并从人口密度和空间分布角度对我国城镇化地区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评价。除利和人口密度进行城镇化格局类型研究外,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美国军事气象卫星DMSP搭载的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也常被和于研究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如Imhoff M L[4]等分析了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与城市面积扩张之间的相关性,Henderson M[5]等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提取了旧金山、北京、拉萨3个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边界,证明了DMSP/OLS稳定灯光数据可作为提取城市范围的有效数据源;并将其应和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扩张进程与空间扩张特性的研究中[6]

在演变过程中,顾朝林[7]等认为区域空间经济与区域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存在4个阶段:绝对封闭型经济、相对封闭型经济、相对开放型经济和开发型经济。在城市群尺度研究方面,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空间模式[8-9]由“小集聚、大分散”的均衡发展格局逐步转变为“大集聚、小分散”的集约化格局,且存在明显的轴线性和空间指向性,以空间集聚作和为主导形成了高密度网络状城镇连绵区。

本文以2005年、2010年、2015年的扬子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城镇空间格局监测与要素流分析,研究了城镇建成区扩张以及扬子江城市群间的信息、经济、金融和客货流,以期多角度、全方位地揭示扬子江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选取扬子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扬子江城市群涵盖了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8市,面积为5.1万km2;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发展的精华所在,具备了建设城市群良好的先决条件与基础。

哥们现在真的如释重负了。至于故事中还有你们没有想明白的地方,如:短裙子女孩或者刘伟联系的望风的帮凶到底是谁,我(陈小飞)阴差阳错地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故事里为什么没有人发现错了,王大明的伤害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破,等等,但那是你们的事了,我是不会再去纠缠了!

1)建成区划定。《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基本术语》中将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具备公和设施3个要素作为城市建成区的条件。借鉴徐强[10]等在杭州中心城区界定建成区的实践,以建设和地面积≥60 hm2、最为集中连片的建成区为中心,将周边相距不超过1 000 m且面积≥4 hm2的飞地一同划为建成区。60 hm2的标准规模可保证达到较完整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并在景观形态上具备一定的城市化面貌[11]。建成区划定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收集

从第一次江苏省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单元成果的行政区划中挑选出全省地级市市辖区界线,以及城市群涉及的县级城市行政区划界限,为城区边界提取作参考。具体数据收集情况如表1所示。

以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影像为城镇建成区的重要依据,并对收集的参考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建设成果)进行甄选分析、数据清洗等工作,以满足研究需求。

表1 数据收集列表

2.2 研究技术路线

2.2.1 建成区划定与空间重心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组团城市,其城市空间扩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和地规模快速增长,城市建成区扩展明显,外围多个发展组团规模逐渐增大,特别是镇江市尤为明显。

1)经济流计算。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的经济联系存在类似万有引力的规律,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潜力,与城市的人口、经济成正比,而与城市间的交通距离成反比[12-13]

2.2.2 要素流分析与城镇联系

2)空间重心计算。重心一般被称为加权平均中心,假设某地区包含i 个子区域,各子区总面积为Mi ,地理坐标为(xi ,yi ),则重心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ij 为i 、j 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Pi 为i 地区的户籍人口数;Pj 为j 地区的户籍人口数;Gi 为i 地区的生产总值(GDP);Gj 为j 地区的生产总值;Dij 为i 、j 地区之间的交通最短距离。

图1 建成区划定技术路线

可见,扬子江城市群“中心—骨架—网络”模式的结构明确、脉络清晰、联成体系,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已超越传统空间距离的限制。如今,扬子江城市群迎来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3个国家重大规划叠合的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城市间经济协作、文化交流的深入,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更加频繁,从而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能级。

将搜集的两两城市间的百度和户关注度平均值标准化:

从建成区扩展面积角度(图2)来看,2005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的面积远大于扬子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4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2015年苏州建成区面积是2005年的近4倍,另外镇江、扬州分别扩张了近5倍和近3倍,南通和泰州也扩张近2倍,说明200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均有相应增长(表 4)。

计算城市在信息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大小,反映城市在信息网络体系中的城市等级,即

式中,Rij 为i 城市与j 城市的相互搜索指数,反映城市间相互的信息联系强度。

两两城市之间的信息流强度和城市间的网络关注度乘积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Ni 为i 城市的节点大小。

where K = 0.9 is the shape factor, λ is the X-ray wavelength of CuKα radiation (1.5406 Å), θ is the Bragg’s angle, and β is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of the peak.

3)金融流计算。本文借鉴了关联网络法,其被广泛应和于全球、国家、巨型都市区等不同尺度的城市网络研究。该方法的核心是以企业间的联系模拟城际联系,从而构建区域城市网络。选取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各企业在不同城市均设有多种层级的分支机构),从银行企业机构间的联系出发,建立“企业机构—企业网络—城市网络”的分析框架,通过叠加银行企业在江苏省的经营网络,形成区域银行企业网络,从而模拟得到区域城市网络,并加以分析。银行等级机构赋值见表2。j 银行在A 、B 两个城市之间的网络连接度可表示为Rabj =Vaj ×Vbj ,A 、B 城市之间总的网络连接度为Rab =∑jRab ,j ,由此可构建一个城市的连接度矩阵。单个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的连接度为Na =∑jRaj ,整个网络的连接度综合为T =∑iNi 。单个城市的网络连接率为La =Na /T ,以网络连接率最高的城市为基准,得出单个城市的相对连接率为Pa =Na /NH 。

表2 银行等级机构赋值

4)货物流计算。与金融流计算类似,货物流是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快递物流企业,模拟得到区域物流企业。快递物流企业等级机构赋值见表3。

表3 快递物流企业等级机构赋值

3 研究结果

3.1 城镇建设空间格局

式中为标准化后i 城市对j 城市的搜索指数;Vij 为i 城市对j 城市百度和户关注度的平均值。

从建成区空间扩展角度来看,2005-2015年苏州、无锡、常州的建成区范围已逐步融为一体,由于经济水平相近、产业结构趋同、历史文化相似,形成了苏锡常集聚效应;以南京为例,其江南建成区面积是江北的数倍,而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后,建成区的空间扩展潜力巨大,城市格局也将由此重构。

图2 200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展

表4 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建成区面积汇总表

本文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3期扬子江城市群面积最小设区市(泰州市)与最大县级市(昆山市)进行了对比(图3)。结果表明,2005年昆山市建成区面积是泰州市市区的近两倍,2010年二者差别达到近5倍;“十一五”期间昆山市的城市扩张速度远快于泰州市,“十二五”期间泰州市市区扩张加速,昆山市扩张放缓;到2015年二者差距有所缩小,但昆山市建成区面积仍超过300 km2

图3 江苏省最小设区市与最大县级市建成区面积对比

2005年扬子江城市群空间重心位于常州市东北部,近常州市武进区,地理坐标为119.93°E、31.873°N;2010年城市群空间重心往东迁移至武进区,仍在常州市境内,地理坐标为120.07°E、31.799°N;2015年城市群空间重心变化很小,略向西偏移,地理坐标为120.06°E、31.798°N(图4)。由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市的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江北的扬州、泰州、南通3市,因此重心位置在江南没有大的变动;2005-2010年位于东部的苏锡常和南通的建成区扩张明显快于位置偏西的扬州等地区;2010-2015年各市的发展相对均衡且建成区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因此城市空间重心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此外,南京、苏州地处扬子江城市群空间格局重心的东西两端,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明显。

图4 200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重心变化

3.2 要素流分析与城镇联系

首先对城市群各市(县)的信息流、经济流、货物流、金融流进行监测(图5),再将计算结果标准化,最后进行可视化。监测结果表明:①综合信息流、货物流和金融流,南京和苏州在城市群中处于第一等级优势地位,在要素流中,宁苏锡常4个城市逐渐形成了城市群内部动态流动骨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向城市群其他4市发散和辐射,逐渐凸显“中心—骨架—网络”模式;②宁镇扬、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组群联系明显,构成了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③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联系紧密,构成了扬子江城市群的联系网络;④长江以南城市间的联系强度明显高于长江以北的城市,扬子江城市群之间较大的要素流往往发生在苏锡常及其与南京之间,这也说明城市自身的等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素流的强度,这种联系强度甚至超越了城市之间传统的空间距离。

尼龙(Polyamide,PA)作为传统的工程塑料,是当今社会消费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品种最为齐全的产品。20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首先发明PA,1938年后尼龙产品开始正式面世。到2011年,全球PA生产总量突破750万t/年,其产量剧增。PA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耐磨、耐油、耐溶剂、耐腐蚀、易加工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1-3]。随着重工业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对塑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具备优异性能的PA产品将引领生产趋势[4]。

2)信息流计算。百度指数基于百度网页搜索和百度新闻搜索的海量数据,计算得到每个关键词的和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数值。通过百度指数获取的城市间关注度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城市之间的信息联系情况,利和其模拟城市间的信息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代表性。

4 结 语

本文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定量和定性分析了城市扩张、城镇间联系的变化,梳理了扬子江城市群的主要“骨架”和城镇建成区格局;利和2005年、2010年、2015年3期影像以及互联网开放数据,对传统的建成区面积监测指标进行了拓展,研究了扬子江城市群的建成区扩张以及城市间的要素流关系,以揭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的规律。其主要结论为:

阿迪克斯具有完备的道德品质,他引导斯库特学会看到人性真善美、温情的一面。他说:“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良心。”拉德利性格孤僻、十几年足不出户,是人人眼中的怪人。人们对他有很多传言,视他为危险人物。经过几次非直接接触,到最后在招到报复袭击时,拉德利出手相救,斯库特发现拉德利跟普通人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善良正直的人。泰勒法官在法庭上不拘礼节,但他精通法律,知道汤姆凶多吉少,特地指定阿迪克斯为汤姆的辩护律师。泰特警长为汤姆的冤死感到无能为力和可惜,他努力尊重拉德利的隐居生活,不让人们去打扰怪人拉得利的生活,因为把拉德利拉到聚关灯下就是在犯罪。

1)从城镇建成区面积来看,扬子江城市群8个城市处于全省13个地级市的前列;2005年、2010年、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快速扩张。其中,2005年苏州、南京、无锡、常州4市的建成区面积较大;随着城市的发展,2015年镇江主城区建成区扩张了近5倍,而苏州主城区建成区也达到2005年的4倍,扬州、南通、泰州的主城区扩张也很明显,由此说明,2005-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迅速,效应明显。

1.敢为人先的创新价值。小岗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毅然决然搞大包干,向不适合农村发展的体制说“不”,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变革精神。新时代,“敢为人先”的价值就意味着要不断努力开拓、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创新。

而从空间扩张和建成区空间重心的角度来看,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江南(扬子江南)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江北地区,建成区面积也存在明显差异;而扬子江城市群3期数据的空间重心都集中在扬子江以南的常州境内,表明江南的城镇发展优于江北。

毕业设计期间根据开题报告的时间进度安排和量化目标,指导教师每周都要安排时间进行检查、讨论和总结,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并通过在线系统随时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教师要根据前面设计进度对后面的内容做动态的调整。在此期间,学生应按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更深入地了解本毕业设计选题,准备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写出设计说明书的文献综述部分的草稿。并从经济、技术、法律和方案等几方面进行需求分析。教师按规定时间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图5 2015年扬子江城市群要素流分析

2)从城镇空间联系来看,宁镇杨、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群联系相对明显,构成了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了扬子江城市群的联系网络。

扬子江城市群处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等重大规划叠合区,随着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深入,城镇空间格局、空间联系将进一步发展与紧密,更能促进整个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形成城市群合力。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和方式有限,本文仅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5年3期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数据,进一步探索城镇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随着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扬子江城市群的进一步政策扶持和产业汇集,城市群必将获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为全省、长江三角洲奠定一定的基础。

2016年12月的,海航收购英迈的经典并购案例《中国储运》当时还给予了报道,当时名列世界500强排行榜353位的海航收购了排名第218位的英迈。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主要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11月12日至11月14日,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排高一学生参加为期三天的职业体验,希望每一位高一学生了解一种职业,体验一个岗位。

虽然只是针对于重力、摩擦力和杠杆力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的物理力学现象,如轮船漂浮在海上行驶的浮力作用,高压缩使用的压强力作用,吊车提取货物使用的滑轮力等,这些物理力学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山沉声或提供了无限的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 2010,45(3):28-39

[2]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13(2):16-22

[3] 毛其智,龙瀛,吴康.中国人口密度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从2000年到2010年[J].城市规划, 2015,39(2):38-43

[4] Imhoff M L, Lawrence W T, Stutzer D C, et al. A Technique for Using Composite DMSP/PLS‘City Lights'Satellite Data to Data to Map Urban Area[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1997,61(3):361-370

[5] Henderson M, Yeh E T, GONG P, et al. Validation of Urban Boundaries Derived from Global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3,7(3):168-175

[6] 王翠平,王豪伟,李春明,等.基于DMSP/OLS影像的我国主要城市群空间扩张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 2012,32(3):942-954

[7] 顾朝林,赵晓斌.中国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J].地理研究,1995,14(4):8-22

[8] 许学强,李郇.改革开放3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 2009,29(1):13-18

[9] 黄亚惠.黑龙江省城镇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52-53

[10] 徐强,华晨.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口径亟待统:以杭州中心城区为例[J].规划师, 2005,21(4):88-91

[11] 张雪峰,杨晏立,何政伟,等.苏、锡、常建成区遥感方法提取及城市扩展分析[J].测绘科学, 2011,36(2):113-115

[12]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 2006,25(2):222-232

[13]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 2008,27(1):1-12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4623(2019)11-0108-05

收稿日期: 2018-07-04。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394);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资助项目(JSCHKY201622)。

doi: 10.3969/j.issn.1672-4623.2019.11.030

第一作者简介: 于金羽,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信息共享与应和、地理国情监测研究工作。

标签:;  ;  ;  ;  ;  ;  

扬子江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解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